为企业建“朋友圈”,也是“栽好梧桐树”

北京论坛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止于一场活动或几场会议,需要的是政府持之以恒地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公共服务。

近日,一则关于顺义为驻区总部企业打造“朋友圈”聚会的新闻上了热搜。起因是,顺义区政府近日为来自风投、基金、证券、银行、保险行业的金融大佬和从事新能源汽车、第三代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高精尖项目研发的创新型企业举办了一次关于“健康讲座、创新企业融资项目路演及总部企业与政府部门的交流座谈”的活动。

制造企业选择是否在一个地方“安家”,首先考虑的是产业链匹配度有多高,对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是否能够实现利益最大化。其次要考虑的,就是当地营商环境与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这也关乎企业的长远发展。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型企业来说,在很多城市能提供的资源环境差不多时,政府服务意识是否跟得上,也就成了企业选择“安家”与否的关键考量因素。

对地方政府而言,创造一个什么样的营商环境,则决定了能够吸引到什么样的企业,能吸引多少企业“安家落户”。对作为首善之区的北京来说,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显然也该带个好头。而顺义区为驻区总部企业量身打造“朋友圈”,就是对表“首善标准”实打实的优化营商环境举措。

就在去年9月,北京印发的《关于率先行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提出,各区要落实属地责任,聚焦本地区营商环境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列出清单,分类、分层、分责限期挂账整改,确保取得实效。今年6月北京市政府又研究了《北京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提出了北京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些方向和要求,比如要“从企业和群众办事的角度出发,在办事流程、方式、规范、标准等方面主动换位思考,变‘我要怎么办’为‘企业要我怎么办’,真正提高企业和群众获得感。”

而为企业搭建“朋友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群主”,进而为其提供精准、接地气的公共服务,也便于企业把相关诉求及时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这类举措就值得推广、借鉴。

本质上,这就是政府转变“我要怎么办”为“企业要我怎么办”服务意识的行动体现,也是政府提高办事效率、优化营商环境的体现。正如驻区企业一负责人所说:“顺义区为企业提供朋友般的服务,既有商务上的,也有生活上的。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馨,这也是我们选择并扎根顺义的理由。”

当然,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止于一场活动或几场会议,需要的是政府持之以恒地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服务,在履行政府职责的基础上为企业排忧解难,将“梧桐树”培植得更繁茂,让“凤凰”更好地栖居。

□左生一(媒体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