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男篮世预赛,菲律宾从打篮球发展到群殴?导火索是这个

2019年男篮世界杯亚太区预选赛第三窗口期比赛在菲律宾体育馆进入小组赛最后一个比赛日的争夺,菲律宾在主场迎来澳大利亚的挑战。但双方球员在第三节爆发大规模群殴,包括布拉切在内的一干球员亮肘加飞踢,场面一度十分混乱。裁判将涉事的13名球员罚出场外,菲律宾队在只剩下3人的情况下继续比赛,其中2人主动申请犯满离场,比赛自动结束。

为什么男篮世预赛,菲律宾从打篮球发展到群殴?导火索是这个

图文无关 仅供配图

这个才是群殴的导火索

本场比赛在菲律宾布拉干省的菲律宾体育馆举行。由于篮球在菲律宾是国球,加之对阵的是强敌澳大利亚,所以整个马尼拉体育馆几乎爆满。当比赛进行到第三节还剩4分钟时,澳大利亚队以79-48大比分领先。大比分落后让菲律宾球员有些心态失衡,波古伊持球进攻时立肘,随后无球状态下一肘推倒澳大利亚球员古尔丁,这个动作成为了冲突的导火索,随后齐克特为队友出头回给波古伊一肘,两队情绪被彻底点燃。

随后双方爆发大规模冲突,布拉切抱摔澳大利亚球员,索恩-梅克也用上了飞踢,踹在对手身上。杰森-卡斯特罗和罗密欧不断送上飞拳,场边菲律宾替补席更是将齐克特按在地上爆打。随后,双方替补冲入场内,造成了更大规模的群殴,比赛因此中断。

冲突发生时,场边的观众也没有闲着,他们为菲律宾球员加油助威,简直把这场篮球赛当成了拳击比赛,甚至还有人在看台上摔起了凳子。

13人被逐菲律宾仅剩3人比赛

因此,菲律宾仅剩3人留在场上,赛场出现了3打5的奇葩一幕。为了让比赛尽早结束,菲律宾球员开始主动申请犯规,其中2人犯满离场,根据规则,当比赛一方只剩下不到2人时,比赛自动结束。最终澳大利亚队以89-53击败了菲律宾队。

历史男篮群殴事件盘点

除了这次菲律宾与澳大利亚的群殴事件,其实,在历史上也发生过类似的群殴事件。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2004年11月19日,NBA常规赛,步行者对阵活塞。罗恩-阿泰斯特因为裁判的判罚发脾气,于是躺在技术台上,一名球迷向他泼洒啤酒,导致其情绪失控。阿泰遂冲上观众席暴打球迷,斯蒂芬-杰克逊跟上,也暴打球迷,球员见状加入战团。因为暴打球迷,阿泰斯特被禁赛73场,停发所有薪水,损失高达499.5万美元。杰克逊被禁赛30场,杰梅因-奥尼尔被禁赛15场。活塞这边也有球员被禁赛。而挑起和参与事端的球迷也受到了相应处罚。

而中国男篮也不例外,在2005年的斯坦科维奇杯,中国男篮对阵波多黎各队。当时因为对对手小动作不满,易建联推搡对方球员,两队球员随即爆发冲突,最终波多黎各球员被直接打回了更衣室。

除了对波多黎各队曾有发生过一次肢体冲突外,另外一起较大规模的群殴事件是2010年,冲突双方是中国男篮和巴西男篮。在双方的第三场热身赛中,两队在刚开场不久就陷入了激烈的摩擦,巴西球员的小动作令主教练邓华德及其队员们情绪失控,最终演变成了一场群殴,比赛被迫中断。巴西队退赛后,比赛改为男篮队内对抗赛。

面对群殴事件,FIBA给出这个回应

从去年开始,国际篮联针对世界杯(原世锦赛)和奥运会的参赛资格进行了改革,所有球队都必须经过窗口期举行的世预赛才能获得世界杯的入场券,而世界杯的成绩将决定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可谓是环环相扣。

这一举措被普遍看做是FIBA扩大自身影响力,与NBA和欧冠联赛争夺市场之举,不曾想,这小组赛临近尾声竟然闹了这么一出影响恶劣的群殴事件,实在是一巴掌打了FIBA的脸。因此,菲澳两队接下来被处罚是必不可少的,一旦大面积的球员被禁赛,势必将影响到两队在世预赛的排名,尤其是菲律宾队,最后还能不能打进明年的中国世界杯,前景堪忧。

群殴事件发生后,FIBA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对于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亚太区预选赛,菲律宾队与澳大利亚队比赛第三节的突发事件,国际篮联将会针对两支球队展开纪律处分程序。结果将会于近期公布。

小编认为,无论再怎么样,既然是代表国家来参赛,是代表这国家的素质。如果裁判不公平,那么可以交给官方处理。如果自身没拿到分,那么也没必要动手、搞小手段为自己获利。但在球场上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其实是给自己的国家蒙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