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光緒二十二年北洋機器局造銀幣

清代貨幣、紙鈔、銅幣並行,至嘉慶年間發行新式銀元,而光緒年間鑄行金、銀幣更多。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兩廣總督張之洞率先引進英國鑄幣機器鑄造銀元和銅元,各省紛紛仿效。光緒元寶系清代光緒年間流通大面值貨幣之首,是我國首批引進海外技術的印發流通貨幣,標誌著中國自鑄近代銀元由此開始。

《大清》光緒二十二年北洋機器局造銀幣

北洋是現在天津地區的舊稱,在清朝時被稱為直隸省。北洋機器局又名天津機器製造局。簡稱“天津機器局”。官辦軍用企業。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創設於天津。初名“軍火機器總局”。開辦經費二十餘萬兩,規模僅次於江南製造局。九年由直隸總督李鴻章接辦,易名“天津機器製造局”。是中國早期的現代化兵工廠,由北洋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等人於1867年創辦,1870年由李鴻章接辦。光緒十三年(1887年),李鴻章在天津創建附屬於北洋機器局的機器鑄錢局(寶津局),鑄造機制銅錢,鑄幣設備部分來自北洋機器局,部分從英國進口。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清政府准許各省仿鑄西式銀幣,時任北洋大臣的王文韶令北洋機器局試鑄銀幣,於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七月鑄造了一套主幣以圓為單位、面額為壹圓、伍角、貳角、壹角、半角五枚一套五等幣值的銀幣,系北洋機器局的初鑄銀幣。

《大清》光緒二十二年北洋機器局造銀幣

此幣為光緒二十二年北洋機器局造壹圓銀幣,壹圓銀幣正面的周邊環鐫漢文“大清·光緒二十二年·北洋機器局造”,中環滿文,從“清”字下滿文旋讀,漢文譯為“大清國光緒二十二年北洋機器局造”,內環“壹元”二字;背面的周邊鐫英文“TWENTY SECOND YEAR OF KUANG HSU PEI YANG ARSENAL”,漢文譯為“光緒二十二年,北洋兵工廠”,幣外環下側配有兩顆五角星,中央鐫一個蟠龍。該套銀幣開啟了我國以圓為貨幣單位之先河,此幣地章平整,正面珠圈內的滿文筆力雄渾粗獷,銀幣兩面的文字、珠圈和龍鱗飽滿厚重,具有很強的立體感。正面兩層珠圈顆粒飽滿,互不粘連,無一移位,顯示了高超的鑄造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