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议丨潘冰新谈手指与记忆?

手指与记忆

手指与记忆放到一起,听起来这是一个另类的话题,似乎互不相干,究竟有没有这种情况呢?

有位村民小时候喜爱音乐,条件所限只能买一支笛子,也没有老师指教和正规学习,就只会吹一首曲子,爱不释手。这支笛子和这首曲子陪伴了他的童年。

生活变故,后来再没有笛子陪他了,时至青年,隅得旧爱,搭手竟依然吹出了童年时的那首曲子,虽结巴了几下但悠扬的旋律依旧勾起了美好的回忆。

散议丨潘冰新谈手指与记忆?

潘冰新扇面《滁州西涧》

据心理学家分析,时光消逝,是手指帮他记忆下了那首曲子。做过乐队的朋友恐有同感,一段32分密集音符的练习,用口都难读出的速度,经强化训练后手会自动地找到感觉,这也是手指记忆的表现。

话题转到汉字。五笔打字键入汉字熟练到一定程度,手搭键盘便会不由自主地去打出你想要的字,不须再去拆字根、辩识别码。

不难看出动手的重要性有多大!从汉字到书法,手指常动自然脑子灵光,这在生理学上也是有科学根据的。所以经常动手写写文章、书法,对健康及延缓衰老也是有帮助的。

散议丨潘冰新谈手指与记忆?

潘冰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时代进步,反而青年中提笔忘字者不为少数,纠其原因,电脑及手机的使用替代了他们手中的笔。

不可否认,电子化的产品确实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久而久之,我们便忘记了一些汉字的写法了。

科技进步的另一方面也冷落或忘却了中国文化。

散议丨潘冰新谈手指与记忆?

潘冰新《沁园春 · 雪》

养成一种习惯,电脑键盘录入汉字尽量用五笔输入法,手机打字多用手写输入法,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让手帮你写出那个字也帮你记下那个字,下来总不至于提笔忘字了罢。

如果我们把经常书写,成为一种习惯,既学习了文化知识,又对健康有益,何乐而不为呢?

写出来的中国文化,必定会在手指记忆中不停地传承下去!

散议丨潘冰新谈手指与记忆?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