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酸豬肉賣得更貴,憑啥?丨1分鐘科普

作者:劉萍萍(國家高級營養師,高級健康管理師)

現在逛超市生鮮區,我們常常都能看到一種叫“排酸豬肉”的肉,而且這種豬肉往往比普通豬肉標價更高,這是因為啥呢?

我們不妨先來了解下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鮮肉種類,主要有熱鮮肉、冷凍肉和排酸肉(冷卻排酸肉、冷鮮肉、冷卻肉)這3 種。

熱鮮肉”一般是凌晨宰殺,凌晨上市,沒有經過任何降溫處理的鮮肉。這種肉一般裸肉攤售,貨架期非常短,容易被微生物汙染,而且硬度大、乾燥、嫩度降低,口感不是很好。

這是因為,動物(如豬、牛、羊)被屠宰後的幾個小時內,肌纖維收縮,肉會變硬,並且可以持續1-3天時間,這就是通常說的死後僵直現象。這時如果直接把它拿來烹調了吃,肉的口感就會很差。

排酸豬肉賣得更貴,憑啥?丨1分鐘科普

同樣的,如果把鮮肉快速降溫後完全凍結起來,成為“冷凍肉”,這種肉的硬度更高,口感更差。

但如果在冷卻(0℃-4℃)條件下把肉放一段時間,肉就會慢慢變嫩,這就是肉的成熟過程,這樣的肉稱為“排酸肉”。

排酸肉在冷卻加工過程中,經過解僵和自溶這一“後熟”過程,肌肉中的肌原纖維連接結構變得脆弱並斷裂成小片化,同時,肌肉蛋白質通過自溶酶的作用正常降解,肌肉中肌原纖維分解成肽和氨基酸,成為肉浸出物的成分,使肉變得柔嫩多汁並具有良好的滋味和氣味,口感更好。

由此可見,相比普通豬肉,排酸豬肉的口感會更好。不過,論營養,排酸豬肉與普通豬肉並沒有太大差別。因為與普通肉相比,排酸肉中營養結構組成沒有改變,在營養成分上也基本一樣。

排酸豬肉賣得更貴,憑啥?丨1分鐘科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