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沈空于洪大院》(二)

《怀念沈空于洪大院》(二)

《怀念沈空于洪大院》(二)

《怀念沈空于洪大院》(二)

《怀念沈空于洪大院》(二)

《怀念沈空于洪大院》(二)

我走进了于洪大院1974年3月12日,我清楚地记得那是星期二,我走进了沈空于洪场站的大院,走进了幼儿园。

幼儿园房子是:工字房。红砖、瓦房、地板、走廓长长的,幼儿园有三个班。大班、中班、小班,十二个工作人员全是部队随军家属,山南海北的。全是三十多岁以上。只有我一个年轻的,大家马上就送我一个绰号:接班人。

幼儿园有房子有十五间。每间房子大约四五十平方米。院子里有各种果树:梨树、枣树、葡萄、桃树、杏树……数杏树最高。

院子有个竹子大滑梯,我以前看到公园里有铁滑梯,竹子滑梯第一次看到,挺稀奇的。

廖凯芸园长,个子不高、微胖、眼睛不太大、戴着一副近视镜、湖南口音、对人非常热情,随军前在湖南某医院工作,据说她把自己腿上的皮,植给了患者,我对她有了敬佩感。她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特别有甩头,有刚阳之力,像男同志写的。

她领着我挨个房间介绍了一遍:各班老师工作人员。只有一位毛云棣老师是苏州市幼儿师范毕业的,科班出身。

幼儿园是寄宿制。因为都住在一个大院,所以晚上都回家,只有三个孩子家在市里:吳军吳民哥俩,爸爸是机务大队的,妈妈是音乐学院的。女孩张军爸爸是气象台的,妈妈在市里上班。

大班、中班、小班活动室、寝室、厨房、卫生间、办公室、仓库、会计室……把我分到了中班儿。值下午班。胡岱莲老师带我,她值上午班。

文:刘利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