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种典型的“学生思维”,就不要带入职场了

由学生进入职场,换了一种环境,换了一种身份角色,思维方式也应该相应转变。

以下这5种典型的“学生思维”,你身上有没有?

这5种典型的“学生思维”,就不要带入职场了

1.我不会,公司要教我

在学生时代,我们不用主动接受知识。不管你是否愿意学,老师们都苦口婆心地讲,一遍又一遍地给你解释。

毕业后,我们自然而然地把这个习惯带入职场,认为公司有义务给你提供培训,老板有义务把任务交代清楚,甚至一步一步教你如何去做。

我们可能碰到那种宁可花费比自己去做更长时间,也要细细教你的好老板,但这种情况凤毛麟角。

大多数情况是,你作为一个新人,带你的经理可能也才工作三四年,他比你更忙,才没心思去管你是否成长。更残酷的情况是,你成不成长管他什么事?你干不了就换一个人。

在职场,没有人有义务教你。

这5种典型的“学生思维”,就不要带入职场了

2.我可以犯错误,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

在学校里,考试也好、老师也罢,都对我们有着无限的宽容,学习上你不用门门100分,60分就能及格毕业;

学生工作中,你可以一次又一次地犯错和不靠谱,总有人苦口婆心地告诉你应该怎么样,或者他自己替你搞定。

但当你不再是学生时,对不起,更多的情况是你不能犯错,有的错误犯一次也不行。且不说法律、规则、各种条条框框规定的红线不能碰,就算在公司里你只是负责打印一份文件,而不小心打印错了版本,轻则给人留下不靠谱的印象,重则影响了大case,你就卷铺盖走人。

小孩子犯错可以原谅,但成年人必须对自己的错误承担后果。

这5种典型的“学生思维”,就不要带入职场了

3.努力一定有回报

这是你从无数前辈嘴里听过的励志名句,但是,但是……你真的是这么认为的么?

你有没有过刻苦钻研了一下午依然无法解决一道高数大题的经历?你没有过人认真复习一个月,最后还没及格的经历?你有没有过认真节食、拼命锻炼依然喝凉水都长肉的经历?

努力当然很重要,但也不要无视“选择、天赋、起点甚至命运”的重要性。

职场更在乎的是结果,过程再努力,没有结果,也没有人会买单。

这5种典型的“学生思维”,就不要带入职场了

4.不分场合的学习思维

学生时代,好学是个优点。

刚进公司的菜鸟有急切的学习动机,满脸写着“我要抓住任何机会提高自己”,这架势蛮吓人——想获得成长是自己的事情,你牺牲上班时间明目张胆的行使你的学习行为不合乎契约精神,除非公司允许你可以把上班时间用于个人提高。

企业给你钱,需要的是你的产出,而不是让你学习。毕竟公司不是学校,你也没有交学费。

这5种典型的“学生思维”,就不要带入职场了

5.不随意接受别人的好意

“我带了些小点心,要不要尝尝?”

“不用不用,我不饿,谢谢谢谢~”

这是职场老人和新人间常有的对话。

然而事实上,跟渴不渴、饿不饿没半毛钱关系,职场新人之所以屡屡拒绝别人送到嘴边的好意,只是因为爸妈从小就叮嘱,别随便要人东西,要守礼要客气要懂得谦让。

有时候,客气意味着疏离,“不欠人情”意味着“不想打交道”,“自己搞定一切”意味着“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所以,别再畏畏缩缩把自己绷那么紧,转换思维,放松一点,有时候欠人情是融入职场自然又高效的途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