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环保督察整改攻坚战按下“加速键”

压实河长制责任制全面排查污染 加快各项治污工程建设进度

文昌环保督察整改攻坚战按下“加速键”

■ 海南日报 本报记者 孙慧

7月6日傍晚,家住文昌市文城镇东风路的市民苏明出门散步发现,家门口的河流闻不到臭味了。“以往时不时就能闻到腥臭味,这几天臭味没有了。”苏明对此感到十分高兴。

记者了解到,文昌市自6月28日下发《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攻坚战工作方案》以来,以“一天当三天用,不惜脱几层皮”的紧迫工作状态,对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问题的整改全面加速,并要求争取在3个月内全面落实整改到位。

铺设污水管网提升污水处理率

文昌狠下功夫全力推进此次整改,要求全市各级河长和相关部门与市委签订了193份军令状,市监察委制定专项巡查工作方案,成立7个巡查组对7个突出问题进行专项巡查,全面督促整改攻坚战加速推进。

雷公边是文昌河位于市区中心的一段支流,河流两岸民居密集,长期以来居民生活污水直排进河流里,造成河流污染严重。此次整改,文昌市水务局对雷公边支流两岸生活污水全部进行截污,建设污水截流井,通过截流井与水管网连接通往污水处理厂,提升污水厂污水处理率。

铺设污水管网是这次城镇内河湖治理的一项关键工作。据介绍,文昌河、文清河、港尾沟等正在实施截污并网、排污口改造、污水管网疏通等工程,

同时,文昌河、文清河等城镇内河湖黑臭水质应急治理也在进行中。

从源头抓全面排查入河污水源

治理水污染,要从源头抓起。今年4月至5月,文昌市水务局委托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对文昌市所有连续或间歇向河流、湖泊等水域排污的入河排污口逐个调查并整理成册,入河排污口共609个,其中规模以上57个。截至7月4日,累计发现污染源1255个,已歼灭550个,仍存量705个污染源。

7月5日,记者在文城镇北山村看到,位于北山溪上游的一个养猪场已经被清空。据文城镇政府党委委员陈文强介绍,这个养猪场平时的清理污水直接排到林地里,再从林地往下流入北山溪,造成污染。此次整改,镇政府进行排查发现后,已经责令该养猪场关闭。

近海无序养殖排污是此次环保督察整改反馈的问题之一。文昌市针对近海无序养殖列出整改计划,要求7月31日前,完成2000亩鱼虾塘退塘协议的签订;8月31日前,完成2159亩鱼虾塘退塘协议的签订,同时完成2000亩已退鱼虾塘的破坝工作;9月30日前,全部完成2159亩已退鱼虾塘的破坝工作。

据文昌市市政府负责人介绍,为保证攻坚战按时达到整改效果,文昌市压实河长制责任,要求各级河长牵头对全市河(湖)进行排查,确保在9月30日前取缔违规摆设的入河排污口。各级河长还要挂图作战,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全面排查污染源,采取有力举措,对污染源实行销号管理。

(本报文城7月7日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