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中的隱蔽戰線之何基灃、張克俠起義

淮海戰役是我軍與國民黨軍的一場戰略決戰,是三大戰役中解放軍殲敵數量最多,政治影響最大、戰爭樣式最複雜的戰役。戰役於1948年11月6日開始,1949年1月10日結束,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劉峙指揮中華民國國軍五個兵團部、22個軍部、56個師及一個綏靖區共55.5萬人被消滅及改編。我軍以60萬對國民黨80萬,以少勝多,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蹟。

人們在分析整個戰役過程時,往往都著眼於我軍統帥在戰略戰術和具體軍事指揮上的運籌帷幄,為其折服點贊。但是我軍在軍事鬥爭以外的秘密工作的巨大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在整個戰役過程中,我黨潛伏在國民黨軍隊中的“特殊黨員”們抓住時機果斷率軍陣前起義,隱蔽工作戰線的功臣們捨生忘死,說服、動員國民黨軍隊官兵向解放軍投誠,極大地打擊了國民黨軍,為戰役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淮海戰役中的隱蔽戰線之何基灃、張克俠起義

何基灃(左)、張克俠

戰役開始前,國民黨軍無論在人數和裝備上都明顯強於我軍。國民黨軍開始實施重點防禦戰略,重兵堅守戰略要點,編練強大機動兵團,妄圖造成我軍對戰略要點"吃不掉",對增援兵團"嚼不爛"的局面,以抓住時機和我軍決戰。所以命令離徐州過遠的黃百韜的的第七兵團向徐州收縮,如果計劃實現,國民黨軍即可以抱成團讓我軍無法下口,所以粟裕決定立即追殲黃百韜。但是解放軍要靠雙腿要追上黃百韜的汽車輪子是非常困難的。在此關鍵時刻,負責防守運河一線的第3綏靖區四分之三以上的官兵,在中共地下黨員、綏靖區副司令官何基灃、張克俠率領下,舉行賈汪起義。使解放軍兵不血刃的迅速通過第三綏靖區防區沿河而上,將黃百韜兵團堵截圍殲於碾莊地區。張克俠和何基灃都是是我黨早就佈局的釘子。張克俠早在1929年就被周恩來批准為與中央直接聯繫的"特別黨員",張克俠受過正規的軍事教育,聰穎過人,既能帶兵打仗,還能運籌帷幄,參贊戎機。作為國軍第三十三集團軍的總參謀長,他協助總司令張自忠為抗戰做出了重要貢獻,被張自忠視為良師益友。他曾在臺兒莊大戰中協助張自忠指揮59軍痛擊板垣師團,自此聲名鵲起。抗戰勝利後,蔣介石頒發了一批佩劍,名曰中正劍,張克俠獲贈一柄,人稱“佩劍將軍”。抗戰勝利以後周恩來給他的任務就是要爭取國民黨軍大部隊和高級將領起義。1945年,抗戰勝利後,三十三集團軍改為為第三綏靖區,張克俠被任命副司令官。何基灃也是中共秘密黨員。他是宋哲元部二十九軍旅長,駐守盧溝橋一帶。盧溝橋事變時,指揮部隊奮起反擊日寇,也是抗日的功臣。1938年於八路軍辦事處見到了周恩來,然後由周的安排於同年2月秘密到達延安並在延安考察了一個多月,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多次和何基灃交談,使他深受教益,感到自己終於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經過認真研究,黨中央決定他回到國民黨軍隊去工作。離開延安前夕,他遞交了入黨申請書,1939年1月,何基灃被批准為中國共產黨的秘密黨員。淮海戰役時也被任命為國民黨軍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這樣守衛徐州外圍的第三綏靖區防區的兩個副司令都是我黨的地下黨員。20年前和10年前的兩次佈局,在國民黨軍的重要位置早早埋下了兩顆定時炸彈。兩人相互配合,做了大量的說服動員工作,將大部分下屬都拉向共產黨。在兩軍決戰開始的關鍵時刻,毛主席親自指示啟用兩位臥底率軍起義,一下子就抓住了先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