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抛弃的民族,命运悲惨全因自作孽

在古代,绿教徒们骑着战马,抱着可蓝经,挥舞着弯刀,在唯一之神圣光护体之下,将一个个异教徒送入火狱,那时候的他们代表着西方世界的文明光辉。而当今的世界,他们依旧享受着高人一等的尊严,任何异教徒都没有资格让他们感到屈辱。但在面店,绿教徒们的处境却跟我们想象中的不太一样,他们没有了那种高大上的自傲感,在佛教徒们的憎恨之下,被所在的国家歧视,被同宗同教的邻国们抛弃,谁也不接纳他们,他们只能成为难民,世界似乎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这群人被叫做所谓的“洛辛加人”。

一个被抛弃的民族,命运悲惨全因自作孽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我更愿意称呼洛辛加人为孟加拉木思林,因为我不觉得他们配得上洛辛加人的称谓,“洛辛加人”(Rohingya)这个词跟面店若开邦的英文“Rakhine”十分接近,多亏了我们中文博大精深,翻译成中文念出来完全是两个不同的词,但是在外国你念出来很容易让人听错成“若开人”,这是这群从孟加拉迁徙到面店若开邦的木思林移民为自己造的一个名词,为的是让人以为他们就是本地的原住民,以便于在道义上为他们侵占若开人土地寻找合法性。在英国殖民期间,他们先是被称为“吉大港木思林”,后来叫作“孟加拉木思林”,无论哪一个名字,他们跟面店都没有半毛钱关系。

一个被抛弃的民族,命运悲惨全因自作孽

在英国人殖民面店之前,若开邦原来是一个名为“阿拉干王国”的统治核心地,阿拉干王国是一个崇尚佛教的国家,与隔壁的孟加拉木思林和谐相处,一直没有大的宗教冲突。直到英国殖民者占领了阿拉干王国之后,从孟加拉引进了移民来开发阿拉干的土地,而这些人当中,绝大多数都是木思林,我们知道木思林是极端的一神论者兼憎恨偶像崇拜者,偏偏佛教徒这两样都冒犯了他们的禁忌,在英国殖民者的默许下,木思林欺负起佛教徒一点都不含糊,当时的阿拉干人渐渐被这些来自西边吉大港(现孟加拉国靠近面店的港口城市)的木思林移民挤出他们的原住地,不得不向东部迁徙,以至于后来整个若开邦西部地区均被木思林控制。

二战时期英国人为了对抗入侵面店的日军,成立了一支全部由孟加拉木思林组成的部队,但绿油油的队伍却没有为抗击日军做出什么大贡献,反倒是手上有抢,烧杀抢掠,驱赶阿拉干佛教徒更加卖力。据悉,当时起码有10万名佛教徒被杀害,如果说侵夺土地之恨犹可化解,那这种无异于“种族屠杀”的刻骨仇恨注定了这些孟加拉木思林与若开人永远不可能再和谐相处了。

一个被抛弃的民族,命运悲惨全因自作孽

果然,面店独立后,这些孟加拉木思林又组建了圣战组织,发动了针对面店联邦政府的圣战,控制了若开邦的孟缅边境,此后,随着孟加拉国的经济每况愈下,越来越多的孟加拉难民逃进了若开邦,使得这群后来自称为“洛辛加人”的族群人口更加壮大,即便是到了现在,仅若开邦的已知的孟加拉木思林人口就超过了100万,而若开邦总人口不过300万。

原本面店政府军是奈何这些圣战分子没有办法的,但是随着奈温军政府上台,强硬的发动了一系列清剿行动,用铁血手段铲除那些狂热的圣 战分子,顺便帮若开人收回了被侵占的土地,此举使军政府赢得了若开人的好感,但另一方面,失去了土地的孟加拉木思林也因此沦为贫民,而夺回土地的若开人更是痛打落水狗,极力试图将这些欺负过他们的异族驱赶回他们来的地方。

一个被抛弃的民族,命运悲惨全因自作孽

照理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孟加拉国收留这些落难的海外侨胞似乎也是情理之中。但奈何地主家也没有余粮,自从独立之后,孟加拉国经济萎靡不振,人口爆炸,自己都养不活,坚决的否认这些人的孟加拉血统。母国回不去,临近的马来西亚、印尼这些同样是木思林占多数的国家也是唯恐避之不及。

一个被抛弃的民族,命运悲惨全因自作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