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統籌兼顧 建功偉大時代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是“五位一體”、戰略佈局是“四個全面”,並將“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

統籌、協調,既是黨中央部署的任務和要求,又是我們統攬四個偉大、完成新時代歷史使命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決策部署,廣大黨員幹部尤其要善於統籌兼顧,切實提高工作能力,以紮實高效的行動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向前發展。

統籌兼顧是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思想方法

中國共產黨特別強調統籌兼顧。長期的歷史實踐,特別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經驗證明,堅持統籌兼顧是事業成功的保障。

“統籌兼顧”是我們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一項基本方針,也是一條我們黨取得成功的重要經驗。毛澤東同志早在1949年3月就已指出:“我們現在管的方面很多,各地、各軍、各部門的工作都要照顧到,不能只注意一部分問題而把別的丟掉……黨委的同志必須學好‘彈鋼琴’。”這裡所說的“彈鋼琴”就是指統籌兼顧的工作方法。他在1956年又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建設的基本方針就是“統籌兼顧,各得其所”;在1957年再次重申,我們的方針是“統籌兼顧,適當安排”。

統籌兼顧是一種科學的思想方法,從本質上說,堅持統籌兼顧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統籌兼顧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科學方法論”,習近平同志曾明確指出,其“哲學內涵就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續弘揚黨的這一光榮傳統,在不同的場合反覆強調要堅持統籌兼顧。

何謂統籌兼顧?首先要講“統籌”,這體現其系統性和整體性,要求把對象看成不可分割地聯繫著的有機系統或整體的各個部分,並按照其特點和功能統一部署和安排;其次要講“兼顧”,這體現其全面性的思維,要求適當關照各個對象的具體利益和合理訴求,使之能夠“各得其所”,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統籌兼顧是一體多維的。它既是一種思維方式,即人們思考問題、解決矛盾的思維模式,要求平衡各方利益、協調彼此關係,實現效益最大化;又是一種思想方法,即以相應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依據,要求堅持普遍聯繫的觀點,注重把握各方的相互關係,堅持部分和整體的統一,努力創造條件實現其良性互動;也是一種具體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要求科學的決策、成功的組織行為和高質量的工作,都必須堅持統籌兼顧。我們只有把統籌兼顧貫徹於各個層面的思想和實踐中,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

進入新時代必須堅持統籌兼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要統攬“四個偉大”,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尤其需要堅持統籌兼顧。

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意味著,我們面對的“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從而將要“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這就需要堅持統籌兼顧,努力促進國民生產總值和人均國民收入的同步增長,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有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縮小區域和城鄉發展的不平衡,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進入新時代,黨要承擔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但這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統攬“四個偉大”,必須加強統籌兼顧,把實現偉大夢想同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有機結合起來,相互促進、相輔相成。

“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是‘五位一體’、戰略佈局是‘四個全面’”,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涵。推動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必須學會用十個指頭“彈鋼琴”,相互協調,防止相互內耗或抵消,預防相互排斥或反向而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是事關黨和國家長遠發展的總戰略。協調推進“四個全面”,不但要求把“四個全面”的每一個“全面”納入整體來考慮,以使之相向而動,相互促進;而且要求每一個“全面”的具體實施,其內部各個環節、各個部分也要相互配合,相輔相成。以“全面深化改革”為例,改革開放是一個系統工程。習近平總書記屢次強調,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而全面的社會變革,每一項改革都會對其他改革產生重要影響,每一項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協同配合。必須更加註重各項改革的相互促進、良性互動,整體推進、重點突破,形成推進改革開放的強大合力。

新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尤其需要加強統籌兼顧。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必須以國內發展為基礎,保障和推動國際發展;以國際外交的新成就,優化和改善國內發展的環境和條件,使國內和國際大局相互促進。要兼顧中國發展和世界及其各國發展的關係,就要學會求同存異,找到各國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堅守共同價值。我們要把“中國夢”融入“世界夢”,以“中國夢”促進“世界夢”,並利用“世界夢”的成果推動“中國夢”的最終實現。要立足於全人類的進步和發展,必須統籌兼顧不同國家、民族的利益,尊重各國人民對本國制度的選擇,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治理中國這樣的大國,要懂得“十個指頭彈鋼琴”

治理中國這樣的大國,必須登高望遠,同時又腳踏實地,在把情況搞清楚的基礎上,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突出重點、帶動全局,特別是要懂得“十個指頭彈鋼琴”。習近平總書記既是這樣倡導的,也是這樣治國理政的——

中國是一個大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社會各種利益關係十分複雜”,這就必須堅持統籌兼顧的思想方法,準確把握形勢,並作出相應的科學決策。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善於處理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係,在權衡利弊中趨利避害、作出最為有利的戰略抉擇;要有全局觀,既要注重總體謀劃,又要注重牽住“牛鼻子”。對全面深化改革,習近平總書記屢次強調,要突出“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這正是堅持統籌兼顧和綜合平衡的生動例證。

“十三五”經濟與社會發展是一個宏大而複雜的系統工程,從其最初的謀劃到具體實施,都需要充分考慮可能出現的實際情況及其變化,並全面顧及各種不同參與主體的利益訴求。2015年5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對華東7省市黨委主要負責人提出明確要求:“謀劃‘十三五’時期發展,要清醒認識面臨的風險和挑戰,把難點和複雜性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種風險想得更深入一些,把各方面情況考慮得更周全一些,搞好統籌兼顧。”同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起草十三五規劃建議稿要注意把握四個原則:一是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二是堅持立足國內和全球視野相統籌,三是堅持全面規劃和突出重點相協調,四是堅持戰略性和操作性相結合。這四個原則雖然內容和側重點不同,但其思維方式和思想方法,都是堅持以辯證思維為主要特色的統籌兼顧。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先後20次提到“統籌”的概念,內容涉及方方面面,特別是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後的總體部署。習近平總書記不但肯定了過去五年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而且對之後的具體實施作了周密安排。在國家安全方面,強調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就是要統籌發展和安全,並要統籌外部安全和內部安全、國土安全和國民安全、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在外交方面,指出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針對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統籌推進黨的各項建設;對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要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

無論是探討形而上的治國理政方法論,還是編制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謀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都明確要求並自覺堅持統籌兼顧思想方法,把這一科學方法貫穿到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既為我們在思想方法上指出了努力方向,又給我們在具體實踐上樹立了典範。

提高思想修養,加強實踐錘鍊,掌握統籌兼顧科學方法

學習和掌握統籌兼顧的思維方式、思想方法,真正做到堅持統籌兼顧,既是一種思想修養,更是一種實踐本領。這需要從各個方面付出巨大的努力。

其一,要勤於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為堅持統籌兼顧奠定世界觀和方法論基礎。統籌兼顧的“哲學內涵就是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是普遍聯繫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整個世界是相互聯繫的整體,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統。它要求我們必須從客觀事物的內在聯繫去把握事物,去認識問題,去處理問題”。必須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特別是辯證法原理,樹立普遍聯繫的觀點,樹立全面的、整體的、全局的觀點,為統籌兼顧奠定思想基礎。

其二,要加強戰略思維訓練,提升立足宏觀、著眼長遠的統籌兼顧能力。統籌兼顧是一種戰略思維。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戰略上判斷得準確,戰略上謀劃得科學,戰略上贏得主動,黨和人民事業就大有希望。”戰略思維的重要特點,就在於不滿足於對一時一事的認識和解決,也不滿足於細枝末節的思考,而是對事物進行宏觀的、總體的、長遠發展的把握。它既要著眼於現實,又要洞察未來發展趨勢;既要全面瞭解各個局部的實際情況,又要從局部認識而上升到對全局的把握,並作為戰略決策的客觀依據。加強這種戰略思維的訓練,有利於從優化思維方式提高統籌兼顧的實際運用能力。

其三,要注重調查研究,為實現統籌兼顧提供必要的客觀前提。科學的統籌兼顧,必須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這就需要首先“搞清楚”實際情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供給側改革方案需要“搞清楚”五個問題:一是“搞清楚現狀是什麼”,二是“搞清楚方向和目的是什麼”,三是“搞清楚到底要幹什麼”,四是“搞清楚誰來幹”,五是“搞清楚怎麼辦”。這個方法也同樣適用於其他問題。通過調查研究,“搞清楚”實際情況,特別是摸清其中矛盾著的各種利益及其關係,是實現統籌兼顧的客觀前提,須臾馬虎不得。以脫貧攻堅為例,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全過程都要精準,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調查研究也要精細,把握實際情況也要精準,有的同樣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

其四,要集思廣益,確保統籌兼顧的科學性。正確的統籌兼顧,形成於科學的決策。科學決策不但要以搞清楚實際情況為前提,而且依賴其遵循合理的決策程序,依賴其充分發揮參與決策人員乃至群眾智慧作用的狀況。由於統籌兼顧往往面對極其複雜的矛盾和關係,特別是交織著不同的主體對利益的訴求,尤其需要集思廣益。堅持民主集中制,是實現科學決策的重要原則。首先要充分發揚民主,讓各種不同的利益主體都能夠也都有機會發表意見,讓領導班子和專家智庫成員,甚至要讓全社會的群眾都儘可能地貢獻他們的智慧。其次要進行科學的集中,對來自各方面的建議或意見作出綜合評估,既要堅持科學性的原則,又要兼顧各方面的合理訴求和合法權益,形成正確的決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