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奧數:機智與頓悟2,一不「機智」,大人也會錯!

上講講了前四個例題,本講接著講

 例5 大家都知道:一般說來,幾個數的和要比它們的積小,如2+3+4比2×3×4小.那麼請你回答:0、1、2、3、4、5、6、7、8、9這幾個數相加的和大還是相乘的積大?

解:和大

注意:“0”是個很有特點的數。

0加到任何數上仍等於這個數本身;

0乘以任何數時積都等於0;

把它們寫出來就是:

0+1+2+3+4+5+6+7+8+9=45

0×1×2×3×4×5×6×7×8×9=0

所以,應當重視特例.

例6 兩個數的和比其中一個數大17,比另一個數大15,你知道這兩個數都是幾?你由此想到一般關係式嗎?

給大家點思考時間,一不小心,大人也會錯哦

解:這兩個數就是17和15.

因為它們的和比15大17,又比17大15.

由一個特例聯想、推廣到一般,是數學思維的特點之一.

此題可能引起你如下聯想:

  和-15=17,

  那麼和=15+17.

  一般和=一個數+另一個加數,

  或寫成:和-一個加數=另一個加數,

  或寫成:被減數-減數=差,

  也可寫成:被減數-差=減數.

以上這些都是你從課本上學過的內容,這裡不過是把它們聯想到一起罷了.

學數學要注意聯想,學會聯想才能融會貫通.

  例7 小明和小英一同去買本,小明買的是作文本,小英買的是數學本.已知小英買的數學本的本數是小明買的作文本的2倍.又知一本作文本的價錢卻是一本數學本的價錢的2倍,請問他倆誰用的錢多?

解:他倆花的錢一樣多.

  可以這樣想:因為作文本的價錢是數學本的2倍,所以把買作文本的錢用來買數學本,同樣多的錢所買到的本數應該是作文本的2倍,這剛好與題意相符.可見兩人花的錢一樣多.

結論是隱含著的,推理就是要把它明明白白地想通,寫出來的推理過程就叫“證明”,這是同學們現在就可以知道的.

  例8 中午放學的時候,還在下雨,大家都盼著晴天.小明對小英說:“已經連續三天下雨了,你說再過36小時會出太陽嗎?”小朋友你說呢?

  解:不會出太陽.因為從中午起再過36個小時正好是半夜.而陰雨天和夜裡是不會出太陽的.

注意:解題的第一要義是首先明確“問什麼”,而且要緊緊抓住“問什麼”?“問什麼”是思考目標,這就好比小朋友走著來上學,學校是你走路的目的,試想,如果你走路沒有目標,結果會怎樣?本題迷惑人的地方就是想用陰天下雨把你的注意力從應當思考的目標引開,給你的思維活動造成干擾.學會刪繁就簡,抓住目標,將會大大地提高你的解題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