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他以「抒情考古學」方式爲我們找尋中國服飾的記憶|悅讀 · 贈書

沈从文,他以“抒情考古学”方式为我们找寻中国服饰的记忆|悦读 · 赠书

上影思南書局快閃店今日閉幕 | 詩人鄭愁予南京活動 | 北京雨果獎作家聊科幻 | 企鵝鵜鶘叢書 | 上海新海誠手稿展 | ......

沈从文,他以“抒情考古学”方式为我们找寻中国服饰的记忆|悦读 · 赠书

......“圖畫書界奧斯卡”

沈从文,他以“抒情考古学”方式为我们找寻中国服饰的记忆|悦读 · 赠书

我們熟悉沈從文,多是從《邊城》《湘行散記》開始的。故鄉的山水人物,愛戀的拳拳之心,以及面對舊時代的哀慼、悵惘……悉數在他的筆下鋪陳開來。

而在成為作家沈從文之前,還有一些更後來的故事,在悄悄埋下伏筆。

沈从文,他以“抒情考古学”方式为我们找寻中国服饰的记忆|悦读 · 赠书

沈從文少年從軍,幾經輾轉,給一個“治軍有方、足智多謀“的統領官做了書記。

這位統領官身在行伍之中,但“以王守仁、曾國藩自詡”,藏有不少古玩字畫、碑帖古籍,治學、治事的時間幾乎相等,經常讓沈從文幫他取書或抄書。

沈從文因此學會了許多知識,“那些舊書大部分也慢慢地看懂了”。

1931年,29歲的沈從文回想這段經歷,在自傳中寫道:

“無事可做時,把那些舊畫一軸一軸地取出,掛到壁間獨自來鑑賞,或翻開《西清古鑑》《薛氏彝器鐘鼎款識》這一類書,努力去從文字與形體上認識房中銅器的名稱和價值。

再去亂翻那些書籍,一部書若不知道作者是什麼時代的人時,便去翻四庫提要。

沈从文,他以“抒情考古学”方式为我们找寻中国服饰的记忆|悦读 · 赠书

這就是說我從這方面對於這個民族在一段長長的年份中,用一片顏色,一把線,一塊青銅或一堆泥土,以及一組文字,加上自己生命做成的種種藝術,皆得了一個初步普遍的認識。

由於這點初步知識,使一個以鑑賞人類生活與自然現象為生的鄉下人,進而對於人類智慧光輝的領會,發生了極寬泛而深切的興味。”

1949年以後,沈從文將幾乎全部心力,投入到了中國歷史文物的研究當中。

《沈從文的寂寞》

“沈從文後來‘改行’搞文物研究,樂此不疲,一坐下去就是十幾個小時。

他看到的是人,人的聰明,人的創造,人的藝術愛美心和堅持不懈的勞動。他說起這些東西時樣子真是非常天真。

他搞的文物工作,我真想給它起一個名字,叫做‘抒情考古學’。”

——汪曾祺

沈从文,他以“抒情考古学”方式为我们找寻中国服饰的记忆|悦读 · 赠书

沈从文,他以“抒情考古学”方式为我们找寻中国服饰的记忆|悦读 · 赠书

沈從文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新陳列室做解說員

(內山嘉吉攝於1959 年)

20世紀60年代初,沈從文將主要精力集中到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當中。

起初,只有沈從文一人埋頭苦幹,後來才有助手幫忙,其中就包括當年的志願軍戰士,後來也成為中國文物研究大家的王㐨。

滿城漢墓(金縷玉衣)、馬山楚墓等一系列重大考古發現的研究,

特別是在紡織考古方面,顯示出王㐨先生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與卓爾不凡的學問

沈从文,他以“抒情考古学”方式为我们找寻中国服饰的记忆|悦读 · 赠书

1981 年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的

《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前)

1995年日本京都書院出版的日本增補版(後)

後來,《中國服飾史》的編輯王曉梵老師在後記中說:王㐨,作為沈從文助手,也無愧擁有“中國服飾文化研究奠基人”的光榮。

沈從文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之作,“原計劃編寫10部,由1964年初夏開始,前後不到8個月時間,本書主圖二百幅,附圖約百種,及說明文字二十餘萬,樣稿就已基本完成。”

但直到1981年,中國服飾史書的開山之作《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才由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

1986年,距離沈從文和王㐨在歷史博物館的初次相遇,已經過去了30多年。

這一年,《中國大百科全書》服裝學科部分的編纂啟動,設置了《中國服飾史》條目。說起來是一個條目,但其構架之大、內容之多,絕非幾十、數百字可以承載,“理想撰稿人當然是沈從文先生”

但早在幾年前,沈先生“握筆已感吃力,漸漸半身不遂”,因此,“選材,以及表述角度、把握分寸,都只能口述”,執筆人則選定王㐨先生。

沈从文,他以“抒情考古学”方式为我们找寻中国服饰的记忆|悦读 · 赠书

沈從文先生在家中與得力助手王㐨先生促膝交談

時值沈先生在世之最後生辰 圖片來源於網絡

張先生(沈夫人張兆和)也破例讓沈先生長時間地講了意見。

許多意見,主要一個“即使從商代到近代三千年的服飾也太豐富,如何疏而不漏”,再一個,“如何來斷代”及“斷代怎樣寫”。

此後幾經周折,從服飾制度和衣裳制式兩方面展現中國服飾歷史的《中國服飾史》詞條終於以數萬字寫就,而這也“可能是沈從文先生最後留給我們的一點文字方面的紀念”

1988年,沈從文先生去世。

1997年,王㐨先生去世。

2004年 《中國服飾史》曾以單行本面世

如今已難尋得

2018年 沈從文先生去世三十週年

謹以重新修訂的《中國服飾史》

紀念中國服飾文化研究奠基人

沈從文先生和他的助手王㐨先生

沈从文,他以“抒情考古学”方式为我们找寻中国服饰的记忆|悦读 · 赠书

國禮贈品《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的“濃縮本”

一部可以欣賞、檢閱中國曆代服飾的精要讀物

沈从文,他以“抒情考古学”方式为我们找寻中国服饰的记忆|悦读 · 赠书

從原始社會講起,

歷商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遼夏金元、明清和近代

匯中國各重要歷史時段的典型服飾

於數萬言之中

******

文物大家沈從文、王㐨作品

配合約300幅精美插圖

沈从文,他以“抒情考古学”方式为我们找寻中国服饰的记忆|悦读 · 赠书
沈从文,他以“抒情考古学”方式为我们找寻中国服饰的记忆|悦读 · 赠书

32開精裝

封面設計靈感

來自中國傳統服裝的交領右衽

沈从文,他以“抒情考古学”方式为我们找寻中国服饰的记忆|悦读 · 赠书

中國國家地理 圖書

最新修訂版本

2018年7月出版

沈从文,他以“抒情考古学”方式为我们找寻中国服饰的记忆|悦读 · 赠书沈从文,他以“抒情考古学”方式为我们找寻中国服饰的记忆|悦读 · 赠书

贈書福利時間

服飾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標識之一,我們行走世界總能看到不少其他國家的特色服飾依然在現代生活中富有活力。

傳統服飾中的許多技藝面臨失傳的境遇,你是否瞭解這方面的故事?

你對當下的“漢服熱”有什麼理解?傳統服飾在今天與日常生活有更好的結合方式嗎?

歡迎大家在本文下面直接留言,我們將選擇5位讀者贈送本書一冊。

以及,還有一個

新書分享會報名

沈从文,他以“抒情考古学”方式为我们找寻中国服饰的记忆|悦读 · 赠书

《中國服飾史》的故人故事

2018.07.21

嘉賓:王丹(作者王㐨之女)

地址:北京.僑福芳草地.中信書店

朝陽區東大橋路9號LG2-05

長按二維碼即可報名

沈从文,他以“抒情考古学”方式为我们找寻中国服饰的记忆|悦读 · 赠书沈从文,他以“抒情考古学”方式为我们找寻中国服饰的记忆|悦读 · 赠书
沈从文,他以“抒情考古学”方式为我们找寻中国服饰的记忆|悦读 · 赠书沈从文,他以“抒情考古学”方式为我们找寻中国服饰的记忆|悦读 · 赠书

文學照亮生活

公號:iwenxuebao

網站:wxb.whb.cn

郵發:3-22

掃描左邊可進入微店

文學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