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恐慌依舊!要小心,再小心!

對很多想著抄底的朋友來說,今天可能比昨天還慘。

因為昨天是註定下跌,你有心理準備(當然,如果不信A股被連累那就另說);而今天則是看到美國股市夜裡上漲,開盤日本、澳大利亞等外圍股市又出現上漲,而躍躍欲試的準備抄底。抄底的方式可能是在地產、白酒、家電等股票裡面尋找。

那麼結果顯而易見,抄底或許抄到了天花板上,而且就是這些之前上漲過多的大藍籌們下探幅度最大。

其實很有意思是,暴哥發現自己和別人的觀點很多時候相反。

比如上週暴哥說1987式的股災可能會出現而當時絕大多數我們國內的分析機構都表示,美股的調整非常短暫,不可能引起什麼股災。(更有意思的是當事情發生了,不少人立刻跳出來說嗯嗯,這是1987式的股災。)

而昨天,暴哥說恐慌情緒具有共性,我們國內的股市一樣會受到影響,且恐慌的情緒修復註定需要時間,持有流動性是當務之急!但同期很多國內的媒體則表示,不必驚慌,國內的股市不會受到影響。

俗話說事實證於雄辯,結果擺在這暴哥也就在多說什麼了。

股市恐慌依舊!要小心,再小心!

全球股市恐慌下跌的內涵!

說實話,作為一個小小的自媒體,暴哥寫這類文章本身也算是傳播了一種恐慌的情緒,儘管不知道能夠影響多少人,但確實如此。

但是,即使暴哥不寫,該發生的也一樣要發生。人性就是這麼微妙,而且無論你是哪個國家的,真的這種共性的存在是一致的。

看看今天的日本股市,韓國股市,包括澳大利亞股市,幾乎都是,開盤上漲,越走拋壓越大。

日本股市開盤上漲3%左右,收盤已經歸零!

股市恐慌依舊!要小心,再小心!

韓國股市開盤上漲1.17%,韓國下跌2.19%!

股市恐慌依舊!要小心,再小心!

這種逃命式的走勢,真真切切的折射出我們內心現階段的脆弱性和敏感性。

話說回來,目前我們都是就股市下跌本身進行探討,似乎很少有人做一些延展,挖掘股市背後的一些深層次的東西。

這裡暴哥說一說自己的一些想法。

首先,從源頭來看,美國是本次全球性股災的始作俑者。如果說下跌的源頭不是美國,換一個國家(排除中國),那可能影響力就不會這麼大。

這個結果意味著,美國仍然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大國,尤其在金融層面更是這樣。美國的金融霸權也依然存在。

另外,儘管特朗普一直在搞美國優先,試圖讓美國獨善其身,但很明顯,全球化的格局,幾乎不可能被扭轉。物質流經貿流如此,貨幣流金融流(股市下跌就是最明顯的表現)更是這樣。

而且,大家要認清一點,儘管說我們中國目前正在全方面的崛起,試圖改變目前美國在經貿和金融等領域的主導地位。

但是說實話,從全球經濟鏈條來說,美國和歐洲作為最上游的消費端,中國、日本等國家作為中游的製造端,巴西、俄羅斯等國家作為下游的資源端的基本格局並沒有顛覆性的改變。

這意味著,美國仍然處於一個主導全球經濟的地位,因為如果沒有美國的消費崛起,那麼全球經濟的復甦都將是乏力的,或者說缺乏一種起始端的動力。

而美國作為一個金融資產佔比高的國家,消費能力和金融資產的價格是息息相關的。也就是說,金融資產包括股市和樓市等等,一旦出現大的動盪,那麼很可能最終會傳導到全球的經濟鏈條上,從而在經貿環節上(不是金融層面)對全球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也就是說美國的股市下跌,金融資產下跌,實際上是和自身的消費力綁定在一起,進而通過美元的霸權地位和自身的經濟能力影響全球,或者說不好聽一些綁架全球的經濟。

而目前很可悲的是,在全球科技創新進入到一個非創造,產生新需求,而是以改進溝通方式為主,挖掘存量經濟潛能的時代,通過貨幣政策熨平經濟週期,很容易造成虛擬經濟過度繁榮,從而掩蓋了實體端的問題。

這一點我們可以從通脹長期疲軟來獲得一些靈感。

為什麼全球性的貨幣政策寬鬆時代,通脹卻一直起不來呢?暴哥理解有幾個層面的原因。一個是虛擬經濟包括房地產,股市吸引了更多的資金;一個是全球性的需求不足,產能過剩;還就是中國因素。

為什麼強調中國因素?大家總覺得我們企業的利潤低,為什麼?因為錢都被我們的消費國(美國)和資源國(巴西)等國家賺過去了。換言之,我們是犧牲了自身的利潤,把全球的通脹個稀釋掉了,如果我們中國全方面的提價(在不考慮競爭力的前提下,那麼一定是全球性的通脹崛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原油崛起對通脹的影響。最近的通脹預期不斷提高,加速了對美聯儲加息次數的預期,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原油價格。

而原油價格除了極端供需不平衡以外,主導其價格走勢的其實向來就是華爾街,或者說是從事原油期貨的交易者。也就是說,這種通脹預期等於也是來自於美國的金融實力。

上面的這些東西歸本到底可以總結一下就是,以美國為主導的現有格局體系,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是實體和金融(資產價格)之間是一榮更榮,一損俱損!

所以,如果說這波股市繼續的演進深化,或者這次過去了,下一次再有類似的情況,那麼將很有可能導致全球的經濟復甦狀況終結。

股市恐慌依舊!要小心,再小心!

為什麼我們一直強調風險,而美國卻沒有!

股災發生了,一直想放鬆金融管制的特朗普或許態度會有所轉變啊。

和特朗普截然相反,我們中國一直在強調金融風險,甚至把防範金融風險提高到未來三年到五年的主要任務層面。

股市恐慌依舊!要小心,再小心!

央行也在昨天的工作會議上把“切實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放在了第二個重要任務,這是全所未有的高“規格”。

央行的首要任務“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其實從某種層面來說也是一種化解金融風險的手段。

暴哥其實一直在思考中美在對待金融風險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異性。

除了兩國經濟體制和領導人處理方式上的不同以外,那麼以對比的角度來看很可能是因為兩點:第一,美國知道自己的問題是全球的,可以通過全球來解決;而我們中國則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還是自己的,問題出了無法通過外循環來化解。第二,我們中國不像在被動的受到美國主導的這種全球經濟體系的影響,而希望能夠擺儘可能小的擺脫風險層面的影響。

如果想要擺脫美國的魅影,那麼需要做到兩點,第一自己的事情要做好,房地產、地方債務等風險要儘可能的化解;第二,和美國爭奪經濟鏈話語權,金融話語權,產生替代效應。

這兩點簡單來說其實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我們不犯錯誤,希望美國犯錯誤,我們加以替代。

從這次股市下跌之後媒體的反應來說,我們的官方媒體自然是不希望A股受到影響,能夠獨善其身,背後的邏輯或者說心理可能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股市恐慌依舊!要小心,再小心!

短期的一些變化。

在全球股市下跌的時候,新興市場往往下跌的幅度更大。尤其是此前美元開啟加息週期之後,資金一直在更多得流入新興市場而不是美國。

而2018年,這種資金流動方向如果發生改變,資金開始從新興市場流出了,那麼可能新興市場受到股災級別的金融事件的影響會更大!

而最近昨天暴哥看到的一份報告中,第一次出現這個徵兆。

數據顯示,資金從今年1月底開始逆轉此前的資金流向,流出韓國、印尼、泰國等市場。

股市恐慌依舊!要小心,再小心!

對我們中國而言,央行和外管局已經提出“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結合人民幣的強勢走勢,以及我們做大資本市場的決心(希望讓更多資金進來)可能我們也在加強潛在的資金流動變化,希望把影響減到最小。

最後暴哥想說,誰都不會喜歡下跌,大跌就更是了。但是,俗話說危中有機。當市場中的情緒宣洩殆盡,從恐慌逐漸迴歸到正常的時候,新的一次翻身機會也就不遠了。

目前可能持有流動性是最好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