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不鬆口!美國暴跌!

作者 | 暴哥

來源 | 暴財經(ID:icaijing123) 原創作品,轉載請聯繫baoge-cj或評論留言

昨夜今晨,美國股市又一次迎來大跌!三大股指不約而同的下跌2%以上。

美聯儲不鬆口!美國暴跌!

儘管貿易問題,或許可以對本次美股下跌作出一定的解釋,但其實,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被外界所忽視了!

這就是美聯儲。

為什麼說美聯儲助推美股昨夜的下跌呢?

美聯儲不鬆口!美國暴跌!

大家可以看一下,從時間上來說,美國股市真正意義上的跳水源於北京時間1點半左右。

而當時在芝加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正在發表關於題為美國經濟展望的演講!演講的內容除了分析美國的經濟未來發展前景以外,最為外界所關注的就是貨幣政策收緊(或者說加息進程)會不會因為最近的貿易爭端而有所緩和!

美聯儲不鬆口!美國暴跌!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演講

應該說,不僅僅是美國目前掌舵貿易政策的那些鷹派人士口頭上呼籲美聯儲放緩加息進程,某種程度上,市場也希望美聯儲能夠從貨幣政策的角度讓市場喘口氣,緩解一下目前的緊張氛圍。

但結果,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表達對於未來貨幣政策的展望時,給出如下結論:

未來基於對2%通脹迴歸以及持續的經濟擴張帶來的強有力就業市場,漸進式加息是最好的方式。如果加息太慢,那麼可能會使得貨幣政策不得不在一段時間內過快緊縮,從而危害到經濟的擴張;如果加息過快,可能會威脅到2%的通脹目標達成。

上面這段話是美聯儲主席通篇演講最後的一個部分——貨幣政策,在演講的過程中(後面會談到),通篇其實都給貨幣政策緊縮為什麼要繼續推進做了很多解釋性的東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通脹已經迴歸,必須要加息才能配合(或者說抑制未來可能的高通脹,尤其說道油價和貿易問題是對於未來通脹貢獻的額外變量)。

而就在同一天,未來的紐約聯儲局主席(擁有永久投票權)的約翰威廉姆斯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同樣認為美聯儲應該繼續保持漸進式加息,而且2018年加息三到四次是理想的!

也就是說,市場的幻想,美國貿易鷹派的幻想,在擁有獨立性的美聯儲面前,不堪一擊!美聯儲告訴大家,現在想暫緩加息想都別想!

這個態度是不是也意味著貿易爭端,坐下來談的可能灰常大呢?

從鮑威爾的通篇演講來看,暴哥以為,相對於3月份加息的時候透露出來的鷹派態度,這次演講可能用有過之而無不及來形容更恰當。

那麼為什麼鮑威爾目前這麼篤定按照比去年更加緊湊的加息進程更合適呢?

下面暴哥摘取了鮑威爾演講裡面重要的內容和大家分享一下:

開篇鮑威爾說,美聯儲的貨幣政策主要就是兩個目標,就業和通脹。

關於這兩個目標,正像大家在3月份的公開市場委員會中看到的,與會者幾乎都一直提高了他們的預期,降低了失業率的預測(換言之提高了就業水平預測),同時眾多參與者表達出越來越強的信心在通脹回到2%的目標上。

關於充分就業,鮑威爾已經有點吹毛求疵了。因為他在演講中主要是揭美國就業的“老底”。

他說,由於充分就業的指標無法精確的衡量,且時刻都在變化,所以對於聯儲局來說並沒有固定的充分就業目標。所以聯儲局是設定了一系列的寬泛的指標來衡量是否接近充分就業。

其中,在各項就業指標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失業率。目前是4.1%。

不過關於失業率,大家要辯證的看待,因為目前外界比較在意的或者美聯儲比較看重的失業率統計其實很不完善?

怎麼說?

鮑威爾表示,如果一個人在過去的4周裡面沒有積極的找工作,那麼其實是不包含在失業率的計算範圍的。

(暴哥注:也就是說,其實美國失業率這麼低是有水分的,因為在2008年之後,很多人是放棄了找工作,乾脆就在家裡等著領救濟金,或者啃老)

接下來鮑威爾提出了在美國失業統計覆蓋面更廣的幾個指標,一個是U5,一個是U6。

U5失業率,指的是積極找工作的失業人群加上找工作人群超過一年的人群;

而U6失業率則是在U5的基礎上,把想要獲得全職工作,到那目前從事兼職的人群也計算在裡面:

從美聯儲的統計來看,儘管失業率降到了4.1%,但是U5和U6這兩個數據仍然超過5%,其中U6高達8%!

美聯儲不鬆口!美國暴跌!

U6和普通失業率統計的差別主要的原因,可以從另外一個指標勞動參與率來得出。目前全美的來動參與率在66%左右,處於多年來的較低水平。

刨去老齡化的因素(超過65週歲的人以外),勞動參與率低的主要原因是美國主要的適齡勞動人群(25到54歲)的勞動參與率仍然比較低迷,並沒有走出2008年金融危機的陰霾:

美國主要年齡段(25到54)的勞動參與率:

美聯儲不鬆口!美國暴跌!

從這兩幅圖裡面可以看到,無論是男(左側圖)還是女(右側圖),實際的勞動參與率都處於相對低的水平,沒有恢復到2008年之前。

這個現象怎麼產生的呢?其實主要就是像鐵鏽地區,一些傳統制造業的州,一直就沒有從2008年緩過勁來。

而這一點,恰好被特朗普精準捕捉。特朗普希望改善的其實也是這些地區的就業情況。

所以反應在民調上,為什麼特朗普最近的一系列措施下去之後,民意不跌反升,比奧巴馬時期還高原因就在這裡。但是,後續,一旦副作用開始顯現,特朗普的如意算盤落空就不是不可能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產業結構決定了美國目前就業結構其實是經濟自然發展的趨勢,是美國的內因(我們中國未來也會經歷,或者正在經歷這個過程)

關於通脹,鮑威爾拿出一張圖:

美聯儲不鬆口!美國暴跌!

紅線是一般意義的通脹數據,黑線是排除了油價和物價的通脹數據。

他暗示,目前在美聯儲的兩個政策中介目標裡,通脹無疑更加重要。因為就業(包括工資上漲水平)已經基本達標,而通脹卻遲遲不能按照預期的回升,這一點讓美聯儲困惑。

甚至,讓美聯儲一段時間開始懷疑,菲利普斯曲線還能不能行?

(簡單的理解就是當就業率高,工資增長的時候,應該是對應高通脹,反之亦然。)

不過,鮑威爾隨後說,儘管就業和通脹的關係在過去已經弱化了,但仍然存在這種關係,而只要這種關係在,那麼對於貨幣政策就是有意義的。

況且其實過去幾年就業向好,通脹低迷是有理由解釋的:

對於2015和2016年就業好,通脹低的原因可以通過油價低迷,美元升值來解釋。

而2017年,通脹沒有如預期回升到2%,確實讓美聯儲有點意外。但回過頭來看,一些不常見的因素是無法忽視的。比如手機合約價格降低等等。

為什麼美聯儲對2018年以及後續通脹回升這麼有底氣呢?

鮑威爾說,因為去年讓通脹疲軟的因素在今年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暴哥注:而這還沒算能源價格變化以及貿易因素導致的進口價格變化等等)

在說完就業和通脹以後,鮑威爾說,對於美國經濟來說,未來的隱憂主要是勞動產出率持續低迷。

從美聯儲給出的圖表可以看到,如果以美國的勞動產出水平來衡量美國經濟,可以說美國經濟仍然處於“危機”之中,一直就沒脫離泥潭。(當然全球其實也是有類似的問題,主要發達國家更是如此)

美聯儲不鬆口!美國暴跌!

美國的勞動產出率變化

從貢獻來看,主要是創新和投資不足造成的。

美聯儲不鬆口!美國暴跌!

上面這張圖是美聯儲根據勞動產出的貢獻作出的圖表,其中創新(灰色)是目前勞動產出率不高的最主要原因,投資相對於過往幾十年也處於比較低的水平。

關於科技創新,其實暴哥在以前的文章裡面也有過探討,其實最近十年以來,我們全球的創新都處在微創新,或者說是改良型的創新之中,並沒有能夠大規模商業化的革命性的創新產業出現。

而沒有革命性的創新,就容易導致新的投資和有效需求不足,容易造成資金進入到非實體經濟,造成資產泡沫。

鮑威爾同樣秉持這種觀點,所以他說,目前也沒有辦法,只有等待科技產業的突破。比如人工智能、機器人、生物技術等等。

說到這裡有不得不介入中美之間,美國其實挺害怕下一次科技產業的革命性創新誕生在我們中國,尤其確實目前關於人工智能等等技術我們和美國的差距已經不是過往的歷次產業革命那種巨大的差距,很多局部產業我們甚至處於領先地位。

而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等等未來的突破其實很大程度上靠數據的積累,說白了就是人的數據的積累,這一點我們有美國無可比擬的優勢。

因此,在科技領域,“跨越式”的發展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美國人著急,特朗普著急,從長期戰略考量,作出一些針對中國的舉措,也是出於這個原因。

最後暴哥想說,美聯儲其實算是目前美國方面最冷靜和客觀的機構。儘管美聯儲的職能主要是對內要讓美國經濟穩健發展,但由於經濟的連通性是切不斷的,美國深度整合在全球經濟局勢中,美聯儲也必須時刻關注外部環境的變化,對美國可能的影響。(尤其從伯南克上任之後,包括耶倫在內,多次表示會把中國等主要經濟體的變化考慮在貨幣政策框架之中。)

所以既然美聯儲認為繼續保持既定方針加息,不改變貨幣政策是合理的,那麼或許貿易爭端也還沒有到非常非常時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