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製造業經營財務系列問(3)

機械製造業屬於非標性質,不僅有生產製造環節,很多都是從技術研發到安裝調試甚至包括售後服務,跨期比較長,中間的環節也非常多。技術研發及安裝調試屬於服務業範疇,生產屬於製造業範圍,每個產品就是一個項目,又涉及到項目管理。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特性,同一個企業橫跨幾個行業特性,單從會計核算的角度來說就不是那麼簡單了,財務管理更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這次主要談談技術設計環節的幾個小問題,大家可以對照一下自己的企業是否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

1.圖紙設計使用的是三維圖還是二維圖?三維圖包含二維圖,可以自動生成材料清單、可以提前將原材料的預計採購單價預設在裡面,自動計算出原材料的標準成本等等。另外,圖紙的優化都會保存在系統裡,以後再生產同類產品可以直接調用圖紙,提高設計人員的效率。

2.產品及材料是否有公司範圍內的統一編碼?不論是否已使用ERP軟件,公司範圍內的統一編碼是要用起來的,統一編碼有利於企業內信息暢通,減少溝通成本。有些使用了ERP的企業,產品及原材料編碼能做到唯一性也很難,造成的後果就是庫存不準確。機械製造業的材料編碼分兩種,有圖號的非標材料和標準材料,這兩種材料的編碼都可以在三維軟件裡自動生成(前提是要將編碼規則預設到三維軟件裡)。

3.是否有圖紙設計的計劃?因為交期比較緊、方案改動或是設計人員工作比較飽和,經常會出現圖紙交付延遲的現象,這個環節延誤會造成生產環節的待工。圖紙多數情況下是分批出來的,所以圖紙計劃很重要。

4.圖紙發放時是否有技術負責人(或方案人員)的審核或複核?圖紙的差錯會影響到生產成本,所以審核或複核制度很重要。中小企業很多時候沒有這種複核的意識,覺得時間來不及,圖紙能畫完就不錯了。另外,老闆也經常會直接指揮到製圖人員,技術負責人的審核經常會被否定,時間長了也就不費勁去審核了。

5.圖紙發放時是否給財務提供材料清單(BOM)?這個對於成本管理很重要。圖紙的材料清單材料數量的依據,也是限額領料的重要依據,如果沒有材料清單,材料成本很容易失控。

6.圖紙變更是否有記錄?是否分析變更原因?異常變更是否有改進?因為交期比較緊或是有些材料的採購週期比較長,圖紙會一批批出,設計的過程中也會有優化,圖紙變更是免不了的。圖紙變更如果沒有記錄,不僅會影響後續的材料採購領用什麼的,還會影響到成本。對變更原因進行分析,可以避免以後出現同類型的錯誤,降低成本。

7.技術協議是否有固定模板?這個應該在產品開發環節談的,漏了,這裡補上。機械製造屬於非標產品,銷售合同分為商務合同和技術協議,商務合同通常會使用客戶的版本,但技術協議大部分會使用供應商的版本,所以產品技術協議的固定模板對機械製造企業來說很重要(裡面包括技術風險的防範和規避)。

8.新產品和成熟產品的圖紙流程是否有區別?很多人奇怪財務怎麼會關心這個問題,新產品在設計過程中反反覆覆改圖紙、出錯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成熟產品也是反覆改圖紙、出錯,那整個公司基本就是“救火”狀態,這樣的企業能有多少利潤可供消耗?不論什麼工作,只要返工,那成本就是幾倍地翻。

9.設計部門的費用(人工費、差旅費)是否可以分攤到產品?越來越多的製造業向設計、生產、安裝一體化轉型,此時的產品成本僅僅是生產成本已經不能滿足於管理的需要了。設計部門的費用越來越龐大,當然附加值也因為技術而增加。從管理的角度來說,希望產品的直接成本越清晰越好、分攤的間接成本越少越好,這樣更有利於決策。現在的信息管理系統也能支持這種管理需求。

10.設計部門人員配備是否考慮了工作量、難易程度、新老產品的結構等因素?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無限地提升個人的效率,但也不能不考慮成本因素。知識工作者有其特性,不能完全沒有量化的數據,但也不能過於倚重量化數據。有人善於做重複性的工作,也有人善於做創造性的工作,兩者不能是完全同樣的評價標準,知人善任可能是用好知識工作者的重點。

隨著技術和工具的變革,企業對財務的要求也在發生著變化,並且變化越來越快。作業成本法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很容易就能實現,間接費用的分攤還會繼續存在,但越來越少了。財務更多的是從成本的角度來看技術設計環節,產品的售價是市場決定的,但成本卻是企業可控的,企業間的競爭也在於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