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每日電訊|南通崇川女「二李」,盛名之下仍淡泊

站在新時代的峰巒回望,勞動者紮根崇川沃土,綻放著絢爛的文明之光。從改革開放以來,堅守三尺講臺,為“教育之鄉”扛鼎砥柱的李吉林、李庾南;到新時代征程中,車間走出來的“紡織專家”李蘭女,失能老人的“能閨女”李楠楠——時光在流逝,不變的是崇川勞動者立足本職、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步伐與精神。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崇川新老“二李”姓氏的偶然,卻蘊含著精神接力的必然。在勞動中成就價值,在傳承中堅守夢想,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時代精神在崇川大地薪火相傳。這是崇川精神文明建設的又一組人物寫真,這是新時代新崇川的精神標竿。

新华每日电讯|南通崇川女“二李”,盛名之下仍淡泊
新华每日电讯|南通崇川女“二李”,盛名之下仍淡泊

近年來,江蘇省南通市湧現兩名傑出女性——一位是80後、來自紡織一線的普通女工,當選為黨的十九大代表;一位是90後、來自養老機構的護理師,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兩人都姓李,都在普通的崗位上幹出不平凡的業績,當地樂將兩人並稱“二李”,視為楷模,引為榮耀。

李蘭女:從“外來妹”到紡織專家

只有中專學歷的李蘭女,在南通雙蓮紡織有限公司工作已20年。其間,她不僅成長為棉紡工藝管理的技術拔尖人才,獲得工程師、高級技師職稱,還榮獲江蘇省“十佳文明職工”“江蘇最美基層共產黨員”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並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

對南通而言,今年38歲的李蘭女是一位“外來妹”,1999年進入雙蓮紡織公司,擔任紡紗車間工藝員。當時紡織行業不景氣,不少人都在想著轉崗,和她同進公司的其他3位年輕人,先後另謀高就。而她,漸漸覺得工作有點“意思”。

新华每日电讯|南通崇川女“二李”,盛名之下仍淡泊

上崗沒多久,李蘭女發現廠裡的質檢抽樣都是隨機截取,出了質量問題無法查到源頭。於是,她大膽提出:抽樣要定點、定量、有記錄。這個建議一出,在老工人中炸開了鍋,他們認為這樣太耗時,時間根本來不及。李蘭女帶頭嘗試,半個月後終於找到新的抽樣方法,雖然耗時比過去多一點,但能有效控制半成品質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從這以後,大家對李蘭女開始刮目相看。

小試牛刀的李蘭女,自此在創新道路上一發不可收。她又發現,要真正降低半成品的短絨含量和棉結數量,還得從改進工藝入手。經過200多次試驗、900多個數據論證,她最終拿出“改進工藝增加梳理提高成品製成率”方案,使精梳落棉量同比減少2%,每年為企業降低成本20萬元以上。

從紗線到面料,要經過多個生產企業的很多工序。中間一旦發生紗線混淆,不但紗線供應企業的產品質量、企業信譽受損,還將面臨客戶的索賠。如果混淆的是40支2公斤紗,涉及的經濟價值至少上萬元,多則近百萬元。為確保紗線產品質量,李蘭女自創“紗線DNA鑑定檢測技術”,既能對紗進行精準溯源,還能從源頭杜絕紗線混淆,讓企業避免潛在的經濟損失。

新华每日电讯|南通崇川女“二李”,盛名之下仍淡泊

2013年5月,公司專門設立“李蘭女棉紡工藝創新實驗室”。她帶領團隊先後攻克13項工藝課題和30多項技術難題,解決了企業用工緊張、效率低下等問題,幫助企業實現從粗放型生產模式向具有行業領先水平的現代化生產模式的轉變。

成為紡織科技前沿的弄潮兒,僅憑在中專學的那點本事顯然不夠。李蘭女先後通過自學獲得南京大學的大專、本科學歷,還先後撰寫10多篇技術論文。近年來,工廠硬件加快更新換代,設備智能化了,李蘭女的自學清單上又多了軟件編程等新內容。

李楠楠:用青春詮釋“90後”的擔當

李楠楠,出生於1990年3月,在南通常青樂齡護理院擔任護理師7年。她2014年被評為“南通市勞動模範”,2015年被評為“全國五一巾幗標兵”,2016年被評為“江蘇省勞動模範”。2018年1月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新华每日电讯|南通崇川女“二李”,盛名之下仍淡泊

李楠楠說,之所以選擇一條與同齡人不同的道路,是因為對老人有特殊的感情:“我從小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小學六年級時,我奶奶不幸患上癌症。每次看到奶奶在家給自己扎針治療,非常痛苦,而自己太小又幫不上什麼忙,心裡就很著急。”當時她便發誓,長大以後要學醫照護老人。

衛校畢業後,李楠楠考進南通一家大型醫院負責體檢抽血。“這份工作沒有太大壓力,還是鐵飯碗,可對我來講,總覺得與自己學醫的初衷漸行漸遠。”一天回家路上,她看到一家護理院有不少失能老人,一時思緒翻湧。終於,經過一陣思考,她辭掉醫院的工作,走進了常青樂齡護理院。

作為一家以臨終關懷為主的養老機構,擦背、吸痰、通便等護理服務都是家常便飯。每天早上8點鐘,李楠楠就開始檢查每位老人的情況,幫他們翻身擦背、吸痰、通便等,繁雜辛苦,不厭其煩。

新华每日电讯|南通崇川女“二李”,盛名之下仍淡泊

照護老人,光有愛心並不夠,還要有專業細緻的服務能力。她原來負責的病區有70多位老人,每天需要準備的午飯就有9種。餵飯更是一場“戰役”:每天10點半開始,根據老人們的身體狀況,分批次進行餵飯,不同的老人需要不同的喂法。喂一名老人至少要十幾分鍾,最多時她要同時照顧4個老人。而她基本上都是12點之後才能吃上飯,中途一有需要,還得趕緊返回老人房間,一頓飯往往要分三四次才能吃完。

“老人最需要的,還是理解。”李楠楠說,老人除了身體上的照護,更需要精神上的撫慰。病區裡王奶奶脾氣很大,經常拒絕服藥,一不樂意還打人,李楠楠曾被她打得偷偷流過淚。儘管如此,她仍微笑著一次次與老人溝通,並想法子將治病的藥粉和進麵包等小點心裡,喂老人吃下。

李楠楠說,要想照顧好這些老人,就要把老人當作親人來看待,要不怕煩不怕累,要理解久病老人的心態,要像照顧小孩子一般照顧他們。讓她最開心的事,就是在她們的精心護理下,老人的身體漸漸康復。

盛名之下,其實淡泊

“她是外來妹,在一線工作非常努力。你知道,紡紗工作非常枯燥,而且還經常加班加點,非常辛苦。而她已堅持10年之久,還樂此不疲地做研究。”與李蘭女所在的公司有過合作的依帝經貿有限公司工會主席季永健對李蘭女印象極為深刻。

新华每日电讯|南通崇川女“二李”,盛名之下仍淡泊

“李蘭女已經榮譽等身,還兼任南通市總工會副主席一職,她還能像以往一樣安心在企業上班嗎?”記者好奇地問。

“儘管我們企業不大,員工收入也不高,我從來不擔心她會離開企業。”雙蓮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永均微笑著。“留住一名員工,除了合適的薪酬,合適的崗位,還要有合適的人文環境。我們企業的工作很辛苦,但環境很寬鬆。”

十九大閉幕後,李蘭女需要經常奔波於全國各地宣講十九大精神,佔用了她在企業的時間。周永均則表示:“她在履行黨代表職責的同時,擴大了企業的知名度,何樂而不為?回到南通,她依然是企業的員工,依然是工友眼裡的‘小李’。”

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之後,李楠楠顯得更忙了,而且,她還兼任南通團市委副書記。

新华每日电讯|南通崇川女“二李”,盛名之下仍淡泊

“現在出差比較多,經常要參加全國性的視察,履行人大代表職責。”李楠楠顯得有點疲憊。“每次回來,我都要努力重新融進工作中去。但這很難。”

李楠楠說,醫院的患者像流水一樣,經常換,而敬老院的老人是不會經常換的,護理需要長期跟蹤和堅守。“對某個老人的關注,如果出現一段空白,就需要花更多時間和精力來彌補。經常換人護理,老人也會不習慣。”

只要出差超過3天,李楠楠回到護理院就有種失落感。“我怕融不進去。”如今,她不再擔任護士長一職,處於補缺狀態——哪裡需要補哪裡。“一來,護士長需要全權考慮整個樓層的工作,目前我做不到,時間不允許。二來,也該給別人進步的機會。”

讓她感到欣慰的是,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之後,視野更開闊了,這需要她不斷學習不斷提升。今年兩會期間,她提交了四份建議:《關於加快建立長期照護保險制度的建議》《促進社會組織發展,加強青年凝聚引導》《建設更高水平的困境青少年幫扶體系,推動實現精準扶貧目標》《關於加強養老護理人員專業隊伍建設的建議》。顯然,她關注的重點,依然是“養老護理”。

“有時候想,護理這份工作非常機械,每天幾乎重複同樣的動作,好像可以用機器人取代。但後來覺得很可笑。”李楠楠笑著解釋,“畢竟人手是軟的,話是暖的,這些,再好的機器也替代不了。”

李楠楠說,她現在必須兼顧全國人大代表和常青樂齡護理院護理師的角色,但五年人大代表履職完後,肯定會再次全身心投入養老護理事業。

盛名之下,其實淡然。這也正是當地樂將兩位並稱為“二李”,並極力推崇的原因所在。

新华每日电讯|南通崇川女“二李”,盛名之下仍淡泊

她與消防的故事

新华每日电讯|南通崇川女“二李”,盛名之下仍淡泊

全民消防我代言

對於消防公益活動,李蘭女有著自己的理解,她說:“在消防公益宣傳的道路上,總是伴隨著辛勞和不解,但我自己的內心收穫著一份澄明和自豪。因為我的付出讓更多的親友和群眾多了一份消防意識,多了一份生命安全,我會在消防公益宣傳這條奉獻的征途上繼續堅定地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