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乌兰牧骑精神代代相传

7月5日,我市召开纪念乌兰牧骑成立60周年座谈会。会上,新老乌兰牧骑队员齐聚一堂,追忆过去,共话未来。

座谈会上,我市乌兰牧骑老队员代表们纷纷交流发言。芦凤瑞1972年2月正式成为乌兰牧骑队员,当年,她只有17岁,刚从乌达矿务局二中毕业。芦凤瑞说,从一名只会跳舞、胆子小、唱歌跑调的“新兵”,到业务快速提高、一专多能的文艺“老战士”,乌达市乌兰牧骑给了她成长的平台,她和乌兰牧骑有过一段青春如火的文艺岁月。

芦凤瑞回忆说,乌兰牧骑经常下矿区、牧区、农区演出,条件很艰苦,有一年冬天,队员们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低温露天演出,一场演出下来,大家的眉毛、头发上全是冰。有一年夏天在五原县演出,蚊子满天飞,为了不影响演出效果,很多人被蚊子叮咬得满身是包。“缺乏交通工具,下乡演出很遭罪,马车拉设备,队员只能走路。当时,我们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条件再苦,也不能耽误演出。”刘智敏回忆说:“在乌兰牧骑的日子,吃苦、受累是家常便饭,我还受过伤,在舞台上晕倒过。”

市乌兰牧骑队长邬海忠说:“老一辈乌兰牧骑人的担当奉献精神令人敬佩,更值得学习。今后,我们要努力担负起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使命,肩负起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新使命,不断推动文化创新,争做草原上优秀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1965年,乌海地区第一支乌兰牧骑在乌达矿务局诞生。同年8月,乌达市乌兰牧骑正式成立。1971年2月,乌达市乌兰牧骑改名为乌达市毛泽东思想宣传队,1973年又改名为乌达市乌兰牧骑。1976年,乌达市乌兰牧骑与海勃湾市文工团合并成为乌海市文工团。在10多年时间里,乌达市乌兰牧骑充分发扬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优良传统以及一专多能、精干灵活的特点,排演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用文艺语言将党的方针政策送到了千家万户,留下了宝贵财富。 (董巍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