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完《舌尖上的中國3》,你想學點乾貨嗎?

吐槽完《舌尖上的中國3》,你想學點乾貨嗎?

閱讀前,請先思考:


  • 等了4年的《舌尖3》,你有看嗎?感覺如何?

  • 作為一線農創人,如果你想為自己的產品拍紀錄片,會怎麼講好故事?

農說呂不白丨不白在觀察

第265

全文2188字丨5分鐘閱讀

日前,央視《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熱播。在不白看來,《舌尖上的中國》可謂是跟我們一線農創人關聯很密切的一個系列紀錄片,

從中不僅能感受美食、鄉村、農業之美,還能從它的熱播中,獲得我們想要的啟發和商機。

據統計,前三集平均1.7%的收視率比前兩季有所上漲,但評分卻遭遇滑鐵盧,相比前兩季9.3和8.4的豆瓣高分,第三季開播只有6.8分,目前更是跌破及格線,掉到4.4分,且絲毫沒有口碑回暖的跡象。

吐槽完《舌尖上的中國3》,你想學點乾貨嗎?

為啥會如此?是觀眾口味變叼了,還是節目本身問題多多?這又會給我們一線農創人哪些思考和啟示呢?不白今天蹭下熱點,專門來講講。

網友吐槽:

可能看了一個假的《舌尖3》,

這是《感動中國》嗎?

正是全新的導演和製作團隊,讓《舌尖3》區別於以往兩季,有優秀出彩的地方,也有不少讓人不滿意甚至滿腹牢騷和吐槽的缺陷。不白列舉一些吐槽評論,各位農友可以感受一下這畫風:

吐槽完《舌尖上的中國3》,你想學點乾貨嗎?

Eclipse_Ben:美食確實是人與人之間的故事,它離不開人。可作為一個美食節目,重點始終應該是美食而不是人。好比外婆的紅燒肉你不用講太多外婆的故事,只要紅燒肉怎麼做就夠了。又好比年夜飯,你不用告訴我歷經多少磨難回到了家,你只要描述一頓年夜飯每個地區都有什麼做法也就行了。嘰裡呱啦講一堆故事不如看《感動中國》實在。

吐槽完《舌尖上的中國3》,你想學點乾貨嗎?

吐槽完《舌尖上的中國3》,你想學點乾貨嗎?

吐槽完《舌尖上的中國3》,你想學點乾貨嗎?

牛小的牛油果:昨天那集《舌尖上的中國3》已經拍了一個女的做了湯就讓她爸拍照。然後更新,今天這集又講一個女的做了吃的,要拍照發網上。這季乾脆叫《舌尖上賣的網紅》算了,P個S 那個女的做的兒童便當用模具一點創意沒有,零難度!這個水準上央視紀錄頻道還是舌尖?!what a joke?

吐槽完《舌尖上的中國3》,你想學點乾貨嗎?

君子痞:我左手拿著法國波哥葡萄酒,右手拖著眼屎大饅頭,就著五彩餃子吃畝產四百斤的大米飯,咚咚咚,咦?給痛風老爹熬的中藥馬兜鈴酸老火湯到了?加上扣扣麵包真是好吃。邊吃邊看你們在這說這說那,心裡就一句:不懂創新,你們這屆觀眾不行啊你們!

吐槽完《舌尖上的中國3》,你想學點乾貨嗎?

二:這部舌尖三真的讓我對央視刮目相看。我從來沒見過

這麼一部充滿了商業和欺詐的紀錄片,地方臺都沒看到過,居然在央視看到了!

韭菜餛飩:建議豆瓣把類型從紀錄片改成廣告片。

吐槽完《舌尖上的中國3》,你想學點乾貨嗎?

吐槽完《舌尖上的中國3》,你想學點乾貨嗎?

不白評論:

吐槽詬病多

根在故事沒講好

不白也陸續看了一兩集舌尖3,對央視的精良拍攝手法和大製作,還是由衷讚賞的。在不白看來,拍攝的畫面精美、配合較為精妙,背景配樂層次深厚,色彩和環境的切換體貼眼睛、觀感良好,出彩的配音很好地烘托食物的質感等,可謂是值得一看的亮點。

吐槽完《舌尖上的中國3》,你想學點乾貨嗎?

而之所以會被這麼多網友吐槽和詬病,不白認為根源是故事沒講好。

第三季《舌尖上的中國》共8集,每集50分鐘,主題分別是“器具”“宴席”“廚人”“小吃”“點心”“食養”“時節”“融合”。據說新導演是希望脫離前兩季單純圍繞美食的框架,著重描繪中華飲食文化對於平凡百姓生活的意義。

吐槽完《舌尖上的中國3》,你想學點乾貨嗎?

本意甚好,無奈用力過猛,矯枉過正。加上時間長達50分鐘,往裡面堆砌的東西太多,食物、器物、人物、感人故事等,頻繁使用的快鏡頭剪成快速的視角轉換,給人非常明顯的區分感,沒啥重點和刺激點,總覺得導演希望拍很多東西給你看,但你最後卻什麼都沒看到。

就拿第一集《器具》來說,本想看美食,卻好像看了集《大國工匠》和《國家寶藏》,沒表現出器具與美食之間的共鳴。真正的主角“扣碗條子”、“小酥肉”等卻被一帶而過了,有種是去看鍋而不是菜的錯覺。

吐槽完《舌尖上的中國3》,你想學點乾貨嗎?

吐槽完《舌尖上的中國3》,你想學點乾貨嗎?

後面幾集也是,由一個故事或人引出一道菜是《舌尖》系列的一貫傳統,但是最重要的是那道菜,是美食。可在《舌尖3》的剪輯和敘事手法裡,我們很難看到完整講好的一道菜。反而是像網友說的:嘰裡呱啦煽情一堆故事,還不如看《感動中國》實在!

第三集《宴》被知乎網友評為有史以來最爛的一集。原因有三:一沒有講個好故事,二沒有對美食的極致追求,三沒有傳達出美食之美,在用典上還一塌糊塗。

吐槽完《舌尖上的中國3》,你想學點乾貨嗎?

此外,《舌尖3》還有強烈的為商家打廣告嫌疑。“章丘鐵鍋”“淮陽菜刀”,甚至路邊攤煎餅果子的天津夫妻等,都把《舌尖3》的討論點嚴重引偏了。美食記錄片啊!怎麼能有這麼赤裸裸的商業炒作味?

不白建議:

講農產品故事

注意5個關鍵點

不白從來不反對講故事,還希望我們一線農創人都要學會讓農產品自帶劇本,帶上好故事光環。那從《舌尖3》被吐槽和詬病的教訓中,我們又能學到什麼呢?不白覺得,想要講好農產品故事,5個事項很重要。

吐槽完《舌尖上的中國3》,你想學點乾貨嗎?

▎第一,以產品為中心,不要偏題。

吐槽詬病雖多,但毋庸置疑,《舌尖3》依然是現象級的超級IP,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這是我們草根農創人很難企及的。但依照不白的農產品IP模型,一線農創人的農產品依然有機會利用“人強”(人格化)、“物強”、“事強”的相互配合,打造成網紅爆品的。前提是,我們必須突出產品核心、抓住要害、講好主題故事。

▎第二,內容要聚焦,想表現的東西越多,表現效果往往也是越差。

任何農產品都能找出其內涵、背後的人物和歷史背景等眾多關聯點,都很好,但一定要都講到故事裡面嗎?不白提醒大家,千萬不要!故事重點突出、簡單感人,往往才是最打動人的。像《舌尖3》,在飲食男女和江山家國之間,它永遠只能選一頭。奢望兩者兼顧,反而竹籃打水。

吐槽完《舌尖上的中國3》,你想學點乾貨嗎?

▎第三,受眾的喜好是根本。好故事要讓受眾能記住、愛傳播、想炫耀。

我們一線農創人在給自己的產品講故事前,一定要好好想想:它最能打動受眾的地方是啥?重點想要吸引的人群又是誰?抓住這個根本,再去演繹好故事,做到讓他們記住、願意傳播,甚至還想拿這個故事出去吹牛B,你就贏了!

▎第四,煽情有必要,但要把握一個度。

為煽情而忽略故事邏輯,是目前很多觀眾對央視“正能量”內容最為反感的地方。我們的農產品故事,可以煽情去打動人,但必須有個度。過猶不及,不要讓自己的用戶有“一邊流口水,一邊掉眼淚”的怪異感覺。

吐槽完《舌尖上的中國3》,你想學點乾貨嗎?

▎第五,赤裸裸地在故事裡為產品打廣告,是最失敗的推廣。

商業世界,為產品打廣告無可厚非。但切忌太頻繁、太赤裸裸,這樣去堆砌起來的故事,在如今這樣的個性化時代,誰人願看?

總之,在涉農創業領域,想要讓產品更出彩更讓消費者知曉和接受,能講好故事是必須的。至於如何借鑑《舌尖3》的優缺點講出更好的故事來?不白歡迎各位農友在文後踴躍留言,我們一起討論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