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宸向上MAX
我們學校是初中,每學期期中考試後,照例要開一次家長會,考試成績自然是與會家長們最關心的話題。
如果是七年級上學期的第一次考試,老師們聽到最多的話一定是:“孩子在小學從沒考過90分以下,為什麼這次竟然不及格呢?”
言下頗有質疑初中老師工作不認真或水平低、致孩子成績顯著下降之意。
老師們再三解釋:初中考試科目增多、學習難度增加,孩子一時無法適應,成績波動屬正常現象。
但家長們仍半信半疑,認為老師不過在自我開脫。
其實老師們還有些話沒說:小學試題單一缺少變化,只要訓練到位,再差的孩子也能考個七八十分;有些小學老師有時會依據平時表現,給孩子一個偏高的考查分,即所謂的“假分數”。
後來,為了消除家長心頭疑慮,也為了便於編班,學校規定,新生入學都要先參加入學考試。學校自主命題,題型靈活,比小升初試題難度大得多,結果很多新生原形畢露。
不過,如果縱向比較,現在的孩子學習成績比他們的父輩要強很多,這是客觀事實。
現在的孩子兩歲多便進入幼兒園,有些還接受了早教甚至胎教。父母文化水平普遍較高,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對孩子來說也是言傳身教。生活環境中處處有知識,手機、電腦、電視、路邊的店招廣告等,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我兒子四歲的時候,便能獨立閱讀非注音版的《宇宙的奧秘》,但我並沒有刻意教他識字,他是通過看電視學會識字的。
現在的父母非常重視子女教育,一般都會抽時間輔導孩子做作業,還有很多孩子參加了校外補習班。這也是孩子成績普遍較好的重要原因。
一句話,現在的小學生整體成績確實不錯,不但比他們的父輩強太多,而且一屆比一屆強。
但是,平均95分的成績表中,可能有一些水分,並不能客觀準確地反映出學生的真實學業水平。
一家之言,歡迎交流。
毫米
我們孩子在天津一所普通的公立小學,今年小升初,6年級以前,三科成績均分在280以上的比比皆是。到了6年級,因為有了作文,總分成績稍有下降,但一個班270分以上的也不少。
為何會如此呢?我想與小學的考試方式和特點是有很大關係的。
我曾經在頭條的問答中回答過一個問題:“為什麼小學成績有欺騙性?”其中就談到了小學考試的方式和特點,那就是“考試題型比較死,試卷考題和平時練習題重複度高”,即試卷主要由80%的死題(平時反覆練習)加20%的靈活變通題(也不會太難,主要考察細心和認真)組成。這種模式下,孩子們只需要跟著老師的節奏亦步亦趨,死記硬背,考試成績95分以上基本就沒有問題。
換句話說,就我所觀察到的小學考試特點而言:孩子們裸考的成分比較少,有備而來的考試成分多,這就容易導致出現你問題中的現象。
因為家裡的親戚開著託管班,我得以有機會觀察小學,初一階段的考試區別。可以說,到了初一,相當一部分孩子的成績就會“原形畢露”。初一基本為裸考,考的試題基本不是孩子們見過的原題,這種情況下,語文、數學、外語三科均能達到90分以上的就會比較稀缺。身邊有一個孩子的案例特別明顯:小學三科均為“優”,總分都在280-290之間,到了初一,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三科總分基本都在250-270之間。這之間差距是很大的。
雖然如此,不過需要承認的是,現在小孩的學習能力的確與我們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這得益於一批通過教育改變命運的中產階級父母的重視和推動,以及輔導班、在線教育等配套教育的完善。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在小學一二三年級,孩子們能輕鬆考到90多分以上,至於班級平均分達96.4分,這也不能說明什麼,只是學校抓的緊,每天不停地做題,再笨的孩子也能達到優秀的成績。只是有一個現象很多家長沒有發現,隨著年級的增高,到了四年級以後,成績會慢慢下滑,再想讓班級平均分達到那麼高,根本不可能了。
回想我們上小學那會,哪有這麼高的分啊,一來是教學水平可能確實不如現在,二來是我們上學晚,沒有接受過早期教育。看看現在的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一年級的知識了,到了一年級當然學起來很輕鬆。而我那會兒8歲才上一年級,才開始認字學算數,到了初一才開英語課。那時的小學生也沒有現在這麼多的作業,對成績也基本上沒有什麼要求,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增高,學習能力和知識的積累也都逐漸上去了。
現在很多學校,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不管是東部還是西部,小學和中學都在過度強調成績,反而使學生們從小學一起步就揹負了沉重的壓力,導致很多孩子早早就出現厭學現象,原本成績處於良好的孩子也不能讓家長和老師滿意,試想這些孩子學習哪會有興趣,哪會有成就感啊。結果到了初中以後,再努力,通過中考一分流,也就剩下一半的孩子有資格上普高了。回頭想想,過度追求成績本身還有什麼意義?
韓國成老師
知道什麼叫“調劑分數”嗎?各位家長動動自己的腦袋思考一下:以現在的孩子的教育和學習勁頭,再想想優秀的孩子正常的比例是多少?我們再思考一下學校的教育方式,我們就明天了:全班平均分數如果高於80分都是個值得思考的事,更何況是95分的高平均分呢?這是在考孩子,還是在挑戰教育底限,還是在秀家長的智商下限呢?
什麼是調劑分數呢?即是分數的指標化,以某地的重點學校為例,小學部、中學部必須要完成內部的“分數調劑”,以保障達到這個水平值。這些事是任何一個老師都明白和經歷的事情。
三重保障來實現這個分數值:1、內部重點學習即重點知識點的麼復填鴨式學習,這個過程中上等的孩子都可以在加強中提升到這個水平值分數,但是那些就是不愛學習、也卻實是傻笨的孩子怎麼辦?我們都知道每個班級都會有一些下等生,就是不愛學習的孩子和一些確實笨的孩子,怎麼辦?2、劃題,再次明確考試的範圍甚至是出現押題,如同開卷考試一下,但即使這種也不可能完全保障達分標準,因為還有一些都是笨和就是不學的孩子,怎麼辦?3、成績調劑,直接人工增分。作為家長好好想一想:你的孩子真的是那麼聰明嗎?平時連個最基本的學習能力都沒有,憑什麼有人家優秀的孩子拼高分?
高分背後產生的邏輯和背景是什麼?無奈,是學校的無奈、是老師的無奈,也是教育的無奈。這麼說吧,當家長們在質疑:老師手中應該不應該有教鞭時,你們就別在幻想你們的孩子能輕鬆的獲得高分了。孩子的學習自身自律性是很差的,出非是天才或是特別優秀的孩子能從小熱愛學習,現在的家長你們扣心自問:你相信你家孩子是這種嗎?別說王者榮耀,就是電視和手機就夠了吧。
老師真不敢管孩子呀,怎麼管?一方面孩子被慣成什麼樣子了,很多孩子都知道這句話:我要在十四歲之前幹件大事。可怕不,老師憑什麼管你們家的孩子?一方面被家長質疑,另一方面還得罪了“這些想在十四歲幹件大事的孩子”,那就是需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條件基礎:高分調劑,孩子喜歡、家長喜歡、學校喜歡、大家都喜歡了,多好。
還有一種無奈就是評級、考核、是這硬條件,老師要評級、評優,這將直接關係到未來包括退休的收益問題,也是學校評級的關鍵,這也是生源和師資的關鍵,這些都直接導致高分調劑的出現,這種現象不是個別地區,而是所有地區都存在,大量的存在。
九年義務教育其實對於優秀的孩子、優秀的家長是不利的,因為以前我們可以勸退,警告,不行就開除,現在不行,所有孩子都得接受九年義務教育,這時很多家長就“牛氣”了,很多家長就這一種心態:反正我家孩子你們得管,孩子有問題就是你們學校的事,老師的事;反正我孩子也不指望學習好,有什麼發展。竟然出現了:你們留的作業,就你們來看,我們沒時間。這些孩子直接影響了優秀的好學生,這也是很多家長寧願多花錢去私立學校的原因,咱們惹不起,躲得起吧。
現在的高分現象,就是一次妥協: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一起來唱戲而已,但對於真實好的孩子,老師和學校早已給了一種“無形的標籤”,這些好孩子都有“特權的”都會關照並且老師間都有交流,這種孩子就是“老師眼中的寶貝”,而很多家的孩子就是‘寵物’只要保障“不打、不罵、保障安全、小心輕放”就不會被家長和孩子“咬”,再送一個高分,就圓滿了。
你會發現老師和真正學習好的孩子家長聊的都不一樣:一般而言和真正的優秀孩子的家長聊的是孩子的特長和潛力,會針對孩子的特點,給家長一些建議。而對絕大多數的家長就是“聊家常”而已。
我是孫洪鶴,每天都給大家分享原創短視頻創業脫口秀,每天都有更新原創短視頻,大家可以關注一下。
孫洪鶴
首先要明確這一現象是值得肯定的,正因為家長老師的重視,學校師資力量的雄厚,社會環境的改善,才讓現在孩子們的成績普遍優秀。如果換成中西部教育欠發達地區,肯定沒有如此優異的成績。其次還要看學段。在小學低段,也就是一二年級,由於只是基礎性考查,考雙百的孩子大有人在,但是到中段隨著課程難度的提高,尤其是語文學科作文的加入,孩子們的差距會被逐漸拉開。
所以,筆者認為對小學階段的成績一定要一分為二的看待。
1、必須要重視成績。
這是一個教育觀念多元化的時代,各種教育思想相互衝撞激盪,如華德福的和諧,盧梭的自然主義,蒙臺梭利捕捉孩子的敏感期,成功與賞識等,不勝枚舉。再加上很多人對應試教育的深惡痛絕,導致有些家長對孩子成績的重視度不夠。
其實,我們仔細想想也會明白,一個成績優異的孩子,在班上更容易獲得自信,更容易贏得老師的青睞,更容易獲得友誼和支持。時間長了,孩子不管是在學業還是心態上,都會更加優秀。這就是著名的“馬太效應”,強者更強,弱者更若。
2、不能將成績作為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成績重視有點過了頭,學校老師在制度的約束要求下可能更容易犯這個錯誤。孩子成績好,便讚譽有加,甚至有求必應;孩子成績不理想,便不給臉色,或者冷言冷語,怎麼看孩子都有問題(心理學上叫光環效應)。有些家長特別重視排名,但是如果雙百的孩子有10個,你孩子以半分之差排到第11名,那又怎麼樣呢?當然你要分析那半分是純粹的失誤,還是隱藏著知識點的漏洞。
對家庭來說,不僅僅要重視成績,還要重視藝術的薰陶,它能讓孩子變得優雅;重視體育鍛煉,它能讓孩子的體格變得強健;更要重視親子相處的時光,因為那是人生難得的美好,所有的陪伴都會愉悅彼此的心靈。
3、要全面評估孩子的發展,萬不可被暫時的成績矇蔽。
如前所述,小學階段,只要家庭重視,或者學校給力,一般孩子有一個優秀的成績真的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作為家長你一定要明白,孩子成績背後的因素。如果你捨棄一切休閒時光,並佔用大量的節假日,只為孩子提成績,孩子優異成績的背後是對學業的厭倦。或者在孩子成績優秀的時候你已很滿足,並沒有用海量閱讀來給他建立一個廣闊的智力背景,那麼孩子在以後的學習中就會舉步維艱。許多在小學階段成績優秀的孩子,上中學,尤其是高中之後止步不前,就與此有關。
優學優考策略
我是數學老師,我來說一下。首先糾正一個觀念:題海戰術有沒有效?作為老師的我回答:非常有效。上一屆,我們學校提倡快樂教學,號稱不畫分數線,不比較成績。作業一多,家長一告,就約談我們。到六年級下學期最緊張的時候,我們年級一個學期做試卷8套。畢業考試結束,開了三個學期的批鬥會,到二年級下學期才不罵了。說年級均分,比市裡均分低8分,說這麼搞,搞什麼?說好的不畫線,不比較成績呢?
到一年級被罵的狗血淋頭的我們,加碼,加量。家長再告狀作業多,校領導也不敢找我們。一學期試卷23套,複習卷7套,教研部們試卷9套。結果:上學期均分97.3。我班較差96.43分。95 分以下13人(含90以下的),90分一以下7人。全班一個80以下,其智商經過測試有小問題。全年級第一的班,有一個智商有大問題的,不算他成績,這個班年級第一,算他,倒數第一。
哦!最後說下,我們均分超市裡3分。
同一批老師,同一種教法,不同一個採用題海戰術,一個不用。
上面闡述的不過是個事實,沒有任何意義。各位讀者見仁見智。
最後不要提什麼先進教法,我們學校是全國文明學校,實驗學校。從電化教學開始,什麼最新教法,我們都是先驅。
最後說一下,很多家長關心到了初中問題。有兩個諷刺的特點:
1.我們小學比別的小學高考成績要好。即便那個年級小升初不如別的學校,高考我們校出去的孩子還是在前面。我實在找不到理由,只能猜:可能我們學校的家長更關注孩子。
2.小學成績好的孩子,可能初中會下降。但小學差的,初中爬上去的,真的是鳳毛麟角。
這些孩子爬上去的孩子,數學都有幾個特點:成績不太差(80以上主要是計算錯)。老師不覺得他呆板(成績可以差,但擰到面前講,一講就聽懂了)。
yyyysssswwww
教育是我的主業,我來聊聊這個讓家長困惑的問題。
小學階段,數學考試班級平均分96.4分,並不能證明孩子學習有多優秀。
無可否認,現在環境和學習條件,比我們那年代的人要好很多。
他們的視野開闊,體驗豐富,這是互聯網時代帶來的福利。
先說說我的自身學習經歷:
作為農村長大的孩子,我小時候接觸的世界太狹窄。
我平時就是幫家裡放放牛,乾乾簡單農活。
5年級時,我走了3小時的山路,才到了鎮上。第一次看見了汽車,看見了商店,看見了書店。那時家裡沒有電視,唯一的電器就是4年級時買了臺吊扇。5年級買了部收音機。
讀小學,我和所有普通的孩子一樣,貪玩,好動,對學習不上心。
我小學的成績在七八十分左右。直到初中,我才主動地認真學習。
我酷愛讀書,每天都讀一本,橫掃鎮上的租書店,那時租書1毛錢一本。
初三中考,我考了年級第二名。
舉我的例子,意在說明孩子的讀書環境和閱讀培養的重要性。
小學的成績不是衡量孩子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
現在小學生的平均分成績那麼高,可能有幾個因素:
1、小學生的考試難度有所降低。
現在的試題要求不能偏,難,怪。
超難題目在期末考試基本不會出現。
題目側重基礎知識的運用,所佔比例約八成。
2、小學生的考試能力有所提高。
小學生考試的題型比較固定,基本上是換湯不換藥,換個數字再考。
老師平時強化解題方法和技巧的訓練。
只要多做幾套題,考試能力就是熟能生巧罷了。
3、小學生的知識以基礎識記為主。
小學生所學知識都很基礎,超簡單。
智商普通的孩子,用心複習幾天,也能考到不錯的成績。
所以,小學生的成績有極大的欺騙性。
很多看似優秀的小學生上了初中,就明顯吃力,跟不上了。
有的家長驚呼:我的孩子小學成績90多分,為啥到了初中就一落千丈?
歸根到底,小學階段是最基礎的學習,考90多分只是基礎紮實而已。
小學是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階段,初中才是學習的發展提升階段。
初中學習科目增加,強調邏輯性思維,考查思辨力和想象力。
總之,若認為小學生考試90多分就很優秀,還為時過早。
學生真正優秀的分水嶺在初中。
只有學習習慣良好,閱讀興趣廣泛,學習態度端正的孩子,才會優秀下去。
——我是“小李滔滔”,謝謝您的關注,點贊,點評!
小李滔滔
本人常年從事一線教育,而且工作換過調動過數次,農村、市裡都任教過,我最明白現在小學成績城鄉差距有多大,其中的原因是什麼?以及小學成績對中考、高考分別有什麼影響等等,分享一下來自教育第一線的看法。
一、就小學教育來說,城市小學生的考試成績遠遠高於農村,這是鐵定的事實。
原因分析:
1、農村教育現狀
我在農村教書時,農村的學生家長基本不參與教學,多數家長根本無心或者無力管孩子的家庭作業,一方面要深蒂固的教育理念,使他們認為教書是老師的事,而作業也是應該老師去檢查,更別說請家教或者上補習班了,而學校的老師又不可能實現一對一的教學,只能顧整體,所以造成農村教育呈兩極分化的趨勢發展,即好學生成績很好,而成績差的孩子成績會越落越遠。
2、城市教育現狀
城市孩子的家長大都是上過大學或者有一定文化水平,教育理念比較先進的,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對自己孩子的教育和期望非常高,於是有的不惜花重金請家教或上輔導班,而對於知識相對簡單的小學來說,數學語文能高達95分以上絕非偶然,確實市裡大部分小學都能達到。
另外語文得高分的原因在於,看圖說話或作文看的相對寬鬆,要求不嚴,大部分減一兩分,這也造成孩子學習很好的假象。
3、城鄉學生學習情況差距分析:
在小學,孩子們的學習成績確實存在差距,但是有一點大家也許看不到,雖然城市的孩子學習成績高,農村孩子的學習成績兩極分化,但是並不表明城市的孩子學習能力就強,相反,據我觀察:市裡的多數孩子的學習能力,自我約束能力、獨立思考並不比農村的孩子強,甚至還有大部分孩子在這一點上要差。
咎其原因應該是:
1、市裡的孩子的學習大多是在家長或者補習班老師的一對一關注下完成,沒有養成獨立完成作業或者學習的能力,這也決定了到了中考和高考時農村的學習好的孩子要比城市的孩子學得還要好的原因之一。
2、農村的孩子參與生活,體驗生活的機會要比城市的多,因此在寫作上素材要比市裡的孩子多,思想相對成熟一點,但市裡的孩子讀書相對多一些,在寫作上詞彙要豐富一些。到中學、高中如果農村的孩子的閱讀量上來,將一點也比市裡的孩子差。
二、就中學教育和高中教育來看,城鄉差距並沒有太多的差距,這也是鐵定的事實。
很多人會認為,城市的孩子小學成績那麼高,那麼中學、高中成績也一定驚人,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據我多年的工作經驗來看,農村的孩子中學、高中大多住校,思想比較單純,不受外界信息的誘惑或干擾,因此,初中時一部分學生步入自我努力、自主學習的模式,很用功,學習成績一路飆升,此時,城鄉孩子的學習成績上的差距就會持平。高中更是這樣。
而城市的孩子,中學、高中大多走讀,因為從小學習佔據了孩子太多的時間,對生活缺乏體驗,進而對家長缺乏瞭解和體諒,因此學習動力大大減小,任性、叛逆的孩子要多於農村的孩子,也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於是小學時代的輝煌在某些孩子的學習生涯裡結果,並越落越遠。
綜上所述,城市小學生的成績優良並不決定著一直優良,有時家長過多的參與和各種補習班的輔助作用並不能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這一點能希望引起家長的重視。要想讓孩子在學習中保持長久的動力,要學會平衡學習和生活才好。
指尖教育帝國
座標山東,一家普通公立學校,孩子就讀二年級,絕大部分孩子期末考試成績都在90分以上,不乏雙100,,我與題主同感深受,現在的孩子真是了得!分析原因如下:
一是小學主要考基礎知識。在小學的低年級,主要測試孩子的字、音、詞、句等基本知識運用,需要強化記憶的東西比較多,展開聯想的較少。數學主要測試簡單的加減乘除運算,測試題相對簡單,得高分的較多。
二是家長普遍重視教育。當前家長都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在家裡也是全程盯上輔導,幫孩子整理錯題、歸納重點,效果比較好。當然,現在的家長文化程度比較高,輔導小學作業能完全勝任。反觀以前,家長都忙於生計,家裡孩子很多,根本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
三是孩子較以前更聰明。當前物質生活比較豐富,自從備孕起,就注重各方面營養,孩子出生後更是補充各種營養元素,孩子體力、智力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發展。
總之,從全局來看,孩子成績確實都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小學階段孩子的成績來不開距離,也具有迷惑性,隨著升入高年級,孩子之間就會逐漸拉開差距!
漫漫求學路,歷經考試無數,一決雌雄的日子,還在後頭!
瑞媽銳言
您好,這個成績,現在很普遍喲。
在我們家長群裡面曬出來的成績,有平均分98.5的,滿分的佔到一半,最低的都有94。
並不是說現在的孩子會讀書,而是小學低年級就那麼點知識,孩子提前學了,老師上課教,家長課後輔導,再加上課外輔導,孩子掌握有限的那幾個知識,得高分很正常。
甚至語文成績,都可以達到您說的這樣的成績水平喲,不少還會超過,所以這是正常現象,代表不了什麼。
至於您說的優秀,我覺得這一點還是得分辨一下。低年級的成績好,並不代表孩子一定優秀喲。因為現在還看不出孩子的學習能力的,真正的考驗在後面。
3-4年級會出現比較大的分化,但是依然不是決定性的。初中再分化一次,高二之後再分化一次。
但是有一點,能夠堅持到最後的,一般前期的成績也不會特別差。小學階段,是思考習慣和學習方法慢慢養成的階段,這個階段對於孩子的後期有很大的影響。這個又不是簡單的由分數決定,需要觀察孩子的學習態度來判斷。
孩子願不願意問問題?
孩子會不會問問題?
孩子如何面對自己沒有掌握的知識?
說實話,小學階段,就是一個孩子不斷在調整自己的過程,這個過程,有知識的積累,更重要的是有個人思考習慣的養成。如果思考問題的能力沒有養成,思維方式出現錯誤,那麼後期的學習就會很吃力。
什麼是思維方式?這個可以用西方近些年非常火的一個理論來解釋:成長型思維。
感興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