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所在班级的期末数学考试平均分96.4分,现在的孩子学习这么优秀吗?对此你有哪些看法?

宸宸向上MAX


我们学校是初中,每学期期中考试后,照例要开一次家长会,考试成绩自然是与会家长们最关心的话题。

如果是七年级上学期的第一次考试,老师们听到最多的话一定是:“孩子在小学从没考过90分以下,为什么这次竟然不及格呢?”

言下颇有质疑初中老师工作不认真或水平低、致孩子成绩显著下降之意。

老师们再三解释:初中考试科目增多、学习难度增加,孩子一时无法适应,成绩波动属正常现象。

但家长们仍半信半疑,认为老师不过在自我开脱。

其实老师们还有些话没说:小学试题单一缺少变化,只要训练到位,再差的孩子也能考个七八十分;有些小学老师有时会依据平时表现,给孩子一个偏高的考查分,即所谓的“假分数”。

后来,为了消除家长心头疑虑,也为了便于编班,学校规定,新生入学都要先参加入学考试。学校自主命题,题型灵活,比小升初试题难度大得多,结果很多新生原形毕露。



不过,如果纵向比较,现在的孩子学习成绩比他们的父辈要强很多,这是客观事实。

现在的孩子两岁多便进入幼儿园,有些还接受了早教甚至胎教。父母文化水平普遍较高,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来说也是言传身教。生活环境中处处有知识,手机、电脑、电视、路边的店招广告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儿子四岁的时候,便能独立阅读非注音版的《宇宙的奥秘》,但我并没有刻意教他识字,他是通过看电视学会识字的。

现在的父母非常重视子女教育,一般都会抽时间辅导孩子做作业,还有很多孩子参加了校外补习班。这也是孩子成绩普遍较好的重要原因。

一句话,现在的小学生整体成绩确实不错,不但比他们的父辈强太多,而且一届比一届强。

但是,平均95分的成绩表中,可能有一些水分,并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学业水平。

一家之言,欢迎交流。


毫米


我们孩子在天津一所普通的公立小学,今年小升初,6年级以前,三科成绩均分在280以上的比比皆是。到了6年级,因为有了作文,总分成绩稍有下降,但一个班270分以上的也不少。

为何会如此呢?我想与小学的考试方式和特点是有很大关系的。

我曾经在头条的问答中回答过一个问题:“为什么小学成绩有欺骗性?”其中就谈到了小学考试的方式和特点,那就是“考试题型比较死,试卷考题和平时练习题重复度高”,即试卷主要由80%的死题(平时反复练习)加20%的灵活变通题(也不会太难,主要考察细心和认真)组成。这种模式下,孩子们只需要跟着老师的节奏亦步亦趋,死记硬背,考试成绩95分以上基本就没有问题。

换句话说,就我所观察到的小学考试特点而言:孩子们裸考的成分比较少,有备而来的考试成分多,这就容易导致出现你问题中的现象。

因为家里的亲戚开着托管班,我得以有机会观察小学,初一阶段的考试区别。可以说,到了初一,相当一部分孩子的成绩就会“原形毕露”。初一基本为裸考,考的试题基本不是孩子们见过的原题,这种情况下,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均能达到90分以上的就会比较稀缺。身边有一个孩子的案例特别明显:小学三科均为“优”,总分都在280-290之间,到了初一,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三科总分基本都在250-270之间。这之间差距是很大的。

虽然如此,不过需要承认的是,现在小孩的学习能力的确与我们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得益于一批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中产阶级父母的重视和推动,以及辅导班、在线教育等配套教育的完善。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在小学一二三年级,孩子们能轻松考到90多分以上,至于班级平均分达96.4分,这也不能说明什么,只是学校抓的紧,每天不停地做题,再笨的孩子也能达到优秀的成绩。只是有一个现象很多家长没有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高,到了四年级以后,成绩会慢慢下滑,再想让班级平均分达到那么高,根本不可能了。

回想我们上小学那会,哪有这么高的分啊,一来是教学水平可能确实不如现在,二来是我们上学晚,没有接受过早期教育。看看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一年级的知识了,到了一年级当然学起来很轻松。而我那会儿8岁才上一年级,才开始认字学算数,到了初一才开英语课。那时的小学生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作业,对成绩也基本上没有什么要求,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学习能力和知识的积累也都逐渐上去了。

现在很多学校,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不管是东部还是西部,小学和中学都在过度强调成绩,反而使学生们从小学一起步就背负了沉重的压力,导致很多孩子早早就出现厌学现象,原本成绩处于良好的孩子也不能让家长和老师满意,试想这些孩子学习哪会有兴趣,哪会有成就感啊。结果到了初中以后,再努力,通过中考一分流,也就剩下一半的孩子有资格上普高了。回头想想,过度追求成绩本身还有什么意义?


韩国成老师


知道什么叫“调剂分数”吗?各位家长动动自己的脑袋思考一下:以现在的孩子的教育和学习劲头,再想想优秀的孩子正常的比例是多少?我们再思考一下学校的教育方式,我们就明天了:全班平均分数如果高于80分都是个值得思考的事,更何况是95分的高平均分呢?这是在考孩子,还是在挑战教育底限,还是在秀家长的智商下限呢?


什么是调剂分数呢?即是分数的指标化,以某地的重点学校为例,小学部、中学部必须要完成内部的“分数调剂”,以保障达到这个水平值。这些事是任何一个老师都明白和经历的事情。


三重保障来实现这个分数值:1、内部重点学习即重点知识点的么复填鸭式学习,这个过程中上等的孩子都可以在加强中提升到这个水平值分数,但是那些就是不爱学习、也却实是傻笨的孩子怎么办?我们都知道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下等生,就是不爱学习的孩子和一些确实笨的孩子,怎么办?2、划题,再次明确考试的范围甚至是出现押题,如同开卷考试一下,但即使这种也不可能完全保障达分标准,因为还有一些都是笨和就是不学的孩子,怎么办?3、成绩调剂,直接人工增分。作为家长好好想一想:你的孩子真的是那么聪明吗?平时连个最基本的学习能力都没有,凭什么有人家优秀的孩子拼高分?


高分背后产生的逻辑和背景是什么?无奈,是学校的无奈、是老师的无奈,也是教育的无奈。这么说吧,当家长们在质疑:老师手中应该不应该有教鞭时,你们就别在幻想你们的孩子能轻松的获得高分了。孩子的学习自身自律性是很差的,出非是天才或是特别优秀的孩子能从小热爱学习,现在的家长你们扣心自问:你相信你家孩子是这种吗?别说王者荣耀,就是电视和手机就够了吧。


老师真不敢管孩子呀,怎么管?一方面孩子被惯成什么样子了,很多孩子都知道这句话:我要在十四岁之前干件大事。可怕不,老师凭什么管你们家的孩子?一方面被家长质疑,另一方面还得罪了“这些想在十四岁干件大事的孩子”,那就是需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条件基础:高分调剂,孩子喜欢、家长喜欢、学校喜欢、大家都喜欢了,多好。


还有一种无奈就是评级、考核、是这硬条件,老师要评级、评优,这将直接关系到未来包括退休的收益问题,也是学校评级的关键,这也是生源和师资的关键,这些都直接导致高分调剂的出现,这种现象不是个别地区,而是所有地区都存在,大量的存在。


九年义务教育其实对于优秀的孩子、优秀的家长是不利的,因为以前我们可以劝退,警告,不行就开除,现在不行,所有孩子都得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这时很多家长就“牛气”了,很多家长就这一种心态:反正我家孩子你们得管,孩子有问题就是你们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反正我孩子也不指望学习好,有什么发展。竟然出现了:你们留的作业,就你们来看,我们没时间。这些孩子直接影响了优秀的好学生,这也是很多家长宁愿多花钱去私立学校的原因,咱们惹不起,躲得起吧。



现在的高分现象,就是一次妥协: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一起来唱戏而已,但对于真实好的孩子,老师和学校早已给了一种“无形的标签”,这些好孩子都有“特权的”都会关照并且老师间都有交流,这种孩子就是“老师眼中的宝贝”,而很多家的孩子就是‘宠物’只要保障“不打、不骂、保障安全、小心轻放”就不会被家长和孩子“咬”,再送一个高分,就圆满了。

你会发现老师和真正学习好的孩子家长聊的都不一样:一般而言和真正的优秀孩子的家长聊的是孩子的特长和潜力,会针对孩子的特点,给家长一些建议。而对绝大多数的家长就是“聊家常”而已。



我是孙洪鹤,每天都给大家分享原创短视频创业脱口秀,每天都有更新原创短视频,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孙洪鹤


首先要明确这一现象是值得肯定的,正因为家长老师的重视,学校师资力量的雄厚,社会环境的改善,才让现在孩子们的成绩普遍优秀。如果换成中西部教育欠发达地区,肯定没有如此优异的成绩。其次还要看学段。在小学低段,也就是一二年级,由于只是基础性考查,考双百的孩子大有人在,但是到中段随着课程难度的提高,尤其是语文学科作文的加入,孩子们的差距会被逐渐拉开。

所以,笔者认为对小学阶段的成绩一定要一分为二的看待。



1、必须要重视成绩。

这是一个教育观念多元化的时代,各种教育思想相互冲撞激荡,如华德福的和谐,卢梭的自然主义,蒙台梭利捕捉孩子的敏感期,成功与赏识等,不胜枚举。再加上很多人对应试教育的深恶痛绝,导致有些家长对孩子成绩的重视度不够。

其实,我们仔细想想也会明白,一个成绩优异的孩子,在班上更容易获得自信,更容易赢得老师的青睐,更容易获得友谊和支持。时间长了,孩子不管是在学业还是心态上,都会更加优秀。这就是著名的“马太效应”,强者更强,弱者更若。



2、不能将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成绩重视有点过了头,学校老师在制度的约束要求下可能更容易犯这个错误。孩子成绩好,便赞誉有加,甚至有求必应;孩子成绩不理想,便不给脸色,或者冷言冷语,怎么看孩子都有问题(心理学上叫光环效应)。有些家长特别重视排名,但是如果双百的孩子有10个,你孩子以半分之差排到第11名,那又怎么样呢?当然你要分析那半分是纯粹的失误,还是隐藏着知识点的漏洞。

对家庭来说,不仅仅要重视成绩,还要重视艺术的熏陶,它能让孩子变得优雅;重视体育锻炼,它能让孩子的体格变得强健;更要重视亲子相处的时光,因为那是人生难得的美好,所有的陪伴都会愉悦彼此的心灵。



3、要全面评估孩子的发展,万不可被暂时的成绩蒙蔽。

如前所述,小学阶段,只要家庭重视,或者学校给力,一般孩子有一个优秀的成绩真的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作为家长你一定要明白,孩子成绩背后的因素。如果你舍弃一切休闲时光,并占用大量的节假日,只为孩子提成绩,孩子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对学业的厌倦。或者在孩子成绩优秀的时候你已很满足,并没有用海量阅读来给他建立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那么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就会举步维艰。许多在小学阶段成绩优秀的孩子,上中学,尤其是高中之后止步不前,就与此有关。


优学优考策略


我是数学老师,我来说一下。首先纠正一个观念:题海战术有没有效?作为老师的我回答:非常有效。上一届,我们学校提倡快乐教学,号称不画分数线,不比较成绩。作业一多,家长一告,就约谈我们。到六年级下学期最紧张的时候,我们年级一个学期做试卷8套。毕业考试结束,开了三个学期的批斗会,到二年级下学期才不骂了。说年级均分,比市里均分低8分,说这么搞,搞什么?说好的不画线,不比较成绩呢?

到一年级被骂的狗血淋头的我们,加码,加量。家长再告状作业多,校领导也不敢找我们。一学期试卷23套,复习卷7套,教研部们试卷9套。结果:上学期均分97.3。我班较差96.43分。95 分以下13人(含90以下的),90分一以下7人。全班一个80以下,其智商经过测试有小问题。全年级第一的班,有一个智商有大问题的,不算他成绩,这个班年级第一,算他,倒数第一。

哦!最后说下,我们均分超市里3分。

同一批老师,同一种教法,不同一个采用题海战术,一个不用。

上面阐述的不过是个事实,没有任何意义。各位读者见仁见智。

最后不要提什么先进教法,我们学校是全国文明学校,实验学校。从电化教学开始,什么最新教法,我们都是先驱。

最后说一下,很多家长关心到了初中问题。有两个讽刺的特点:

1.我们小学比别的小学高考成绩要好。即便那个年级小升初不如别的学校,高考我们校出去的孩子还是在前面。我实在找不到理由,只能猜:可能我们学校的家长更关注孩子。

2.小学成绩好的孩子,可能初中会下降。但小学差的,初中爬上去的,真的是凤毛麟角。

这些孩子爬上去的孩子,数学都有几个特点:成绩不太差(80以上主要是计算错)。老师不觉得他呆板(成绩可以差,但拧到面前讲,一讲就听懂了)。


yyyysssswwww


教育是我的主业,我来聊聊这个让家长困惑的问题。

小学阶段,数学考试班级平均分96.4分,并不能证明孩子学习有多优秀。

无可否认,现在环境和学习条件,比我们那年代的人要好很多。

他们的视野开阔,体验丰富,这是互联网时代带来的福利。

先说说我的自身学习经历:

作为农村长大的孩子,我小时候接触的世界太狭窄。

我平时就是帮家里放放牛,干干简单农活。

5年级时,我走了3小时的山路,才到了镇上。第一次看见了汽车,看见了商店,看见了书店。那时家里没有电视,唯一的电器就是4年级时买了台吊扇。5年级买了部收音机。

读小学,我和所有普通的孩子一样,贪玩,好动,对学习不上心。

我小学的成绩在七八十分左右。直到初中,我才主动地认真学习。

我酷爱读书,每天都读一本,横扫镇上的租书店,那时租书1毛钱一本。

初三中考,我考了年级第二名。

举我的例子,意在说明孩子的读书环境和阅读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的成绩不是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

现在小学生的平均分成绩那么高,可能有几个因素:

1、小学生的考试难度有所降低。

现在的试题要求不能偏,难,怪。

超难题目在期末考试基本不会出现。

题目侧重基础知识的运用,所占比例约八成。

2、小学生的考试能力有所提高。

小学生考试的题型比较固定,基本上是换汤不换药,换个数字再考。

老师平时强化解题方法和技巧的训练。

只要多做几套题,考试能力就是熟能生巧罢了。

3、小学生的知识以基础识记为主。

小学生所学知识都很基础,超简单。

智商普通的孩子,用心复习几天,也能考到不错的成绩。

所以,小学生的成绩有极大的欺骗性。

很多看似优秀的小学生上了初中,就明显吃力,跟不上了。

有的家长惊呼:我的孩子小学成绩90多分,为啥到了初中就一落千丈?

归根到底,小学阶段是最基础的学习,考90多分只是基础扎实而已。

小学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初中才是学习的发展提升阶段。

初中学习科目增加,强调逻辑性思维,考查思辨力和想象力。

总之,若认为小学生考试90多分就很优秀,还为时过早。

学生真正优秀的分水岭在初中。

只有学习习惯良好,阅读兴趣广泛,学习态度端正的孩子,才会优秀下去。

——我是“小李滔滔”,谢谢您的关注,点赞,点评!


小李滔滔


本人常年从事一线教育,而且工作换过调动过数次,农村、市里都任教过,我最明白现在小学成绩城乡差距有多大,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小学成绩对中考、高考分别有什么影响等等,分享一下来自教育第一线的看法。

一、就小学教育来说,城市小学生的考试成绩远远高于农村,这是铁定的事实。

原因分析:

1、农村教育现状

我在农村教书时,农村的学生家长基本不参与教学,多数家长根本无心或者无力管孩子的家庭作业,一方面要深蒂固的教育理念,使他们认为教书是老师的事,而作业也是应该老师去检查,更别说请家教或者上补习班了,而学校的老师又不可能实现一对一的教学,只能顾整体,所以造成农村教育呈两极分化的趋势发展,即好学生成绩很好,而成绩差的孩子成绩会越落越远。

2、城市教育现状

城市孩子的家长大都是上过大学或者有一定文化水平,教育理念比较先进的,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和期望非常高,于是有的不惜花重金请家教或上辅导班,而对于知识相对简单的小学来说,数学语文能高达95分以上绝非偶然,确实市里大部分小学都能达到。

另外语文得高分的原因在于,看图说话或作文看的相对宽松,要求不严,大部分减一两分,这也造成孩子学习很好的假象。

3、城乡学生学习情况差距分析:

在小学,孩子们的学习成绩确实存在差距,但是有一点大家也许看不到,虽然城市的孩子学习成绩高,农村孩子的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但是并不表明城市的孩子学习能力就强,相反,据我观察:市里的多数孩子的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独立思考并不比农村的孩子强,甚至还有大部分孩子在这一点上要差。

咎其原因应该是:

1、市里的孩子的学习大多是在家长或者补习班老师的一对一关注下完成,没有养成独立完成作业或者学习的能力,这也决定了到了中考和高考时农村的学习好的孩子要比城市的孩子学得还要好的原因之一。

2、农村的孩子参与生活,体验生活的机会要比城市的多,因此在写作上素材要比市里的孩子多,思想相对成熟一点,但市里的孩子读书相对多一些,在写作上词汇要丰富一些。到中学、高中如果农村的孩子的阅读量上来,将一点也比市里的孩子差。

二、就中学教育和高中教育来看,城乡差距并没有太多的差距,这也是铁定的事实。

很多人会认为,城市的孩子小学成绩那么高,那么中学、高中成绩也一定惊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据我多年的工作经验来看,农村的孩子中学、高中大多住校,思想比较单纯,不受外界信息的诱惑或干扰,因此,初中时一部分学生步入自我努力、自主学习的模式,很用功,学习成绩一路飙升,此时,城乡孩子的学习成绩上的差距就会持平。高中更是这样。

而城市的孩子,中学、高中大多走读,因为从小学习占据了孩子太多的时间,对生活缺乏体验,进而对家长缺乏了解和体谅,因此学习动力大大减小,任性、叛逆的孩子要多于农村的孩子,也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于是小学时代的辉煌在某些孩子的学习生涯里结果,并越落越远。

综上所述,城市小学生的成绩优良并不决定着一直优良,有时家长过多的参与和各种补习班的辅助作用并不能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点能希望引起家长的重视。要想让孩子在学习中保持长久的动力,要学会平衡学习和生活才好。


指尖教育帝国


坐标山东,一家普通公立学校,孩子就读二年级,绝大部分孩子期末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不乏双100,,我与题主同感深受,现在的孩子真是了得!分析原因如下:

一是小学主要考基础知识。在小学的低年级,主要测试孩子的字、音、词、句等基本知识运用,需要强化记忆的东西比较多,展开联想的较少。数学主要测试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测试题相对简单,得高分的较多。

二是家长普遍重视教育。当前家长都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在家里也是全程盯上辅导,帮孩子整理错题、归纳重点,效果比较好。当然,现在的家长文化程度比较高,辅导小学作业能完全胜任。反观以前,家长都忙于生计,家里孩子很多,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

三是孩子较以前更聪明。当前物质生活比较丰富,自从备孕起,就注重各方面营养,孩子出生后更是补充各种营养元素,孩子体力、智力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总之,从全局来看,孩子成绩确实都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小学阶段孩子的成绩来不开距离,也具有迷惑性,随着升入高年级,孩子之间就会逐渐拉开差距!

漫漫求学路,历经考试无数,一决雌雄的日子,还在后头!


瑞妈锐言


您好,这个成绩,现在很普遍哟。

在我们家长群里面晒出来的成绩,有平均分98.5的,满分的占到一半,最低的都有94。

并不是说现在的孩子会读书,而是小学低年级就那么点知识,孩子提前学了,老师上课教,家长课后辅导,再加上课外辅导,孩子掌握有限的那几个知识,得高分很正常。

甚至语文成绩,都可以达到您说的这样的成绩水平哟,不少还会超过,所以这是正常现象,代表不了什么。

至于您说的优秀,我觉得这一点还是得分辨一下。低年级的成绩好,并不代表孩子一定优秀哟。因为现在还看不出孩子的学习能力的,真正的考验在后面。

3-4年级会出现比较大的分化,但是依然不是决定性的。初中再分化一次,高二之后再分化一次。

但是有一点,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一般前期的成绩也不会特别差。小学阶段,是思考习惯和学习方法慢慢养成的阶段,这个阶段对于孩子的后期有很大的影响。这个又不是简单的由分数决定,需要观察孩子的学习态度来判断。


孩子愿不愿意问问题?

孩子会不会问问题?

孩子如何面对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

说实话,小学阶段,就是一个孩子不断在调整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有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有个人思考习惯的养成。如果思考问题的能力没有养成,思维方式出现错误,那么后期的学习就会很吃力。

什么是思维方式?这个可以用西方近些年非常火的一个理论来解释:成长型思维。

感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