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種可以不用還的貸款,你知道嗎?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但是這個要加一個前提的,就是符合法律規定的債。在實際民間借貸中,有一些借貸關係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如果有些欠款超出了法律的規定,可以不用去還。

放貸方行為屬於高利轉貸

放款方套取機構貸款並且用此貸款給他人放貸從而獲利,貸款機構知道這筆款項的用途並且縱容放款方此行為。

這幾種可以不用還的貸款,你知道嗎?

這樣的貸款行為,就構成了惡意串通,屬於高利轉貸罪,這兩筆款項在法律上都屬於無效貸款。

根據《合同法》第五十九條規定:被判高利轉貸罪,會依法將雙方當事人因該合同所取得的財產,收歸國有或者返還集體或個人。

年利率超過36%的部分

2015年9月1日施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

如果超過年利率36%的部分已經給付,並且保留有相關支付記錄、憑條、證明,可以依法要求對方歸還。

但是對於年利率在24%和36%之間的,借款人是不必要支付超過年利率24%部分的利息的。但是如果已經給了就不能再要回來了。因為法律暫時對於此區間的利息沒有明確的解釋。

無效的借款合同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四條的規定,借貸合同無效的情形有4種:

1,套取借款機構資金在高利轉貸給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應當知道的;

2,以向其他企業借貸或員工集資轉貸給他人,且借款人知道或事先知道或應當知道的;

3,出借人事先知道借款人是用於違法犯罪活動但仍提供借款的。

4,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的。

這幾種可以不用還的貸款,你知道嗎?

沒有明確約定

在一個借貸關係之中,雙方簽訂了合同,但是合同裡面沒有具體的約定好利息,那麼借款的一方就可以不歸還任何利息。

根據《合同法》第211條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約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得違反國家有關限制借款利率的規定”

所以法律規定,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原則上是無償的,除非雙方當事人有特別的約定,才需要支付利息,所以沒有約定的利息是不需支付的。此規定僅限利息部分,本金還是需要歸還的。

不可抗力因素

因為個人或家庭發生重大變故的,導致無法償還利息,可以向貸款機構說明情況,申請延期或者免息還本金,但是不可抗力因素不是說你還不上就不用還了,而是需要提出申請。

關於不可抗力的解釋: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本法所稱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 所謂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並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

不可抗力是指人力所不可抗拒的力量,它包括某些自然現象(如地震、颱風、洪水、海嘯等)和某些社會現象(如戰爭等)。

不可抗力是獨立於人的行為之外,並且不受當事人的意志所支配的現象,它在各國法律中都是免責事由。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可抗力將導致當事人被部分或者全部免責。

實際並未發放貸款

雖然一方已經和貸款公司簽訂了借款合同,但是實際上借款公司,並沒有通過任何形式給借款人貸款,在法律上屬於無效貸款,不需要償還。

貸款內容規定不清晰

根據《商業銀行法》第三十七條、《借款合同》條例第六條規定:借款合同應當約定貸款種類、用途、金額、利率、還款期限、方式、違約責任等內容。

如果違反上述內容,合同內容缺少不清晰的,可能會導致整份合同或部分合同無效。

這幾種可以不用還的貸款,你知道嗎?

非本人執行的貸款

由於網絡時代的到來,我們的個人信息被暴露在網上。有的不法分子就會利用我們的身份信息來貸款。如果出現這種“被貸款”的情況,只要能證明當事人沒有進行過貸款申請行為,也沒有收到過款項,就不用還貸款。如果徵信報告上出現逾期記錄也可以提出異議,和銀行說明情況將其取消。

無效代理人簽訂的貸款合同

一般貸款簽訂合同都是需要本人到場簽署的,如果借款人無法到場由代理人代為簽署協議。但是如果代理人無權代理或者代理人濫用職權簽署協議,那麼貸款無效,也是不用還款的。

這幾種可以不用還的貸款,你知道嗎?

借款主體不符合規定

在民間借貸中,如果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參加其中,那他們成立的民間借貸合同是無效的,不受法律保護,這樣的貸款也是無需償還。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未滿18週歲的未成年人或者不能辨別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 福利區 赤誠速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