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白人是從哪裡來的?

分享工場


印度的白人現在也稱為印度斯坦人,印度斯坦人大概有2億多人,可以說是印度最大的民族。印度的哈拉巴文化衰落以後,公元前2000年,印度西北部的雅利安人逐漸向南擴張,並且經過長時間的鬥爭與融合,慢慢統一了印度,創造了持久的印度文明,所以他們也被稱為印度斯坦人,他們使用的是印度語。

印度斯坦人是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也混有一點澳大利亞人種的成分,這是印度本土棕色人種成分。他們大多信仰印度教也有,一些信仰佛教或者伊斯蘭教。《吠陀》《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等享譽世界的史詩,都是由他們創造的。印度歷史上著名的孔雀王朝也屬於印度斯坦人開創。他們在繪畫,雕塑,舞蹈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並對我國的文化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印度斯坦人有一個傳說就是恆河是天上的神女下凡。那麼沐浴恆河水,飲用恆河水就可以沖洗掉身上的罪惡,死後也可以升到天堂。所以我們就會在電視上或者在印度看到印度斯坦人在恆河沐浴,有一些人終生只飲用恆河水,死後也將骨灰撒到了恆河水中。他的一生都伴隨著恆河水。


紅雨說歷史


印度的白人與埃及、波斯的白人一樣,都是來自於中亞地區的雅利安人,雅利安人是一個侵略性很強的白人遊牧民族,他們在數千年前以中亞地區為中心向歐亞非大陸各地侵襲而去。




在他們的擴張下,埃及、印度、古巴比倫的古文明紛紛破裂,然後被他們建立的文明所佔據。

其中他們在準備進攻中國的時候,遭遇了幾次大敗,歷史中記載最早與雅利安人的作戰是商朝的時候,當時在商朝王后婦好的率領下,商朝軍隊斬首了2萬個白人頭顱。

後來雅利安人也數次想像入侵印度、埃及那樣入侵中國本土,不過他們在進入草原地區的時候,就被強大的遊牧民族給打得丟盔棄甲,根本無法寸進。

雅利安白人與印度種姓制度

印度雖然曾經有過本土發展的文明,但是他們的文明卻並不是很發達,武力也不是很強大,所以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時候,印度很快就被雅利安人給侵略成功了。

雅利安人在大概3500年前於印度創建了新的文明,然後他們就在那個時候創造並流傳下了影響至今的種姓制度。

他們把當時的人劃分為了四個等級,在種姓制度中,前三個等級的人都是雅利安白人,首先排在第一位的是掌握著神權的宗教人士,排在第二位的是掌管著領土統治權的王族、貴族,排在第三位的是商人手工業者。





而排在第四個等級的則是為前三個等級服務的僕人平民,他們都是印度本土的種族,是印度的棕色人種,雖然他們在四個等級中是排在最低的,但是他們在印度的地位卻不是最低的。

在平民的身份之下,還有身份比他們低得多的人,這些人就是印度的賤民,原本這些賤民與平民同胞同源、是沒有什麼差別的。

但是因為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時候,他們沒有和平民一樣投靠雅利安人、沒有幫雅利安人侵略印度,因此在雅利安人獲得整個印度的大權後,這些沒投靠的人,最後通通變成了賤民,地位與豬狗等同。






他們是沒有資格出現在高種姓人面前的,他們連成為高種姓僕人的資格都沒有。

歷史的變化並沒有根除種姓制度

印度在最開始被雅利安人入侵之後,印度也屢次遭受到了來自波斯、蒙古人、英國的入侵,印度的大權也不停地在各個入侵者之間輪換流轉。

只不過在這些人入侵印度的時候,他們並沒有改變印度的種姓制度,高種姓依舊是高種姓、低種姓依舊是低種姓、賤民也依舊是賤民。

雖然印度在步入現代後已經廢除了種姓制度,但是在印度一些落後的地區種姓制度的餘毒仍舊是存在的。

即便是在思想先進發達的城市,偏見仍舊留存在人們的腦中,高種姓的人仍舊保持著他們對低種姓的高傲,低種姓的人仍舊保持著他們對高種姓的卑微。





印度種姓之間的通婚和禁忌

不過在這裡我們有必要說一下,在經過多年的歷史發展後,膚色很多時候已經不能代表一個人的種姓了,在最開始的時候高種姓確實全都是白皮膚,但是經過多年的混血,有很多皮膚偏黑、偏棕的人也開始進入了高種姓行列中。

印度種姓之間的禁婚只存在於高種姓女子與低種姓男子之間,在高種姓男子和低種姓女子之間卻是不存在的。

在印度,白人男子是可以娶印度土著女子的,這種行為在印度被稱為順婚,而他們所生下來的混血孩子,也將會成為高種姓。




而如果白人女子嫁給印度土著男子的話,那將會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很多時候,女子的家族為了家族的榮耀會對違反了規定的女子以及她的伴屬實行榮譽謀殺,這種傳統不僅流傳在印度的古代,即便步入現代社會的印度,也時常出現各種關於榮譽謀殺的新聞。

通過以上所述,其實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印度的高種姓並不全都是白人,但是印度的白人卻必定是高種姓,在現代,如果歐洲白人前往印度旅遊的話,他們是非常受到推崇的,當然,如果國內皮膚偏白的人去印度,待遇也會好上很多。


所以說印度的白人是三千多年前從中亞地區侵略過來的,後來波斯侵略印度的過程中,他們也帶來了一部分白人,他們與印度的白人一樣都是起源自中亞的雅利安人,還有在大殖民時代,英國也有一部分白人在印度紮根落葉,印度的白人數千年來一直佔據在印度社會的頂端,是真正意義上的貴族。


孤客生


印度的白人從歐洲來,是雅利安人入侵古印度並長期繁衍生息來的,部分白人是英國殖民者的後代。印度的土著居民是棕色人種,他們接受白人的統治,依照婆羅門的種姓制度逆來順受。


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誕生了古印度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中亞地區的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並建立了大大小小數百個奴隸制國家。中國的戰國時代,孔雀王朝統一印度,並大力向外傳播佛教。孔雀王朝崩潰後,印度再次分裂,不少外族趁機入侵,蒙古軍隊攻入過印度。

公元1600年左右,英國入侵印度莫臥兒帝國,建立了東印度公司,從此開啟了英國殖民統治印度的歷史。英國長期在印度殖民,增加了印度白人的數量提高了百人地位。



印度是一個多民族統一國家,國內有一百多個民族,其中主體是印度雅利安民族。雅利安人是俄羅斯烏拉爾山南部草原的一個遊牧民族,是純粹的白種人,他們中的一支遷到中亞阿姆河一代,成為印度伊朗人的祖先。



大秦鐵鷹劍士


印度是個非常奇怪的國度,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古印度的傳承下來文明卻不是由印度本土人所創造,而是各個外來民族所創造的。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古印度的歷史,就是一部被侵略的歷史。

從公元前1500年開始,來自高加索地區的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波斯人、馬其頓人、霜貴人、帖木兒蒙古人、英國人都進入印度大陸游玩了一圈。

在被不斷的侵略下,印度人種也變成了一個大熔爐,各種各樣顏色的人都有。對於印度人種貢獻最大的當屬雅利安人,其次是印度土著達羅毗荼人(也有人認為為達羅毗荼人來自地中海地區)。

達羅毗荼人屬於棕色人種,膚色是棕色;雅利安人屬於白色人種,膚色是白色。通過漫長時間的的混血,再加上後來英國人的殖民,印度人形成了兩大人種,印度-雅利安人(72%),達羅毗荼人(25%)。

印度-雅利安人,根據混血程度的深淺,膚色從棕到白都有,總體來說便偏棕色。

歐洲人的祖先中同樣有雅利安人的基因,因此歐洲人在語言和血統上和印度人是比較接近的,因此有印歐語系一說,在人口歸納上,大部分印度人也被分類到白人中,雖然他們比較黑。

當然,因為當年蒙古人同樣到達過印度以及一些其他的原因,印度人還有黃種人。


小鎮月明


歡迎來到全世界最大的人種博物館,這裡居住著13億多人,5大人種、100多個民族、500多個部族,其主要民族印度斯坦族佔全國人口不到一半,另有四個少數民族人口接近一億規模,幾千年來,他們之間不斷融合,可以說,每一個大的民族都是融合的產物。

印度白人的起源可以分為四代。

首先說,印度的土著居民是尼格利陀人和原始澳大利亞人,共同特點都是膚色黝黑,身材矮小。

第一代白人:

地中海人的一個分支進入印度南亞次大陸後,與土著人融合,成為達羅毗荼人,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們被認為是印度原住民,他們來到這裡後,這裡的陽光使得他們膚色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加上與當地土著的融合,他們的膚色也不復是地中海時的淺色,他們創造了古代印度的文明。達羅彼荼人的祖先算是入駐印度半島的第一代白人。

第二代白人:

雅利安人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越過興都庫什山來到南亞次大陸,他們征服了原來的達羅彼荼人,把達羅彼荼人趕到更熱的南方去,佔據了北方的印度河中上游一帶,他們的膚色較白,有明顯的歐洲人特徵,所以他們是入駐印度半島的第二代、也是影響力最大的一代白人。森嚴的種姓等級制度就是他們創造的,目的當然是為了統治。

第三代白人:

其後的白匈奴人、貴霜人、阿拉伯人也分批來到這裡,與雅利安人和達羅彼荼人不斷融合,融合到最後,誰也說不清誰有多少白人血統,不過總的說來,他們可以籠統的被概括為第三代白人移居印度的浪潮。

第四代白人:

第四代距離現代比較近,他們是葡萄牙人和英國人,在殖民時代中大量到來,又一撥融合開始。

我們看到現代的印度人裡面膚色比較淺的,他(她)們的祖上肯定會在這四代其中,但你要認真考證,沒有人說的清。說實話,直到現在,印度都只是個地理概念,也許還有文化概念,但肯定是沒有民族概念。


歷來現實


白種人的說法並不科學,但是通俗易懂,它不僅包含傳統歐洲人,也包含膚色較黑但其他體質特徵與傳統歐洲人類似的南亞人,而且傳統歐洲人內部,地中海地區的南歐人和其他環地中海地區的西亞人、北非人一樣,也比北部的歐洲人膚色深。


印度古文明在公元前2500年達到了鼎盛,由於這個古文明擅長思考人生,信奉玄奧神秘主義,因此很多人修行,影響了部落的正常發展來抵禦自然災害。在公元前1900年時,全球各文明都有“大洪水時代”的記載。西方有諾亞方舟,東方有大禹治水,印度古文明就直接被洪水摧毀了。

(印度神廟)

倖存的古印度人的文明已經大不如前,除了他們一如既往地對宗教著迷。公元前1500年左右,南俄草原地區遭遇了自然災害,當地的雅利安人(高加索人種的一支,高鼻深目),開始四處遷徙,尋找新的安身之所。往東進發的雅利安人在經過數百年的跋涉後,來到了中原西部地區,被商王武丁的妻子婦好帶兵擊敗。往西進發的雅利安人來到了波斯一帶,建立了很多部落聯盟。往南的一支,則通過阿富汗進入了印度河流域,來到了古印度文明所在的旁遮普地區,擊敗了當地的達羅彼荼人,成為統治者。

(古文明分佈)

這是印度的最早一批白種人,這些人創建了婆羅門宗教,創造了種姓制度,利用當地人逆來順受的宗教教義,進行了穩固的統治。直到1000多年後,公元前330年前後,歐羅巴人馬其頓遠征軍在阿富汗建立了大夏國,也稱巴特克里亞。這個國家很快被西遷的大月氏人吞併,來自東方羌族一系的大月氏人(黃白混血),進入了印度流域,在強盛時,幾乎控制了印度的北部。公元233年前後,波斯第二帝國擊敗了大月氏人的貴霜帝國,大月氏人也流散到印度,因此古印度也有一些黃種人基因。

(羌族系大月氏人融入印度)

以後的印度有笈多王朝基本統一外,印度長時間處於分裂。北方是雅利安人統治的印度原住民,南方則是南遷的印度原住民建立的國家。

後來阿拉伯人(高加索人種,閃族人)建立帝國,沿著商路進入印度河流域,建立商業據點,傳播伊斯蘭教。

(阿拉伯裔印度人)

蒙古人(黃種人)建立的莫臥兒王朝是印度最後一個王朝,隨後葡萄牙人、英國人、法國人都建立了殖民據點。在19世紀初,印度整體成為英國的殖民地,這是最後一批來到印度的白種人——跨越3000年,白種人一個從陸地西北,一個從東南海上,在印度實現了會師。因此,蒙巴頓公爵的夫人對尼赫魯產生愛情,也是正常不過的事,他們都屬於白人精英。

(英國美女)

由於印度盛行種新制度,幾千年來高貴種姓不會與低賤種姓通婚,因此印度的婆羅門基本都是白種人,大約佔總人口的5%左右,由於佔據了社會的大量資源,是印度的精英階層,這些人基本都是白人的後裔,只是長時間在日光暴曬下,膚色較暗,但是白人無疑。


而知而行


公元前3000多年前,印度的土著居民本是膚色較深的棕色色人種的天下,並創造了達羅庇荼文明。也有人把棕色人種劃入了黑種人的範疇。 \n後來,北方雅利安人從伊朗高原南下,進入了印度河流域。經過了一千多年的時間,雅利安人驅逐征服了當地居民,並把自己的婆羅門教強加給當地人,並根據種族和職業形成了印度的種姓制度。白種人佔據著較高的種姓,而被征服的土著人則一般為守陀羅或不可接觸者。 \n之後的三四千年裡,北方的白種人,如白匈奴、貴霜人、突厥人以及突厥化的蒙古人相繼大規模南入印度,而黑種的土著人則不斷的南遷。現在,在印度的北方以及巴基斯坦,基本上是白種人的天下。只有在印度的東北部和尼泊爾,向來是蒙古人種的勢力範圍。 \n但是由於地理和氣候的原因,印度的白種人一般膚色較深,看上去倒和黑人的膚色差不多。但是劃分人種並不完全根據色,還有其他許多重要依據。印度人中占人口大多數的印地人體態徵完全是白種人。 \n印度社會中的種姓制度中,前三種種姓即婆羅門、剎帝力、吠舍一般為白種人,他們屬於征服者;而最後的一個種姓為守陀羅絕大多數為被征服者,是黑種人。 \n另外還有一種不屬於四大種姓的人,他們的社會地位更為低下,很多人為黑白混血種人。


佛山開心彼得


如果你看過寶萊塢電影,不管男演員,還是女演員,大部分都是白人(和中國人一樣,印度人也以白為美),在我的印象裡,深色皮膚的知名演員非常稀罕。旁遮普號稱寶萊塢的造星基地,相當多的女明星就是來這那裡,原因之一,就是那邊的白人比較多。

由於印度次大陸屢遭外族入侵,導致人種非常混雜,所以膚色也很多元。白人,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的旁遮普邦、喜馬偕爾邦、克什米爾邦等;蒙古人種,長相基本和中國人類似,主要生活在東北七個邦;深色皮膚,主要在南部幾個邦,包括喀拉拉邦、泰米爾邦等。

那麼,之前,生活在南亞次大陸的原住民其實主要以深色皮膚的人為主,白人則是從中亞遷徙而來,他們就是雅利安人。

雅利安傳說中起源於波斯,在其古代經文《阿維斯陀》裡記錄了一個故事:古代波斯位叫費裡頓的國王,他有三子,大兒子圖爾,二兒子薩勒姆,小兒子叫雅利安。費裡頓在退位之前,將所轄帝國一分為三,大兒子圖爾統轄東部,後來變成突厥人的祖先。

二兒子薩勒姆的領地發展成羅馬人的祖先;三兒子雅利安統轄帝國南部,後來逐漸演化成了伊蘭人的祖先。這裡的伊蘭人其實就是伊朗人。

不過,傳說終歸只是傳說,被學界廣泛接受的說法是,歷史商,雅利安人生活俄羅斯烏拉爾山脈南部草原,他們是遊牧民族。隨著時間推進,古代雅利安人遷移至中亞的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平原,這些人被稱為雅利安-旁遮普人。公元前14世紀,雅利安-旁遮普人中的一支南下進入南亞次大陸西北部,稱為雅利安-旁遮普人-印度人,這就是印度古代文獻中所稱的雅利安人;另外一支雅利安-旁遮普人則進入伊朗高原地區,稱雅利安-旁遮普人-伊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胡劍龍,前調查記者,現居印度班加羅爾,個人公號“劍龍出印度記”(seeindia).


胡劍龍


印度幾乎沒有白人,或者說可以忽略不計。

印度及南亞次大陸的地緣土著是尼格利陀人(矮黑人種);尼格利陀人和來自中亞的高加索人種混血,形成了達羅毗荼人(如泰米爾族群),在數千年的遷徙過程中,達羅毗荼人種廣泛分佈在南亞次大陸-西亞(阿拉伯、伊朗)-伊比利亞半島(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一線,達羅毗荼人種後裔在歐洲表現為巧克力膚色,主要是南歐人群;較晩進入南亞次大陸的是東烏拉爾人,東烏拉爾遊牧民是東歐人,匈牙利主體民族馬扎爾人是南烏拉爾人,芬蘭人是北烏拉爾人,東烏拉爾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後自稱“高貴(的人)”,這個詞意在古印度梵文裡音讀為“雅利安”,東烏拉爾人曾建立古伊朗國,伊朗就是雅利安,因為東烏拉爾人對印度次大陸的影響,印度人被泛歸納為印歐人種,這主要是骨骼上的生理特徵;而白人指北歐人種,如凱爾特人、日爾曼人、斯堪的納維亞人等。

白人屬印歐人種,而印歐人種並不都是白人。

在白人眼裡,尤其是白人種族主義者眼裡,南歐人、阿拉伯人都不是白人,何況是印度阿三?

把印歐人種和白人混為一談,是個笑話,可並不好笑!


溼婆之林伽大王


現在的印度人基本都是黑白混血,雖然身材與白種人不同,五官卻相似,有看起來接近白種人的漂亮女人。那麼他們的基因從哪兒來的呢?這要從印度這個地方很容易被外族征服的歷史談起。其實印度的種族有五類,分別是:尼格利陀人、澳大利亞人、蒙古利亞人、達羅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前四種都是黑種人、黃種人,無一例外都是外來人種,印度土著好像從來就沒有似的。對了,印度人的白人血統就來自於雅利安人。

大約公元前1500年,居住在今天俄羅斯南部與南烏克蘭草原地區的一支古民族雅利安人翻過帕米爾高原來到印度,並且與英國人一樣順利征服印度。雅利安人不僅給印度帶來了所謂白人血統,也給印度帶來了吠陀文化,成為今天印度教和印度文學、哲學、藝術的源頭。現在印度的雅利安人大多混有其他血統,但是在印度的中部和東部仍有一些雅利安人血統相對比較單純。

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制定了種姓制度,把印度人分成: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大種姓,並另有賤民等級,通常膚色越淺的人地位越高。

所以印度的白人來自高加索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