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儀在秦國時代是怎樣一個人?

燦傑師


張儀的老家是在魏國安邑,他早年師從鬼谷子,所學為縱橫之術,學成之後,開始遊說六國,與秦國交往,這一期間,張儀的靠山是秦惠王,也可以說,是秦惠王欣賞他,給了他遊走於六國之間,憑藉三寸不爛之舌,立談之間,封侯拜相的廣闊舞臺。

那麼,“張儀在秦國時代是怎樣的一個人?”

根本上的張儀是一個操數術,演縱橫,操縱權謀的大家,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張儀絕不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和一個一般意義上的愛國者。

在輔佐秦惠王的日子裡,從秦惠文君時期一直到擁戴秦惠王正式稱王,張儀竭盡全力。

在對於魏國的掌控上,張儀更是將自己平生所學應用自如。

一方面,張儀直接擔任魏國的相國,使得魏國做為秦國的擁戴國態勢不變。

如果遇到魏國統治者牴觸秦國、阻礙秦的利益而不聽招呼,張儀就馬上以秦國的武力對魏國刀兵相對,懲罰隨之。

就這樣,在張儀的指導之下,秦軍一舉攻下了魏國的蒲陽,使得魏國舉國震動,惶恐不安。

張儀指點秦王,再把佔領之後的蒲陽歸還魏國,張儀穿梭於秦魏之間,穿針引線,竟然使得魏王拱手將上郡十五縣和少梁獻給秦國,用以答謝秦王的慷慨。

秦國得到了上郡十五縣和少梁之地,魏國得到了安心,秦魏兩國達到了表面上的融洽。

在秦魏之間,也不斷有猜忌、矛盾發生,甚至動輒就兵戎相見,但是,張儀都能夠擺平,不斷化解掉這些問題,最終使事情向著有利於秦國的態勢發展。

公元前313年,也就是秦惠王十二年,秦國為進一步擴大自身利益,決意攻擊齊國。

但是,唯一的顧慮來自於齊楚兩國的軍事聯盟。於是,張儀出場了。

到達楚國的張儀首先覲見了楚懷王,鑑於張儀的聲名,楚懷王很高檔次的接待了張儀。直截了當的問張儀有什麼見教?

老道的張儀明白,在楚懷王這一階層人物的眼力,空談無用,只能是利以誘之,而且,這個利,還不能太輕,必須達到能讓貪婪的楚懷王心跳的程度。

於是張儀開口就提出,為了表示誠意,秦國用商於之地六百里換得楚國退出與齊國的軍事同盟,甚至對著楚懷王作出情境描述;

當此之時,秦國的美女成為你的侍妾,兩國人民,世代友好。

這種承諾不論我們信不信,但是,當時的楚懷王是信了,他不準楚國內部發出不同意見的聲音,退出了齊楚軍事同盟,拜張儀為楚國國相,虔誠的派人跟著張儀去秦國,等待著接受商於之地六百里。

事情的結果可想而知,秦國的土地沒有得到,楚國與憤怒的齊國斷交,而秦國與齊國建立了暫時的軍事同盟關係。

惱羞成怒的楚懷王向秦國兵戎相向,結果是損兵折將,最後以割讓給秦國兩座城池結束。

在此後的日子裡,張儀不斷地遊走於六國之間,為了秦國的利益不遺餘力。不斷地扯碎六國之間好不容易編織起來的聯盟,接受六國奉獻給秦國的城池、山河。

直到公元前311年,即秦惠王十四年,張儀的靠山轟然倒塌,秦惠王去世。

繼位的秦武王對張儀很不欣賞,這樣的話,張儀身邊的氣氛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狡黠的張儀極其明白這一點,他巧言如簧,遊說秦武王,送自己去魏國,他知道,這裡有他多年的經營,也將是他最後的棲息地。

張儀在成功、平穩的出任魏相一年後,病逝於魏國,這一年,是秦武王繼位後的第二年,即公元前309年。






子由


出身貧寒的張儀,為何能官至秦國百官之首,拜為相位,榮獲武信君封號?

人生靠才華,也要靠機遇。生在魏國安邑的張儀,拜鬼谷子學習縱橫之術,滿腹才華抱負卻在魏國毫無施展空間。流落楚國時,在一次宴席上被誣陷偷玉,險些喪了性命。輾轉來了秦國,受秦惠王賞識,拜為客卿,才華才得以認可,有了施展的空間。在秦國,張儀猶如鯤鵬展翅,一發不可收拾。

在秦惠王的授意下,張儀與公子華領兵佔了蒲陽,而張儀卻主動諫言,放棄佔領,歸還魏國。並提出讓公子華去魏國為質,以換取外交主動,不戰而得十五縣,讓秦惠王大加讚賞,後來更是拜為丞相,官至百官之首,參與處理秦國的重大外交與軍務。張儀也不負厚望,幫助秦惠王相王成功,增強了秦國國力,讓東方諸國從此不敢小覷。在與楚國齊國的霸權之爭中也有著名的“六百里”(6裡地取名六百)離間楚齊之盟約。

縱觀張儀在秦期間,深得信任,備受重用,賢君遇良臣,都是機遇也是人生。








核能量潛伏者


張儀:

張儀(?-前309年),姬姓,張氏,名儀,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縣王顯鄉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說到張儀就不得不說縱橫家這一學術流派。

縱橫家,是謀聖鬼谷子創立的學術流派。在戰國時期以從事政治外交活動為主的一派,《漢書·藝文志》將其列為“九流十家”之一。

何為縱?南北為縱。何為橫?東西為橫。

在春秋戰國時期,“縱橫家”是指春秋戰國時期一個獨特的謀士群體,可稱為中國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他們朝秦暮楚,事無定主,反覆無常,設第劃謀多從主觀的政治要求出發。 縱橫家智謀是春秋戰國時期特定的國際形勢的產物,其興也快,其衰也速。

那張儀有哪些能力:

1.優秀的辯論能力,這個是毋庸置疑的,這是每個外交人員必備的。

2.自律刻苦好學,張儀年輕時替人抄書的經歷,則顯示出他好學的一面。他遇到好詞好句摘抄到自己的手掌和大腿上,晚上回到家中,就折竹刻寫 ,時間久了,就集成了一本冊子。

3.超人的膽量和自信,張儀的任務向來牽扯著巨大的國家利益和無數人的生死安危,每一次的遊說活動都是面對天下最有權勢的人物,都像是在刀鋒上跳舞,少有不慎便會有滅頂之災。

4.能力強,張儀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入秦。秦惠王封張儀為相,後來張儀出使遊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張儀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

成功沒有捷徑,有的只是披荊斬麻,勇往直前。


人以書為糧


張儀,姬姓,張氏,名儀,魏國安邑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謀略家,鬼谷子傳人,秦惠王時任秦國相國,是戰國時期的風雲人物,張儀的事蹟至今也被世人所津津樂道,最為人熟知的就屬“張儀戲楚”了。

張儀可以絕對稱得上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大忽悠了,憑藉三寸不爛之舌以其首創連橫之術遊走於諸侯列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將各國君主玩弄於股掌之間,其伐交為主,攻伐為輔的戰略方針深受秦惠王賞識,惠王對其也亦如秦孝公與之商鞅,張儀為秦國的強大後後期的一統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怎奈秦武王怎麼喜歡張儀,認為他只是逞口舌之能,罷免了其相國之位,也改變了之前的戰略方針,張儀恐重蹈商鞅之路,以計離開秦國回到母國魏國,第二年去世。

怎麼評價張儀呢?淺談個人拙見!各自探討吧!

1、張儀對於秦國來說是忠誠的,也是盡忠盡職的,最後也只是為保全性命才離開秦國的,但未曾做過對不起秦國的事。

2、儘管張儀不講信義,巧舌如簧。外交手段善用伎倆,為人所不齒,但在這個群雄割據只有利益沒有朋友的時代,他忠於秦國,旨在為秦謀取更大的利益,他乾的是一個外交家應該乾的事,還幹得非常出色,實為外交家的典範。

3、其伐交為主,攻伐為輔的戰略方針,利用外交手段,不戰而屈人之兵,避免不必要的戰爭,達到了同樣的政治目的,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4、張儀本魏人,但在魏不得志,才華無處施展,其志向遠大,不願一生碌碌無為,幸得遇明主秦惠王,君臣同心使得秦國傲視群雄逐漸強大,一身抱負得以實現,實為人生幸事,不悔此生,為後人學習的楷模。

個人愚見,歡迎探討。




荷塘月影


您好,我是小超,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我有一下觀點供參考。

一、縱橫家張儀是一個有夢想,有才幹,敢於付出,勇於行動的人。

二、詳解如下:

1、關於張儀的簡介:

張儀(?-前309年),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張儀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入秦。秦惠王封張儀為相,後來張儀出使遊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張儀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

2、張儀的才幹表現在他首創連橫的策略,並且擔任過很多要職比如在魏國為相.....他有夢想表現在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他訪問各國,到處遊說,不怕遭受拒絕。

三、補充解釋名人對於張儀的評價,其中也包括他的對手蘇秦:

蘇秦:張儀,天下賢士,吾殆弗如也。

景春: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李斯: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劉向:蘇秦為縱,張儀為橫,橫則秦帝,縱則楚王,所在國重,所去國輕。

司馬遷:三晉多權變之士,夫言從衡強秦者大抵皆三晉之人也。夫張儀之行事甚 於蘇秦,然世惡蘇秦者,以其先死,而儀振暴其短以扶其說,成其衡道。要之, 此兩人真傾危之士哉!


AAA一見一輩子1314


張儀是百家中的縱橫家,縱橫家在戰國時期非常得寵,他們存在和成名是有著極其深厚的土壤供他們發揮才智!

戰國是大爭之世,除了韓國和燕國,其它五個國家都先後稱霸,都想統一天下,但是一個國家實力增強之後就會引來別的國家的恐懼,所以需要聯合起來共同對付霸主國,這就是合縱。

連橫是秦國率先使用,秦國地勢險要,南有武關抵擋楚國,東有函谷關抵擋其它六國,雖然歷史上也有函谷關被攻破的時候,但是六國聯軍人心不齊,最後養虎為患,讓秦國恢復元氣,通過遠交近攻的策略不斷打擊魏國和韓國,讓這兩國無力抵抗,同時又不斷派人遊說燕國和齊國坐觀山虎鬥,最後等秦國吞掉魏韓兩國以後,其它幾國幾經後悔莫及!

張儀就是連橫政策的實施人,他通過軍事偉威嚇燕國,讓燕國不斷撤趙國後腿。通過重金賄賂齊國君臣,使他們坐看秦國不斷蠶食趙魏韓三國而無動於衷,然後通過詐騙和不講信義矇騙楚國還將楚懷王幽禁致死,成就了秦國統一天下的基礎!


宋光華的歷史天空


張儀(?-前309年),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張儀村人,魏國貴族後裔,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入秦。秦惠王封張儀為相,後來張儀出使遊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張儀也因此被秦王封為武信君。秦惠王死後,因為即位的秦武王在當太子的時候就不喜歡張儀,張儀出逃魏國,並出任魏相,一年後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