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爲觀止的漆器工藝之髹飾工藝(一)

髹飾是漆器製作中最為“精彩”的部分。給器物髹漆、裝飾猶如人們穿衣戴帽。俗話說:“三分長相,七分打扮”,漆器鋥亮的漆膜,五彩繽紛的紋飾,全依賴漆工高超的髹漆和裝飾技藝。

歎為觀止的漆器工藝之髹飾工藝(一)

戰國以前,漆器製作沒有嚴格的工種分工。秦漢以後,分工逐漸細緻漢代漆器上的銘文可以見到的漆工工種的名稱有:素工、探工、上工、㳉工、畫工、銅耳黃塗工等。素工是制胎工,其餘為髹飾工。其中髹工、上工、上工、㳉工為髹漆工種,畫工、銅耳黃塗工是裝飾工種。可見漆器的深飾是十分費時費工的。

歎為觀止的漆器工藝之髹飾工藝(一)

髹工、上工、㳉工,實際是髹漆的三道工序。髹工是第一道工序,即在器物胎體上打底漆;上工是在底漆的基礎上進一步上漆,並且完成漆器的面漆。

歎為觀止的漆器工藝之髹飾工藝(一)

關於㳉工的性質,有許多爭論。有人認為是雕工的可能性大,其任務不僅雕刻銘文和花紋,更主要是在漆器上精心刮磨,使其產生光澤。也有人認為可能是指將剛髹漆的器物放到一間溫度、溼度宜於漆膜快速乾燥的室中去陰乾的一道工序。

歎為觀止的漆器工藝之髹飾工藝(一)

古代工匠很早就認識到把漆器放到蔭室中蔭幹對漆膜質量的重安影響。《史記·滑稽列傳》記載,秦二世繼位之時,很想用漆髹飾城牆。其臣優認為,將城牆漆成光滑的表面敵人來犯,攻城不易,這本是個好主意。但是,哪裡有那麼大的蔭室將城牆陰乾呢?可見,將剛漆好的漆器放到蔭室中去陰乾這道工序,在髹漆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

歎為觀止的漆器工藝之髹飾工藝(一)

漆器最初產生之時,是人類為滿足生活需要,對自然資源的一種自發的樸素的運用。在長期的勞作實踐中,古人日益將漆器的實用性與美觀性有機地結合起來。精美實用的漆器為歷代統治者所推崇,這在客觀上不斷促進了漆器裝飾工藝在材料的運用、技法的創新等方面,朝著新穎、貴重、精深的方向發展。

感受漆器魅力,傳播漆器文化。我是漆嗒嗒,漆器文化愛好者,如果你也喜歡漆器請關注我,一起品讀歷久彌新的千年精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