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逼開發商轉型 廣州出讓3宗全自持租賃住房用地

這是廣州市對居住用地的一次有效調整,通過該方式倒逼開發商轉型進入住房租賃市場

近日,廣州市國規委掛牌出讓13宗土地。

其中,南沙區推出的兩宗地均通過“競配建人才公寓”的方式競標,而廣州開發區YH-A4-6地塊、KXCD-D1-8地塊和海珠琶洲西區AH040117地塊的建設項目則為全自持租賃住房。

據記者瞭解,限地價、競配建、競自持……為了緩解住宅用地和住房供需矛盾,廣州市通過創新土地供應方式,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多渠道拓展租賃住房來源,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據統計,自2011年至今,廣州市通過“限地價競配建”,共配建各類人才公寓、外來務工人員公寓、公租房、拆遷安置房等259萬平方米,通過“競自持”的方式,籌集自持租賃住房17.6萬平方米。

“競配建”:廣州至今共配建住房259萬平方米

從2011年開始,為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廣州市在中心城區出讓的住宅用地均採用了“限地價競配建(公租房、拆遷安置房、人才公寓等)”方式出讓,即土地競拍價格達到公開出讓起始價一定比例(控制在145%以內)後,不再競拍價格,改為競配建公租房、拆遷安置房或人才公寓等住房面積,配建部分住房由競得人建成後,無償移交政府,作為公租房、拆遷安置房、人才公寓等使用。從2016年起,隨土地市場再次升溫,廣州市將“限地價競配建”的出讓方式推廣到全市範圍內住宅用地。

據記者瞭解,2011年廣州市首次採取競配建的方式出讓荔灣區舊龍溪路地塊(現保利塞納維拉小區),配建面積為30000平方米,現已建成完工並移交市住保辦。

據悉,從2011年至今,廣州市通過公開出讓共配建各類人才公寓、外來務工人員公寓、公租房、拆遷安置房等259萬平方米,按60平方米/套算,約合4.3萬套。從2017年開始,配建房源陸續投入使用,既可緩解各類人才、拆遷安置等住房需求,也在穩定房價方面發揮不可忽視的作用。

“競自持”:6月將出讓3宗全自持租賃住房用地

2017年1月25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實施意見》(粵府辦[2017]7號),廣州市選取了白雲區黃石西路魚苗場AB2510019地塊,以及廣州開發區長嶺居YH-A4-3地塊,採用“限地價+競配建+競自持+搖號”方式出讓,即在原“限地價競配建”基礎上,配建到一定面積後,轉為競自持房源方式成交,競得人自持部分不能分割銷售,只能作為租賃房源向社會出租。

“限地價競自持”是廣州市對居住用地公開出讓方式的一次有效調整,通過該方式倒逼開發商轉型進入住房租賃市場,充分調動市場的力量,高效率籌集租賃住房來源。2017年4月至今,廣州市通過“限地價競自持”方式籌集自持型租賃住房17.6萬平方米,按60平方米/套計算,約合3000套租賃住房房源。

此外,據記者瞭解,廣州市還選取了部分商品住房地塊作為全自持住房用地向社會公開出讓。2017年9月11日掛牌黃埔區KXC-K1-9地塊,這是廣州市首宗全自持住宅地塊,於10月16日成交,規劃建築面積2.1萬平方米。

在制訂廣州市2018年建設用地供應計劃時,廣州市也加大了全自持租賃住房用地供應的要求,並下達市區各級儲備主體。

據瞭解,5月30日,廣州市掛牌一批用地,其中4宗用於建設租賃房源,其中3宗全自持租賃住房用地,規劃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

另外1宗商業設施用地兼容商務設施用地,規劃建築面積3.7萬平方米,在出讓公告中明確用於建設酒店式公寓。按60平方米/套計算,以上合計約3300套租賃住房房源。

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

天河海珠番禺白雲已篩選試點

除了“競配建”和“競自持”,廣州市還通過開展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加強外圍城區基礎設施建設,緩解住房供需矛盾、推進城市更新工作等方式加大租賃住房建設。

2017年8月,廣州市成為全國首批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全國試點城市。2018年1月,廣州市編制上報了《廣州市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實施方案》,獲得原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批覆。

據記者瞭解,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減少了政府徵地環節,有利於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多渠道拓展租賃住房來源。廣州市相關部門正積極開展政策宣傳和解讀,同時要求各區進一步加大對村集體和村民的宣傳力度,動員各村積極申請參與試點。目前正在天河、海珠、番禺、白雲等區組織篩選試點項目,待村集體正式表決後按程序推進。

舊村改造安置房114萬平方米

“十二五”期間廣州市完成實物儲備102平方公里,年均儲備規模約20平方公里。充足的土地投放是房地產調控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十三五”期間,廣州市將從城市發展戰略高度進一步加大土地收儲,應收盡收,預計完成實物儲備約110平方公里,年均儲備規模約22平方公里。

此外,記者瞭解到,廣州市大力推進城市更新工作,在提升城市環境、完善公共配套服務設施、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形成的大量回遷安置房,也作為租賃住房房源,由安置戶向社會出租。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舊村改造安置房建築面積114萬平方米,按60平方米/套計算,約合1.9萬套,獵德、楊箕、琶洲等村復建安置區成為全市住房租賃市場房源最集中、成交最活躍的區域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