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VS雪佛蘭,相愛相殺的百年

福特和雪佛蘭這兩位車壇巨人加在一起都快230歲了,故事太多,寫成"編年史"怕是要悶壞讀者,不如挑些有趣的地點/時間/人物/事件節點說說:

A、初衷"飆得快"現實"產得快"

先誕生的是福特。亨利•福特(Henry Ford)不再擔任愛迪生的發電機總工程師之後開始專心造車,車造成了,還贏了比賽。1903年,以姓氏"Ford"為名的全新汽車公司在底特律城郊的Dearborn註冊成立,這是他建立的第三家汽車公司。1903-1908年間,福特和工程師團隊們試製了約20款新車,從字母表A排到S,大多數都沒量產,直至1908年10月,福特T型車成為"國民車"的苗子登上歷史舞臺。

福特VS雪佛蘭,相愛相殺的百年

38歲的福特與Edward Huff一起練劈彎

另一個傳奇故事是雪佛蘭。以姓氏"Chevrolet"命名的全新汽車公司於1911年在底特律註冊成立,兩位傳奇的合夥人分別是技術天才路易·雪佛蘭(Louis Chevrolet)和商業天才比利·杜蘭特(Billy Durant)。雪佛蘭汽車前期推出過好幾款車型,包括貴炸天的Classic Six、比福特T型車貴一截的Baby Grand等等,最終一款經濟實惠、名為Series 490的車型讓雪佛蘭大賣(車名490即是490美元之意,美式簡單暴力),提前一個世紀為我們演示了為何"賣捷達的開幻影,賣幻影的開捷達"這一經濟規律……

福特VS雪佛蘭,相愛相殺的百年

天才賽手雪佛蘭

這兩位車壇大大都是滿腔賽車熱情灑在以己為名的汽車品牌之上,初衷都是讓車子"飆得快",現實都研究起怎麼"產得快"。

說到公司運營,又得說回剛剛提到的另一位車壇名人——"收購控"比利·杜蘭特。這位哥們在1904年掌舵別克汽車,1908年創辦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同年把別克和奧茲莫比爾(Oldsmobile)收入麾下,接下來杜蘭特還主導收購了包括凱迪拉克(Cadillac)在內的20個美國汽車品牌……

就在1909年,距離雪佛蘭成為百年企業還有102年的時候,杜蘭特所掌舵的通用汽車差點就收購了福特汽車,後因現金不足作罷。這事想想都奇幻,如果一百多年前福特成為通用子公司,百年福特的今天會是怎樣的呢?看過《高堡奇人》的知乎er估計會聯想到:要是盟軍在二戰中慘敗,德日會師瓜分世界,我們的今天會是怎樣的呢……

福特VS雪佛蘭,相愛相殺的百年

天才商人杜蘭特

B、共握契機共度危機

"國民車"價格大戰

1913年,亨利·福特的流水線生產模式改變了世界,就像當年英國用工業革命的碩果碾壓全世界一樣,而這次福特用的是美製價格戰,而非英制滑膛槍。

福特T型車在銷售初期要價850美元起,量產10年後價格降至300美元起(不可選色,不可選配,只管下餃子),遠遠低於市場內的其他競品,在1927年停產之前一共為福特創造了1500多萬銷量,香飄飄奶茶都聞風喪膽。

福特VS雪佛蘭,相愛相殺的百年

另一個傳奇就是剛剛已經提到過的雪佛蘭Series 490,1915-1922年間駛下生產線的數量超過80萬。與福特那種只管產量和價格(福特連車漆都只用價廉快乾的日本黑塗料)的模式相比,雪佛蘭更加註重用戶體驗,你可以花490美元提走基本款,也可以花1370美元提走超頂配豪華版,鋪滿叉燒看不到碗底有面條的那種。

福特VS雪佛蘭,相愛相殺的百年

Series 490停產之後還有接棒的Superior系列,其中最成功的Superior K,被雪佛蘭汽車視為打敗T型車的大殺傷性戰略武器。在雪佛蘭全新銷售戰略"分期付款、舊車置換、更新換代、密封車身"的促成下,雪佛蘭這一回贏了福特(T型車廉頗老矣,算不上晚節不保)。

福特VS雪佛蘭,相愛相殺的百年

由於銷售戰略的成功,雪佛蘭在1927年超越福特成為當時美國最大的汽車生產商,年產銷量超過100萬大關,產品還陸續出口到歐洲和南美。甚至有些福特經銷商直接轉入雪佛蘭麾下,福特車子更新太慢了,在美元面前誰都是牆頭草啊。

1929 世界經濟危機

1929年的"黑色星期四"把整個西方資本主義社會都玩脫了,在這期間大批美國汽車企業倒閉,而雪佛蘭和福特都安然存活了下來,生存之道依然是"物美價廉的經濟型車"。

雪佛蘭當時擁有National和Standard Six兩款主力車型,其中National在1928年一年就售出50萬輛,而Standard Six則是"史上最便宜的六缸車",起售價僅僅為445美元。福特也不逞多讓,1927-1931年,共計450多萬輛福特A型車進入美國市場,福特的戰略走向依然是"單品刷量"。

世界經濟危機不僅改變了世界,還改變了美國的汽車市場格局,1929年華爾街崩盤時,美國市場每賣出3臺車,就有一臺叫福特;1933年經濟危機基本結束時,美國市場每賣出3臺車,就有一臺叫雪佛蘭,銷量比同年的福特高出45%。

福特VS雪佛蘭,相愛相殺的百年

1941 炸毛的世界

自從日本海軍在太平洋尋求存在感之後,美國的"工業民轉軍"全面啟動。這個汽車產量是日本80倍的世界第一工業大國發飆了,"大日本帝國"的末日也在倒計時當中了。

雪佛蘭在二戰期間生產了這些軍用物資:50萬輛汽車、3800輛裝甲車、6萬臺航空發動機、2000門90mm火炮、800萬枚子彈和炮彈。由於對盟軍和戰爭推進的貢獻巨大,雪佛蘭CEO後來還當上了國防部長(最後這句是"局座"說的,有誤的話請找他老人家)。

福特VS雪佛蘭,相愛相殺的百年

蘇德戰爭中的功勳卡車,雪佛蘭G506系列,援蘇15萬輛

至於福特汽車,則為美軍生產了25萬臺坦克、5.7萬臺航空發動機以及8600架B-24重型轟炸機,其中轟炸機的生產能力是政府直接要求福特"務必迅速擁有產能"的。

福特VS雪佛蘭,相愛相殺的百年

福特航空工廠的工人在組裝戰機

戰後的美好歲月

戰後的美國進入奢華年代,機械行業產能過剩。沒被德國鐵拳火箭彈和日本長刺刀送去見馬克思的美國年輕人,精力和運氣更過剩。身長五六米的凱迪拉克火箭車少不了,輕鬆撩妹的雪佛蘭敞篷跑車也少不了。初代科爾維特Corvette的起售價在3500-4000美金之間,那個年代的美國人年均工資高達3200美金。

福特VS雪佛蘭,相愛相殺的百年

50年代還有一臺非常"美國夢"的車型,雪佛蘭Bel Air,老電影裡頭的常客。這款雪佛蘭的旗艦轎車一共衍生了7代,一直生產到80年代。

福特VS雪佛蘭,相愛相殺的百年

戰後,在長孫亨利•福特二世的領導下,福特逐漸恢復了民用車的生產,一開始專職生產大型豪華汽車,並在60年代開始進入中型車、緊湊型車的市場。至於在50年代與科爾維特對壘的產品,福特給出了一代名車Thunderbird,傳說中的福特雷鳥。

福特VS雪佛蘭,相愛相殺的百年

1955雪佛蘭美國工廠分佈圖,當年雪佛蘭銷量164萬/福特銷量157萬

石油危機與小型化

上世紀70年代有兩場非常著名的工業危機,一場叫"石英危機",差點摧毀了瑞士表業;一場叫"石油危機",差點摧毀了美國汽車業。

1973年,埃/敘突襲以色列,阿拉伯成員國收回石油定價權,原油價格從每桶3美元飆升至到10.6美元,第一次石油危機來襲。第四次中東戰爭誰輸誰贏我是不記得了,但全球汽車市場上的日本汽車倒是贏翻了。

師夷長技以制夷,雪佛蘭專門聘請了前五十鈴總工程師約翰·莫瑞(John Mowrey),希望他能把日本的小型化理念帶到雪佛蘭。1976年,雪佛蘭全家族最小的汽車Chevette下線。這款最低排量只有1.4L的"非典型"美國車居然在石油危機中,為雪佛蘭帶來了280萬輛的新車銷量。

福特VS雪佛蘭,相愛相殺的百年

至於福特,就更直接了。福特充分發揮位於德國與英國的兩家汽車工程中心的研發能力,以歐洲車的走向設計了一款經濟型小車,這就是每次提到石油危機都必須提起的、同在1976年誕生的傳奇車系家族嘉年華(Fiesta)。

福特VS雪佛蘭,相愛相殺的百年

往大一點說,石油危機改變了美國汽車工業格局,最起碼,那些動輒軸距超3.5米、車長超5.5米的非承載式後驅大轎車逐漸消失了。記得最有趣的是,戰後的美國還出現過一些9人座的旅行車,通鋪皮沙發一排3人,設3排座椅……

C、家族文化

肌肉車文化

作為Pony Car的兩大代表作品,1966年誕生的雪佛蘭科邁羅(Camaro)和1964年誕生的福特野馬(Mustang),均是跨越半個世紀延續至今的王牌車系,也是雪佛蘭和福特兩大汽車廠拼了老命也要站到細分市場頂端的的主打運動車系。

福特VS雪佛蘭,相愛相殺的百年

這一節不打算多說,放幾張圖就算,畢竟岔開來說能寫成Camaro/Mustang兩大篇車系家族歷史的。這兩個車系相愛相殺,馬力一增再增,價格一低再低,現在在美國買一臺Camaro或者Mustang最低只需2.6萬美元,也就是17萬人民幣。作為參考,美國2016年人均GDP為5.7萬美元。

福特VS雪佛蘭,相愛相殺的百年

皮卡文化

這兩家企業生產皮卡的時間太悠久,只說現在熱銷的兩款就好了。

福特VS雪佛蘭,相愛相殺的百年

美國人愛皮卡,除了需求旺盛之外,還有價格的驅動力,畢竟經濟實惠的物件誰不想要,而雪佛蘭/福特更是連本錢都砸進去來顯示自己的滿滿誠意。裝備5.0L V8汽油機的最低配福特F-150皮卡,3.5萬美元售價,摺合人民幣僅需23萬元。福特F系列家族2016年在北美市場就賣出了 96 萬輛新車。

福特VS雪佛蘭,相愛相殺的百年

超跑文化

當年的雪佛蘭科爾維特Corvette已經茁壯成長成第七代重型武器C7了。C7在美國的價格非常親民,被稱為"國民跑車",55495美元起售。你沒看錯,36.6萬人民幣,包括州稅和聯邦稅了,你就能把一臺搭載7.2L V8引擎的超跑開回家了,搭配奇葩7MT的喔,想掛哪個擋起步隨你。

福特VS雪佛蘭,相愛相殺的百年

福特GT的傳奇故事就更多了(但不贅述了好吧)。可能因為勒芒光環吧,21世紀福特新出品的福特GT超跑並不如科爾維特那麼親民,這臺3.5T V6超跑要價4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264萬),產量只定在了500臺。

福特VS雪佛蘭,相愛相殺的百年

其實究竟造多少臺、賣多少臺、賣多少錢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兩個品牌都分別證明了自己還擁有超跑製造能力,並且歷久彌新。

D、寫完啦

個人認為,兩個百年品牌誰優誰劣是說不清的,產品線極廣,競品頗多。

雪佛蘭與福特如今都是主攻走量產品的顧家暖男,玩微型車有Spark對Ka,玩小型車有愛唯歐對嘉年華,玩緊湊車有科魯茲對福克斯,玩中型車有邁銳寶對蒙迪歐,玩中大型車有Impala對金牛座。SUV系列也是兒孫滿堂,沒必要列下去了。

真要比起族譜,雪佛蘭的車系傳承做得更好些,細數初創年份的話,Suburban是1933年,Corvette是1953年,Impala是1957年,Caprice是1965年,Camaro是1966年。福特則是走量最在行,當年銷量世界第一的是T型車,如今銷量世界第一的是F-150。

原文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454328/answer/2578467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