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怀念绿城……

人民怀念绿城……

文:小楼处

这两年,我一直很想写绿城,却害怕动笔,但该来的,终究会来,那些讨厌的东西素来善于埋葬于黑幕中,然后在某个时刻露出不洁的獠牙,惹人心慌。

2008说来属于大风起大风落的大动荡的一年,也是那年,我阴差阳错懵懵懂懂的成了一名地产人,从一名最初级的文案干起,如今一晃有十年。

这十年间,我见证了北京房价从1万2到均价6万5的情理之中,眼睁睁看着家乡维持2500的房价差不多七年,最后花了两年时间涨到了8000的意料之外。

也看过各大房企的沉浮录,譬如恒大碧桂园的一步一步崛起,譬如万科的野蛮人革新,再比如万达的滑铁卢。

看得多了,境界好像升到了一种看诸佛菩萨都是众生牛马的佛系心态,如果说从业十年后,这个行业还有什么让我时常怀念的,应该还剩下三个,一为绿城,二为老万科,三为刚入行前三年那段从文案到策划总监的奋斗时光。

此三者,排名分先后。

这世上根本没有狗娘养的桃花源式的爱情,一旦接触柴米油盐,就像被咬了一口的苹果,放置在空气中,时间一久就会腐烂的,房地产也是这样,房企就更是这样了,比如绿城。

以前的绿城,被人称为「有灵魂的房子」,更是有着「平生不住绿城房,买遍江山亦枉然」的说法。

但现在留给人们的是这种感觉:无可奈何花落去,但没有似曾相似,燕也不会归来了。

这种感觉说到底只能归咎于自己的矫情,没谁会固步自封一尘不变,周杰伦周星驰这双周都被人吵吵嚷嚷的「变了」好多年,对于「变了」,铁粉通常会有解释,不是绿城他们变了,而是自己长大了,更多的原因是世道变了,理智派则会说「做企业不是做慈善,商人就是商人」

我一般懒得解释,无论如何,提起绿城,我想到更多的是初心和情怀二字。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绿城已然退下了情怀的光环,而初心已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抹去了这个「初」字,连心都被狗叼走了,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成长的代价」

1

2016年7月的一天,炎炎夏日,一位略油腻的中年男人爬到了半山上,他撑腰遮眼,看了看,然后抬手比划了一个圈,对着身边的女操盘手说道:“这块地,我要了!”

中年男人叫宋卫平,毕业于杭州大学历史系,后来一手创建了绿城和蓝城。

宋卫平在业内,绝对算传奇人物TOP3,注意是业内。

与潘石屹冯仑任志强这些是不一样的,我曾经将宋卫平戏称为“痴汉”,当然这是绝对的褒义词,江湖上有剑痴武痴书痴,地产里头的宋卫平就是房痴,对产品的执念,可称疯魔。

宋卫平像一本历史书,但更多的时候,似一本寻常人晦涩难懂的圣经旧约。

很难把他归类为一个纯粹的商人,或企业家,因为,他的事业之中夹带了太多东西,我们有些人,就将这东西称之为情怀,无论是农民还是疯子,红三代或者半个孤儿,什么样的人干什么样的事,什么样的领导人带出什么样的企业。

但总的来讲,农民割稻不讲究,疯子买买买,红三代长袖善舞,半个孤儿精打细算,一旦起了势头就一马平川。

但情怀……情怀太浓烈的人,通常不会太顺利。

绿城这些年来在大风大雨大浪中起起落落,经历过无数的大浪打头,有歧义的事情也不少。

但至少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绿城的法式和中式建筑,代表了中国房地产业的最高水准,即便因为资金链和负债率原因,淡出了三四年,但一直被模仿,从来没人超越。

2

中国有很多神话故事,都表达出了一种不服输的倔强和厚重如山岳的强大意志,譬如沉香救母,譬如精卫填海,又比如夸父追日。

五年前的宋卫平,也有这种精神。

将有所执方有所成的魔力贯穿全身的脉络和精气神,是个彻头彻尾的完美主义者,但是「形」与「势」这种狗屎般的玩意儿,虚无缥缈,但却是活生生的存在。

我忘记了在哪里看到的消息,2011年绿城最为困难的时刻,宋卫平与属下在西湖边吃饭,酒酣时有些崩溃,潸然泪下,嘴里反复念叨着:「 我只是想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相比于他的理想与情怀,宋卫平本人对政策与大势,尤其是资金的理解与运作,相当糟糕,这一点,在08-12年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

这段时间,在政策波动最大势头最反复无常的四年当中,绿城两次差点翻船。

彼时命悬一线的宋卫平,能够脱离苦海,重见天日,其中一部分的原因可以算宋卫平的个人魅力和江湖交情,马云发动“拯救绿城”的行动,甚至很多绿城的忠实业主都愿意自掏腰包,为绿城提供过冬的资金,后来孙宏斌来了,且将融创那支彪悍的狼性队伍拉了进来,绿城的销售额短时间内暴涨了三倍。

我提起这段往事,并不是翻江湖恩怨,想说的是,那是绿城第一次与高周转三个字挂钩。

3

绿城曾经是中国最具情怀的房企,与孙宏斌分道扬镳后,他迎来了国资控股,自那以后,宋卫平留下的烙印逐渐变淡,就连后来的蓝城也在所难免。

三年后,绿城第二次与高周转挂上了钩。

这三年国家有心去库存,三四线城市的房价涨幅一路高涨,在大城市限价限售等各种限之下,眼看碧桂园和恒大销售业绩飞起,其余TOP级别的房企也按耐不住杀入三四线,这其中就有让人们惋惜不已的万科,但是,要说可惜,更多的是绿城。

很多人都不知道,中交控股后的绿城,也踏入了三四线的土壤。

兴许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也许还是学不会碧桂园那一套快打旋风,绿城在三四线城市的履历惨不忍睹,去化慢,资金进出两头难,尽管最近绿城上下经过了一番架构调整,但其无论是销售还是周转,都跟不上市场节奏的变化,尤其在三四线城市。

尽管如此,今年上半年,在绿城新增的600多亿土地中,大约一半位于常熟、丹山等三线城市。

但是……进入2018年以来,楼市像是闹了蝗灾,调控密密麻麻铺天盖地的飞过来,而且无一例外的朝着收紧的窄门走,从国开行将棚户区改造贷款审批权收回总行。

到624的西安,625的长沙,626的杭州,再到7月2日的上海企业购买商品住房的规范。

政策风口的转变,限购限售范围扩大,对于存货巨大的房企而言,是致命一击,必须得在暴雨来临之前收谷子,否则就是忙忙活活白过一年,这也是碧桂园恒大万科等房企疯魔般高周转的重大原因。

绿城,也不得已步其后尘。

7月2日,一份来自绿城内部员工的备忘录流了出来,字面概括起来就是「三销」和「三加」,意义概括起来就是「高周转」,大概意思是……绿城接下来还将「倾尽一切努力」去化存量。

用我从绿城跟着宋卫平远走的朋友老余的两句话来说,就是「高富帅绿城终于活成了老宋讨厌的屌丝样了」,「绿城已经变了,被中交主导后走上了加速高周转之路,但走得快,必然会导致整体质量的下滑」。

一语中的。

能扯着蛋的,有时候不一定是步子迈得大了,还有可能是跑得太快。

不知道曾经嘲讽某友商的房子品质粗糙时说「绿城的房子做成这样,估计项目经理要自杀N次」的老宋,看到走上高周转之路的绿城,作何感想?

老宋之所以是老宋,是因为他的“慢”和“静”,世人皆快我独爱慢行,世人皆闹我独享沉静。

绿城之所以是绿城,是因为那时的他,不在乎外来的风口,人生当苦无妨两人当归即好,没有风的时候也熬得住寂寞。

而如今,几斤几两的情怀,也不过换成我手中摇晃的一杯酒,一仰头,干了之后,和着低头吐出烟圈,与万恶之源的高周转一起,哐当一声,碎落一地……

房姑娘提醒您

快在下方留言,分享给大家吧

牛B留言可能有书赠送哦

人民怀念绿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