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盤 現代精拓

牆盤 現代精拓

商周時代,青銅器是王公貴族擁有的貴重物品,象徵權力和地位。這些青銅器不但是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和人們審美情趣的縮影,而且通過這些器物上所刻有的銘文可以為中華民族早期歷史的研究提供最為可信的實證,堪稱中華文化寶庫中最為耀眼的明珠。

青銅盤是商周時重要而常見的銅器。據文獻《禮記·內則》載,“進盥,少者奉盤,長者奉水,請沃盥,盥卒,授巾”。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又說,“承盤者,承水器也”,這就說明盤是水器。商周時,貴族在祭祀和宴飲前都要行沃盥之禮,用匜往手上澆水,盤放在手下面承接洗過手的棄水,以昭顯其清潔。考古中發現盤常常與匜搭配使用就是證明。

史牆盤為西周中期青銅器,為微氏家族中名牆者為紀念其先祖而作的銅盤。因作器者牆為史官而得名。它的發現純屬偶然———1976年12月15日,陝西省周原遺址內扶風縣白家村南100多米的坡地上,村民在平整土地時,在距地表30釐米處發現了一處青銅器窯藏,共出土青銅器103件,其中74件有銘文,這批青銅器造型渾厚,紋飾精美,銘文內容豐富,對西周歷史及青銅器斷代以及古文字的研究提供了極其重要的資料,立即引起了全國曆史和考古界的極大關注。白家村南窯藏中,最重要的一件青銅器是史牆盤。1996年6月,國家文物局組織專家鑑定組鑑定時被定為國寶。2008年曾調北京參加奧運珍寶展。

史牆盤器形宏大,製造精良。盤高16.2釐米 ,口徑47.3釐米。圓形,淺腹,雙附耳,圈足。器腹飾鳥紋,圈足飾雲紋,以雷紋為地。造型穩重、製作精工。內底鑄有銘文18行284字,文章措詞工整華美,是解放後發現的銅器銘文最長的一篇,是已知時代最早的帶有較明顯駢文風格的銘文作品,有較高的文學價值。銘文前段追述周初文、武、成、康、昭、穆各王的功業;後段記載微氏家族的發展史。雖然專家學者對銘文細節看法還有不同,但大意相差不多。銘文所記述的西周歷史至穆王止,因此一般認為此器屬恭王時期。有人認為即微子之後,乃商之遺民。文獻所載武王滅殷以後,微子啟降周,並使其子來見周武王,即銘文中的“雩武王既殷,微史刺祖迺來見武王”。至乙祖時出仕於周,為周王腹心之臣。銘文最末說明,牆為讚揚其先祖並祈求多福,而作器以為紀念。“史牆盤銘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現的西周銅器銘中最重要的一件,為研究周初歷史提供了可靠的根據,是研究西周歷史的重要史料。

青銅器物裡面所鑄文字,稱為銘文,又稱“金文”。殷商青銅器金文書法,方折勁直,描摹的痕跡很重,帶有強烈的裝飾性;西周中期以後的金文,淡化了書法的裝飾性,富有書寫意味。《史牆盤》是西周金文書法成熟形態的代表作。全文18行,中間空一行,形成兩組,各九行。文字排列整齊劃一,縱成行,橫成列。筆畫無論長短縱橫,都有向背的弧勢,宛轉圓融,有著濃郁的書寫意味。作者又注意筆畫間的穿插呼應,結字方整,呈現一副精巧秀雅的姿態。銘文字體為當時標準字體,字形整齊劃一,均勻疏朗,筆畫橫豎轉折自如,粗細一致,筆勢流暢。有後世小篆筆意。《史牆盤》年代久遠,其中許多文字已無法辨認,留待研究金文學者探考。

牆盤 現代精拓

史牆盤的銘文是迄今所發現的金文中價值最高的銅器銘文之一,其字數雖次於毛公鼎、小盂鼎、散氏盤等,但內容則應遠在上述諸器之上。它不僅在史學、青銅器斷代方面有極高的研究價值;而且在文體結構、修飾手法以及豐富、華麗的詞彙方面,也都有很突出的特點。

關於史牆盤的銘文,著名的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清華大學李學勤教授曾釋文如下:

曰古文王,初和於政,上帝降懿德大,匍有上下,受萬邦。圉武王,遹徵四方,達殷,民永,不鞏狄虘,伐屍童。憲聖成王,右剛,用肇徹周邦。康王,兮尹。宖魯邵王,廣楚荊。隹南行。穆王,井帥宇誨。寧天子,天子文武長刺,天子無匄。祁上下,亟慕,吳亡臭。上帝司夒,尣保受天子令,厚福豐年,方亡不窋見。青幽高且,才霝處。武王既殷,史刺且乃來見武王,武王則令周公舍,於周卑處。乙且,匹氒闢,遠猷心子。明亞且且辛,毓子孫,多孷,角光,義其祀。文考乙公,,屯無誎,辳嗇戉隹闢。孝史,夙夜不窋,其日蔑。弗敢抯,對揚天子丕顯休令,用乍寶彜。刺且文考,弋受爾。福褱錄,黃耇彌生,龕事氒闢,其萬年永寶用。

史牆盤銘文拓片極其稀少珍貴。出土初期,器藏當地文物所、博物館。除鏽後所拓少量拓片清晰而精美,曾為當地官員公關之上品。後被國家文物局發現,嚴令禁止,並被封存。據傳,原器物已調西安法門寺地宮秘藏。拓片少量流入坊間,得者寶之,價格昂貴。

牆盤 現代精拓

牆盤 現代精拓

牆盤 現代精拓

牆盤 現代精拓

牆盤 現代精拓

牆盤 現代精拓

牆盤 現代精拓

牆盤 現代精拓

牆盤 現代精拓

牆盤 現代精拓

牆盤 現代精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