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可以通过旅行来让自己变得更好吗?

对于去西藏旅行能否改变人,网络上大概有两种极端的意见。

一种很文艺范的认为去西藏旅行可以净化思想洗涤灵魂,另一种持以不屑的态度反问前者:你思想是有多肮脏才想来西藏净化?

我站在这两种言论之间:只要用对了方式,旅行中给予我们的那些启发与触动就能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思想,从而让我们的行为发生相应的转变。

正如我在视频里所说的一样,其实真正带给你的,不是西藏,而是你自己。在你看到一些东西,感受到一些事情而被打动的时候,不是那个风景和那个事打动了你,而是你的内心里一定有某种东西。是这个东西被外界所触发,从而让你产生某种情绪状态。

如果能在这种情绪状态滋生的时候,我们能及时去思考背后的成因,并且相应做一些行动来配合,就会达到影响我们行为的目的,而这就正是通过旅行来获得改变的一个开始。

我们真的可以通过旅行来让自己变得更好吗?

目前绝大多数的旅行方式,尤其是短期几天的旅行,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而这正是我们弥藏所想做的。

我们想通过旅行的入口,让更多人由此能看见自己不曾察觉的另一面。

我们想让更多人因此而变得更好。

几天前我接受了一个采访,大意问题是说分享旅行经历能否也是让更多人能获得提升转变的一个方式。当时我就想起有一年带女儿走川藏线过通麦天险的事情。2014年的夏天,通麦天险还不像现在这样贯通了隧道和高架桥,依然还是要过排龙那18公里沿着江边悬崖的路段。在过了鲁朗之后,我跟女儿说我们马上要走天险了,这一段路被称之为死亡之路,在这里很多车掉下去丧失了许多的生命。

她赶紧主动系好安全带,并且死死的抓住后排扶手,等待天险的路程。我看得出她很紧张。那天天气很好,车也不多,而且那时其实路基已经拓宽了许多,并没有前些年让人胆战心惊的险峻。两三个小时的颠簸之后,我们很顺利的通过了老通麦大桥,我转身对她说险路已经结束了。她很诧异的回答“这就结束了?”明显,她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好惊险,反倒觉得我有些小题大做。

我跟她描述前些年这段路是如何如何的惊险,我们是如何如何的小心翼翼诸如之类的种种……但她并不能感受到我们当时的那种感受。这让我很沮丧。

于是我发现,分享其实是一件挺让人难过的事情。我们永远无法完全还原当时的状态,让倾听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世界上的很多东西,都只能去经历和体验而无法通过分享而获得。

我们永远无法借由别人的翅膀飞进自己的天空,他人再美再好的分享,也不及自己呼吸的感受,温度的触摸和亲身的遇见。

我们真的可以通过旅行来让自己变得更好吗?

所以,弥藏旅行在设计路线的时候我们也故意做了很多的调整和安排。

我们行程里会住到最顶级的酒店,品尝到各地最难得的美味,同时我们也一定会去到最原始的最差的地方,在牧民的家里和他们一起坐在看起来几年没有洗过的卡垫上,用没有洗过的手捏糌粑,喝古旧茶壶里倒出来的热腾腾的酥油茶。

我们会安排在某天零下十几度的雪山脚下住帐篷吃着天然冰镇的三文鱼仰望银河璀璨,我们也会安排大家集体去捡回遍地的牛粪回来点燃一堆篝火,我们会安排在湛蓝的湖边煎着牛排品红酒享受惬意人生,而某些时候我们却安排住在偏远牧民的家里体验一天和他们一起放牛放羊,挤奶收青稞。

我们会安排去美丽却人迹罕至的地方,在最震撼的景致里拍下一生最难忘的照片,甚至我们还会有随行的摄像师为你记录一路的短片。我们也会安排走进千年的古刹,在藏香袅袅中闭目,听高僧大德解惑开示人生的真理。

……

我们真的可以通过旅行来让自己变得更好吗?

我们本着对藏地无法割舍的热情,探寻了许多鲜有人知的路线,这成为很多人想和弥藏一起旅行的理由。

但对于弥藏自己来说,风景并不是旅途的唯一,甚至可能都不是重点。我们一切的设计,都为了拆开看似熟悉的两个字:旅行。

在旅途中的修行,才是真正在路上的意义所在。

旅途是最本真的,一路上无处不教堂无处不佛堂,无处不天堂也无处不地狱。

一生再长,也不过是旅途。旅途再短,当下就是全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