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對孩子「長高」的錯誤理解

從寶寶呱呱墜地開始媽媽就關注寶寶每一天的成長變化,除了身體健康恐怕最在意的就是寶寶的身高了。媽媽們在一起聊天也經常會互相分享自己寶寶的身高體重來相互比較。如果自己的寶寶比同齡小朋友"高大"媽媽會特別開心,相反則擔心寶寶是不是身體不好才相對矮一些。其實媽媽們可能不知道,生活中一些傳統習慣影響著寶寶發育,這些在媽媽腦中"根深蒂固"的常識卻是真真正正錯誤的長高秘笈,媽媽們請對號入座吧!

媽媽對孩子“長高”的錯誤理解

吃飯慢的孩子個子矮:錯誤

人們一般認為吃飯慢的孩子,因為吃飯速度慢,所以不能吃太多。吃得少,那麼攝取的營養也相對較少,所以個子會比較矮。但研究證明,仔細嚼、吃得慢的孩子,反而能攝取更多的營養,相對地,長高的幾率也較高。這種飲食習慣利於消化,並幫助攝取更多營養,最後有利於長高。

喜歡在外面玩耍的孩子個子也會相對比較高:正確

孩子們也要像花草一樣曬著太陽才能長高,也就是說多做日光浴有助於成長。但這不是說要傻傻地站或躺在太陽下面。在外面玩耍的時間最好控制在一定時間內,比如嬰兒是10分鐘以內,幼兒是30分鐘左右,初中生是1個小時左右。把皮膚露在太陽下面,紫外線可使骨骼堅實,並且有助於新陳代謝和增加體內鈣的含量。但是要避免強烈的陽光照射,以致皮膚上長出紅斑點或者起水泡,進而傷害皮膚。

媽媽對孩子“長高”的錯誤理解

吃鈣製劑能長高:錯誤

吃鈣製劑對身高沒有明顯的效果。鈣可以讓骨頭堅固,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有助於骨骼的健康,但是對身高不會起到直接作用。孩子成長需要蛋白質、鈣、維生素等多種營養物質,所以營養均衡是最重要的。營養補充劑顧名思義只能起到補充作用,從綠色蔬菜、海鮮等食物中攝取鈣是最好的。如果孩子不喜歡吃富含鈣的牛奶、海鮮、蔬菜,那就只能給孩子吃鈣製劑了。如果要給孩子吃鈣製劑,最好選擇含有利於鈣吸收的鎂和維生素D的製劑。

喝碳酸飲料就不能長高:正確

碳酸飲料中有一種食品添加劑--磷酸,磷酸可以結合成長必需的鈣,並排洩出體外。這樣好不容易通過牛奶和海鮮攝取的鈣就會變成排洩物流失,阻礙了成長。而且碳酸飲料中含有破壞骨質的成分,可以說它不含有任何對人體有好處的營養成分。

媽媽對孩子“長高”的錯誤理解

馬拉松是有利於長高的運動:錯誤

馬拉松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運動;但最好不要讓正在長高的成長期孩子做。因為長時間跑步會增加腿的負擔,而過分的疲勞則有害於健康,所以慢跑要比馬拉松適合成長期的孩子。一天跑15分鐘就足夠了。

如果喜歡吃鹹食品,個子會比較矮:正確

如果過多食用醬菜、鹹菜等鹹性食品的話,也會抑制長高。鹹性食品破壞營養成分,因為富含鹽,所以抑制體內的各種活動,而且處於成長期的孩子過多食用這種東西會抑制營養攝取,加重心臟和胃的負擔,進而給長高帶來不利的影響。

如果多吃漢堡的話,就能長成像美國人那麼高:錯誤

像漢堡、披薩等速食會有害於正在成長的孩子的健康,特別是會抑制長高,所以漢堡等是成長期孩子特別要注意的頭號禁忌食品。因為速食熱量高,又沒有營養價值,還會成為小兒肥胖的原因,經常吃的話會提高小孩子成矮胖身材的幾率。

媽媽對孩子“長高”的錯誤理解

二十三竄一竄,孩子大一些自然會長高:錯誤

有些家長以為,孩子不長個兒是"晚長",因此盲目等待,結果使孩子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期。還有些家長不帶孩子去檢查,認為孩子生長緩慢是營養不足,盲目給孩子補充蛋白粉等保健品,反而導致孩子最終身高的降低。如果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是班級裡同性別孩子中個子最矮的,或年生長高度少於5釐米時,應考慮孩子可能存在生長障礙,及早到醫院進行骨齡、生長激素、甲狀腺、微量元素等檢查,發現病因及早對症治療,很多矮小症患兒可以出現快速追趕式生長,達到理想的身高。

媽媽對孩子“長高”的錯誤理解

睡覺多的孩子個子高:正確

專家常說“孩子睡得好,長得高”。科學家們發現,生長激素出現分泌高峰是在孩子睡眠時——在晚十點以後,而且持續較長時間。希望孩子長個子,一定要在晚上十點以前就寢。充足的睡眠是促進寶寶長高的重要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