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實體店的電器比網上便宜,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到網上買?

寧靜致遠129077


#了不起的廣州#@頭條城市圈 @頭條本地通

去網上買家電,需要注意兩點,一是大的平臺,二是活動優惠期間。

電商大的平臺

現在估計就是某東、某貓、某易購、某馬遜、某美了。

根據個人購物喜好,大的家電,折扣之後,幾個平臺差異其實不大,小編每次就比較下某東、某貓和某寧易購,同一型號的產品活動期間儘管標價可能有點不同,但是經過平臺的優惠之後,基本到手價是差不多的(主要比較直營店和旗艦店同型號)。

網上購買電器主要看的是下單送貨方便、售後服務便捷、維保購買也比較方便。

下單送貨:經過上面的貨比三家,在活動期間,不可能買到貴的同款商品的,你可以下個“喵喵折”瀏覽器插件,可以看到商品近半年的價格趨勢,可看到商品在哪個時間的折扣最低。



活動優惠期

以某東為例,一般是618、雙11、雙12,特定商家的品牌活動(如秒殺、週年等),這四個時間點折扣較多,一般而言折扣力度:618>品牌活動>雙11>雙12(個人總結,供參考)。

因此如果要買某電器,建議提前將品牌放入購物車,通過問答一般可以看到大家買入的最低價和日期,結合喵喵折,就可以選擇合適的心理價位出手了。

其他問題

小編一般購買平臺的會員服務,主要看中兩點好處:

1、購物積分多點,積分可以換錢,比如某東是1000分對應10元。

2、退換貨上門取貨,每月可以免一定的快遞費。我今年的幾筆退貨全部是免快遞費。

3、每月可以領取100元全品優惠卷。


後記:線下實體店購物經驗

另外電子數碼類產品,如果有時間建議還是可以先到實體店看看,比如廣州就是崗頂電腦城了,貨比三家再出手,先談定裸機價格,然後再逐漸買配件,肯定會比網上便宜個300-500元的價格的。當然你不想那麼麻煩,就還是大的網購平臺購買吧,儘量選擇自營、自營、自營 店。

比如我今年3月購置的一臺聯想筆記本(裸機)4450元,加成8G內存+350元,合計4800元。

當前該機型的某東上的價格是4499元(現在7月份了),若換8G內存,估計店家報價跟我3月份買的還是差不多的。所以消費電子類產品小編一般會到實體店看看,再下手。


-----------------------------------

感謝你看到最後,碼字不易,隨手關注一下唄!

--------------------------------------


四爺一家說


不邀自來,你提到的這個問題確實在當下已經成為一種普便性問題,有些電器實體店確實比網上便宜。

但為什麼會導致這種現象的出現呢?我個人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總結一下,歡迎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


第一、移動互聯網普及、電商衝擊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普及,大眾接收的外界信息不在限於傳統報刊,電視媒體,視野大開…

現在只要打開手機,你要了解什麼樣的電器產品,都能第一時間查詢到它的型號配置與及價格;特別是以阿里巴巴、京東等電商巨頭崛起之後,對實體電器賣場簡直就是給予了致命的衝擊。


第二、傳統賣場固步自封、口啤不良

當阿里巴巴剛開始在網上悄無聲息開始賣產品時,線下實體店還在熱火朝天的開帳篷,高音喇叭還在吶喊著,別去相信網上那東西,看不到摸不著,還是實體好。

但當他們把線上各種規距都完善好後,實體賣場只能乾瞪眼了,大喊大呼也無濟於事了,像國美、蘇寧這種老牌大型連鎖家電賣場,在互聯網轉型的過程中就屬於後知後覺了,連廣州太平洋數碼廣場B場都結業了(A場正常營業),這其中的故事跟網購的衝擊不無關係。

其次電器實體賣場一直以來給予人的口啤好像都不太友好,從售後方面來說有為突出,一個產品廠家明明標著7天包換,往往買了之後就不是這回事了,扯皮球的事不少發生;當然這不能代表大部份商家,但它會影響大部份賣場在大眾心裡留下的映像,像現在的網購基本就不可能存在這種扯皮的情況了。


第三、大眾習慣成自然、慣性思維

大眾的要求其實很低,就是怎麼方便怎麼來,以前說一個星期呆在屋頭不出來都會餓死,現在餓不死了,他手機一開網上要雞腿就叫個雞腿,要啤酒就叫支啤酒,他可以活得很好,吃著雞腿,喝上兩口,一醉方休呢……

現在的人都習慣了活在手機中的生活,方便快捷才是他的第一選擇,京東一開,天貓一上,要什麼電器沒有,手指輕輕一點明天就給你送過來,他才不管你實體電器店便宜了兩毛錢的事,習慣成自然了……


玩轉數碼圈


看了幾個靠前的回答,覺得沒有切入題意。應該把這個問題分成兩塊。

1、為什麼實體店的電器比網上便宜?
2、為什麼很多人願意去網上買電器?

以這樣的邏輯來看,其實很容易就能找到重點了。


一、為什麼實體店的電器比網上便宜?就目前逛過的萬達、家樂福、蘇寧、沃爾瑪等等地方,看過的那些價格,大部分還是讓我這樣的常年網購這望而卻步的,價格貴的離譜,夏天的一個電風扇普遍在200元以上。就算價格相對低的蘇寧,也只是做到了線上線下同價。就目前的實體店銷售模式(進貨、宣傳、銷售)來看,即使是廠家進貨,渠道的拖長也意味這成本的增加。一家天貓店一年的租金也就6萬元+5%的交易稅,銷售額超了還會返還租金。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所以對於樓主說的價格便宜,除開一些實體店活動推廣促銷、清倉迴流資金等只是少部分發生的情況,大多數的實體店還是跟網上的價格一樣或者更高的。

二、為什麼很多人願意去網上買電器?我家裡的大家電:電視、冰箱、洗衣機甚至床都是網購的,為什麼敢這樣做呢?下單之後不管你是幾樓,送貨入戶,不用擔心物流,跟實體店送貨上門一樣;提前預約好安裝時間,根據你的時間安裝師傅上門安裝,不用擔心使用;出現問題維修師傅根據你的時間上門檢查,不管是提出的換貨、退貨都可以。這一系列的體驗感受已經趕上甚至超過實體店的服務。在價格相當甚至更便宜的情況下,你是不是也會選擇網購電器呢?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願意在網上買,不是題主所說的因為實體店的價格優勢,而是因為網購的優勢比實體店更大。

在網購中如果需要更更大的優惠,下載親喵券APP,發現意想不到的美。

如果有意瞭解發現更多網購技巧,請關注頭條號 親喵券:)


親喵券


感謝邀請新時代、新理財的三益寶回答問題。


先來看一組數據: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5.33億,較2016年增長14.3%,佔網民總體的69.1%。網絡零售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全年交易額達到71751億元,同比增長32.2%,增速較2016年提高6個百分點。這一驚人的數字背後是大家對於網購的熱情日漸高漲,那麼到底為什麼在電器方面就算是線下店便宜也會有大批人選擇網購呢?


首先是定勢思維

當初互聯網電商之所以一瞬間火遍大江南北,主要靠的就是價格優勢。其實在消費者的心中,價格還是決定是否購買某種商品的重要因素。靠價格戰起來的電商在大家的心中自然已經深深烙下了東西比線下實體店便宜的印象,這印象深入人心,根本就不會考慮到去線下購買,習慣性認為線下店要支付門店費,廣告費,人員費,成本高,售價肯定會高。

其次是網購的便捷性

現在的年輕人早就已經習慣了網購,手機在手,天下我有的思維模式讓他們早就不習慣去實體店買東西了。再加上現在方便的物流,下單後第二天就送到家裡包安裝,方便是網購戰勝下線店的另一個關鍵因素。


最後是方便貨比三家

就拿天貓來說,各個電器的旗艦店的主推型號一對比就知道自己想買哪一臺了。可是到了線下,就算是在同一個商場裡,不同的品牌也要走上好久才能對比個清楚,網購可以說是大大節約了時間成本,就算是比線下貴,很多人也願意用網購來節約時間。

所以,傳統零售行業想要與電商抗衡,就要提高自己的競爭力,不僅僅是需要價格上有優勢,還要在用戶服務及購買的便捷性上也要加強。


希望新時代新理財的三益寶小編的回答對各位有所幫助,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三益寶頭條號,與更多理 財人一起開展溝通。


三益寶


有句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沒有電商前,可以說傳統的行業,還有跨域商品,都是順風順水,實體小商店,還有後面出現的大小超市,都感覺開門都有錢掙,關門都有錢數。敢做領頭羊的,都成為當地大老闆。

電商出現後,首先衝擊的就是傳統行業,物流隨電商而壯大,跨域商品也不再有優勢。電商做生意,只要傳圖片有東西要賣,圖片都做的美輪美奐,買東西看圖片心裡都美滋滋的。比實體店的優勢有幾個方面:

①價格優勢,沒有租金和稅務,這一點太明顯了;

②普通的商品,也可以跨地域銷售,量大包郵,送貨上門;

③一機在手,天下都有;無論買賣,隨時隨地溝通;

④服務態度好,看不見的店家都是漂亮的。

⑤活動比實體店多,讓大家心理上得到滿足。同時節約了很多時間。

電商的發展可以說近幾年,混的風生水起的。是什麼改變了這麼多,是習慣,讓大家每天的行為,不再猶豫經過深思熟慮,成為每天的行為,徹底就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事業的模式。所以就出現了,現在實體店的電器比網上便宜,還是有很多人願意到網上買。

實體店和電商的競爭,是不是就變的一點優勢都沒有,會消失嗎?

馬雲預測,將來房子是很便宜的。未來趨勢肯定是房租下降,線下優勢再顯現,線上線下的結合將出現再平衡狀態,現在看來這個信號已經相當明顯了。

鐵證之一就是電商平臺上現在各個類目銷量排名前十的基本上被傳統線下企業佔據,純電商的不再風光,傳統企業線下優勢已經延伸到線上了,這是鐵一樣的事實,也是環境所致,時勢使然。像空調冰箱電視等這樣的實力傳統企業,按照電商套路來走,一旦發力,行業內同類目其他電商經營者並無優勢。

那麼作為老百姓的消費者,比價格比優惠,透明價格的價格,共同的競爭起點。

怎麼看待未來實體店的發展路線那?線上線下的高度結合,共同促進新的消費升級,誕生更加超前的個性消費者;同時,誕生更多的檔次市場和個性消費群體,質量環保為消費核心。人工智能,更會改變人們的習慣。

我是華子,歡迎大家的到來。多謝多謝。


皇家華子


用個人經歷闡述下。淘寶剛出來的時候我還是習慣在實體店購物,後來有次發現同樣的東西網上的比實體店便宜,在以後,買東西前都喜歡在網上看看價錢,慢慢比較發現網上東西的確便宜。另一方面實體店能砍價,但是天生臉皮薄不會坎,只好到網上去淘便宜貨了。再後來經過幾年天貓雙十一推廣,以及智能手機的更新換代,網購越來越方便了。到了現在,我可以坐在電腦前查看一件商品全網的比價,還能查看網友的評論和使用感受。那麼我為什麼還要去實體店呢?

實體店前多年一直給人一種價美物不美的感覺,購物體驗極差,具體原因有下面幾點。

第一,實體店價格存在信息差,當年智能設備還不先進,網絡流量還貴的嚇人,實體店就利用信息差賺取了很高的利潤。

第二,實體店好多服務態度不好,出現問題以後維權困難,尤其是易損件和家用電器,缺乏簡便且高效的售後介入機制,而網購經過野蠻生長期以後,售後介入機制越來越完善而且高效。

第三,隨著這幾年淘寶天貓和京東等各類購物平臺的興起,他們大力推廣他們的平臺,隨之而來的就是用戶購物習慣的改變,慢慢的越來越多的人習慣網上購物,尤其是九零後個個都是網購達人。

第四,實體因為房租人員等因素成本高,必然要推動物價高,即使偶爾有活動會比網上低,但是又有幾個人知道你的活動,而網上我可以關注到全網的活動。

其實不是實體便宜不便宜,而是人們的購物習慣已經慢慢改變。當然實體店也有優勢,那就是可以看得到,摸得到商品,但是隨著vr技術的突破和普及,可能網購在這個方面也很快會有實體店的體驗了,究竟實體店和網購以後會是什麼樣子讓我們拭目以待。


世界大燴菜


網購已經成為一個習慣,會導致人們購物的時候習慣的選擇。人們總是感覺網購的物品便宜,這已經變成一種定式思維了。人們總是認為實體店有人工、店鋪、用電等費用,肯定比線上的店鋪賣的要貴。這種定勢思維讓很多人在沒有去了解實際的物品價格時,就下意識認為線下店鋪更貴。

線下購物浪費的時間和精力比較多。現在社會什麼最貴,當然是時間。線上購物熟悉了,知道哪裡買什麼東西,線下很久沒買了,熟悉也需要成本。其次,線上購物時,同類對比比較容易。一搜索,所有商品相關的信息都顯示在手機的界面上,非常清晰明瞭。

在北京這種一線城市,像蘇寧易購這種級別的電器實體店還有很多面臨著倒閉。特別是阿里巴巴和京東這種電商巨頭開始涉足電器領域後,電器實體店的境況更加困難。電器實體店固步自封,售後服務踢皮球,而電商平臺逐步完善自己的運營管理後,反而客服的服務態度到問題處理的時段和解決狀況改善都十分明顯。很多電器店都開了線上旗艦店,所以選擇電商平臺進行消費方便了消費者快速進行貨比三家,省時省力,還可以送貨上門。

我是李合偉:伯樂創投俱樂部創始人,創投商學院首席講師,著作《覺悟行果創業論》。幫助過300多位創業者創業成功。期待與您分享交流~~~


合偉說


為您簡單地分析一下原因:

長期養成的消費習慣導致更多人選擇在網上購買

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7.51億,半年共計新增網民1992萬人,半年增長率為2.7%。互聯網普及率為54.3%。從上圖可知,網絡購物的網民達到了51443萬人,使用率高達68.5%。以14億的中國人口計算,這意味著每三個人中就至少有一人會進行網絡購物。

網絡購物已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它逐漸代替了線下的購物行為。因此當人們選擇購物時,自然而然的更容易選擇自己習慣的購物方式,所以儘管實體店更便宜,人們還是更願意選擇網購。

線下商品價格的傳播範圍受限,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選擇了網購

線下的推廣往往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當線下價格比線上優惠時,商家盈利空間小,因此並不會選擇花費太多的成本進行宣傳。

再加上線下傳播的範圍受空間及時間的影響,往往傳播範圍會極大的受限,導致知情的消費者並不多。

逛實體店花費的時間成本更大,不符合現代人的消費節奏

現代社會是快消時代,當網購更符合現代的潮流時,很多消費者並不會選擇迴歸到線下消費。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逛實體店的不僅消耗精力,更消耗時間。因此更多人選擇網購。

網上商品數據信息更詳細,不易存在導購員誤導的情況

在實體店消費的人常常會遇到,導購員把產品誇得天花亂墜,但實際購買後效果並沒有達到自己的期望值。

但在網上購物一般較少會出現這種場景,因為產品的屬性,功能都非常書面化的羅列出來,消費者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詳盡地瞭解到產品。

網上購買價格更透明,更容易作比較

互聯網的普及化,電商的崛起,使得商品的價格逐漸透明化。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在各大電商上迅速查詢到實時價格,然後進行對比。通常人們通過對比後就能迅速決策,極少會選擇花費時間瞭解線下的價格。

而且由於長期的慣性思維影響,認為線下的價格優勢並沒有線上的大, 因此線下價格一般不在網民的考慮範圍內。

希望能解決您的疑問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觀點及看法,有不足之處望在評論區不吝賜教,喜歡的話關注+點贊哦!當然,更歡迎評論,互利共贏,互關必回!謝謝!


美女播財經


近年來,家電實體店的日子難過已經成了行業的共識。拿空調來說,2017年春節期間,線上零售量增長45.6%,零售額增長52.9%;線下零售量和零售額卻呈現負增長,分別為—18.3%、—13.3%,如此差別是什麼原因呢?

電商無疑是罪魁禍首。為什麼這樣說呢?

1.線上產品不再像以前那樣,買完後找不到人處理問題,很多售後已經做的相當完美。

2.產品介紹細緻入微,而且全面,服務態度好。

3.商品種類極其豐富,而且查找方便,不像實體店也許你跑完所在城市的店鋪也不一定有賣。

4.稅少,人工費少,店鋪成本便宜,總體上很多東西都比線下便宜。

5.同行競爭激烈,價格容易對比,所以水分大的話更容易看出來。

那麼線下家電銷售如此慘淡,僅僅是因為電商嗎?記得馬雲說過:不是實體不行,而是你的實體不行!電商線下如此情景,不僅需要看到網購的優勢之處,還需要看到電商本身的弊端。

在十幾年前,電商生意還不好的時候,家電線下生意火爆,走進家電賣場,一大群人就立馬圍的水洩不通,介紹這介紹那的,而家電和我們平時的吃穿不一樣,很多人並不瞭解行情或者很難區分好壞,這就使得很多賣家實行“宰人原則”,漫天要價!而更糟糕的還是售後問題,買的時候好聲好氣,賣後有問題找商家推三阻四,根本沒人管。這樣的服務態度能不讓消費者心涼嗎?


電商興起後,各類家電品種齊全,價格公開,相信很多還是比線下要便宜的,最起碼在我們不太瞭解的時候在網上購買不會被任人宰割了。而且各類家電型號款式齊全,退換貨也很方便,售後問題也得到完善。當然越來越多的顧客選擇網上購買。

而實體店家電商家就沒有什麼優勢了嗎?雖然大部分商家生意慘淡,但是隻要緊跟時代潮流,切實從顧客需求出發,還是能吸引越來越多的顧客!最近發現很多家電品牌開的Pop-up快閃店就很有意思。

如博世家電,在上海久光百貨以“安迪的廚房”為主題打造Pop-up快閃店,把熱播劇《歡樂頌2》中安迪的廚房“搬“到了現實生活中,當時進去參觀的人那叫一個“多”。不僅讓消費者親自感知這些家電細節,還把這個品牌成功的推廣出去,銷量自然而然的就來了!這就把顧客體驗拿了上來,發揮這些電商沒有的優勢才是競爭之道。


裡尚七七


便宜,品類齊全和服務態度。

一、便宜。主要在於成本低廉,所以價格自然能變低。至於題主說的實體比網店便宜,一般兩種情況:其一,價格管控。網上的價格管控比線下要好弄得多,尤其是大品牌,你亂價銷售,要麼罰款要麼中斷和你的合作,所以網店的價格基本是恆定的,而實體管控較難,有時賠本賺吆喝也無所謂。所以其二就是實體死磕線上,其實無論實體還是線上,進價就擺在那兒,有時還因實體大批量進貨外加當地宣傳效果會便宜不少。只是實體店有房租水電、員工工資、風險承擔的成本在,所以價格自然漲。不過,有時死磕一下比網上價格低,也不至於活不下去。但是,個人認為在一般情況下是算合理的。房租水電提供給消費者的是現場觀看商品實際效果,員工工資是給消費者提供售前諮詢、售中送貨、售後維修一體式服務,風險承擔可以分擔掉消費者到貨損壞及因質量問題產生退換修的時間和精力成本。你只看到價格貴,卻沒看到兩者真正的區別。至於說實體坑人、賣假貨、賣二手、不管售後什麼的負面東西,難道線上就沒有嗎?這不是線下的鍋,坑蒙拐騙的銷售不分線上線下;

二、品類齊全。這是線下太難搞定的一點,店再大,也不可能比淘寶賣得多。什麼牌子都有,什麼功能的都能找得到,新款說上就上。但是,劣勢在於銷售愛亂吹牛,進一家網絡店鋪基本都是一個牌子的,老王賣瓜自賣自誇。實體的好處是,不僅你自己親身體驗,一個好的銷售也能真正懂你要的是什麼,你適合什麼,能在眾多選項中給你一個好的答案;

三、服務態度。線上服務人員都有專門培訓,而且便於直接監管,更重要的是基本只打字,這就容易多了。線上聊天真的比起線下來的不要太輕鬆,比如碰到沒錢裝大款的、不懂硬裝懂的、蠻橫不講理的,當面對話你又沒辦法避開,而且極度影響情緒,有時就會出現甩臉色、惡語相向、冷嘲熱諷等情況。但網上可以要麼不搭理,要麼複製粘貼一些套話就行,重點在於消費者也很難影響到自身情緒,所以無所謂。

本身兩者都有涉及,線下實體家電店長,線上主要海爾、美的也有在賣。就目前個人來看,實體就應該比網上貴,特別兩者同時做下來。如果我只管售前諮詢,送貨找物流或快遞,到貨你自己驗貨,售後到當地售後點或聯繫官方上門維修,誰也不用看誰臉色,找得少點就少點唄。哎呀,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