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机械制造业,为什么现在技术工人和工程师这么难招啊?

振动筛之家


毫无疑问,公司要的是技术人才,却付不起对等的待遇;人们要求的是吃饱住暖不受委屈,却满足不了要求。

本人在制造业待了五六年了,工资从最开始的3500,慢慢涨到了15000,中间过程就不想多说了。有人肯定会说,现在的工资还不错嘛,可是你们知道工作时间是多少吗?六天12小时,忙的时候通宵达旦。

好了,抱怨完来说说为何会出现如此情况?三个角度分析分析。

公司角度

绝大多数公司尤其是私企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花5000块钱希望能找到有8000块钱能力的人,甚至要求的更多。而能够达到公司要求,必须有五年甚至十年,而这帮人通常都已经接近35岁了,这个岁数的人上有老、下有小,仅仅5000块是不能解决家庭日常开支的。

员工角度

首先90%的人都认为自己的能力远远不止这么点工资,尤其是在机械行业摸混滚打这么多年后。如果拿着养不起家的工资,内心都是挣扎的,跳槽是唯一的想法。然而可恶的是,社会环境就是如此,跳来跳去,工资增长幅度不会超过10%。由此,年轻人大多选择换行业,能够坚持下去的真心不多;老一辈的人就过上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也不会想着去提升技术之类。

社会角度

前面说了,社会环境决定了公司利润和员工待遇。换句话说,制造业不比互联网行业,制造业投入的是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回报率慢、风险高、设备开发成本、设备维护成本等,加上税收等,利润率低的吓人;而互联网行业最大的投入就是人力成本,几个人几台电脑就可开干了。所以现在的行情就是,制造业工资越来越低,互联网行业工资甚至高于金融四大行。

实业兴邦,衷心希望更多的人投入制造业,国家发展需要的是制造而不是互联网。






职场一休


我就是一名工程师,我来回答最恰当不过了。如今,工厂确实很难招到合适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几乎每次跟同行聊天,都有人问我有没有工程师介绍给他们,说太难招人了,已经给工程师开出10000-15000的薪水,还是招不到合适的人,这就是当下现状。请关注:「设计制造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为核心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工作环境差、工作强度过大。

机械制造业,无论你干什么技术岗位,干得多么出色,似乎都只能定格在车间一线,夏天炎热,一身臭汗,冬天寒冷,手脚僵硬。车间环境脏乱,整天面对一堆铜铁,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确实需要比较强的适应能力。而且,很多岗位加班严重,为了赶项目进度,常常几个月无休,部分岗位还要轮流上夜班,严重打乱作息时间,对生活和身体健康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二、薪资被当下的高薪行业碾压。

随着当下金融、IT行业的兴起,曾经属高薪行业的机械制造业瞬间就被碾压,很多学工科的机械行业工程师也纷纷转行到IT行业。也难怪,在这个讲物质的年代,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最现实一点就是,没有钱,你连丈母娘都搞不掂!



三、社会地位低下。

国内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很多头上顶着“工程师”这顶高帽的人往往是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设计出来的东西令人蹄笑皆非,产品问题也一大堆,连生产线员工都可以指着工程师鼻子大骂,毫无尊严,毫无权威可言。而职场中的资深老工程师来却非常少,不像国外,到处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工程师,出现这种现象,作为工程师的一员也感到非常无奈。



要从根源上解决上述问题,我认为不能仅仅依靠媒体的宣传和引导,更要有实质可落地的措施,不然就会导致技术人员用脚投票,届时,制造强国之路由谁来实现?难道又靠金融、IT、互联网?

我认为当务之急,第一,必须改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的工作环境,营造一个适合干一辈子的工作环境;第二,继续提高技术人员薪资待遇,多看看人家工业强国其技术人员的薪资吧,再提高50%都不为过;第三,提高技术人员的社会地位,让人感受到做个技术人员,做个工程师,是让人觉得光荣的,而不像当下,被人问起职业,都不敢说自己是个工程师,总感觉做个技术人员就是没出息,就会矮人三分,解决以上问题才是最根本的、也是最核心的。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机械设计工程师之家」,技术发展路上与你一起成长!


设计制造迷


从我的感觉,是收入分配不合理造成的。

你说的机械制造难以招到工人和工程师,这是实际情况。

因为工程师,目前我国的人事制度,存在“干/部“ 和”工人”的区别。

工程师,属于干/部职称序列,也就是说,不管企事业还是私人加工厂,只有“干/部”身份的人才能在人事部门评核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职称。

一般的“工程师”,只有国营大型厂矿或者事业单位才有工程师的评核,这些人 ,是不会应聘私企的“工程师”职位的。

至于技术个人,难招的是真正有技术的人,如果你放宽招聘条件:本机械制造行业招收初中以上文化程度,45岁年纪以下男性50名,保底工资4000元/月,其他待遇面议。

我保证,你两天就可以招聘满额人员。



机械制造,真正技术好的,都是自己开小作坊加工厂,里面基本配置是车床,转床,电焊,氧焊等。

这些小作坊式加工厂看起来不起眼,但是给人加工、制造、维修各种机械,收费很高。【这个收费又低于原装配件,当然质量也不如原装配件,但是需求人群很大】

这些技术工人,基本所有的活都是自己干,雇一两个普工打下手 ,每年挣几十万玩似的。他们是不会给别人打工去挣每月几千元的工资的。【企业中,管理人员工资远高于技工,所以,真正的技工根本不去企业应聘,都是自己干】

所以,机械加工行业,不但难以招聘到“工程师”,也很难招聘到技术好的工人。


王俊杰猛


我干技术也十五年了,从我的经历可以说一下为什么机械行业技术人员会没人干。

一是待遇低,刚毕业的时候你会发现技术员工资比一线工人差多了,基本和清洁工一个层次。然后随着年限增加工资能上涨,但是永远追不上车间工人,老板们会说,车间环境差,工人又要出力气,工人很辛苦。而你们技术坐办公室,吹空调,环境好,就应该少拿钱。然后干了十多年你会发现一个老工程师工资还不如路边的一个卖手抓饼什么的小贩。你会发现别人都是两三套房,而你一套房贷刚还完,房子还太小没法住了。很多人发现干技术员没前途都转行了。

二是没地位。干技术你会发现身边的所有岗位都能管着你,考核你。客户的任何要求你都要听着并要想办法实现。领导的任何要求你都要听着,并要执行,公司的各项考核你一个不能少,工人干活有什么难点你必须立马给解决,工人干不了就是你设计的不合理。销售催进度,你必须得加班完成。出现一点失误,质检考核你。以上,工厂里都是别人管你,你不能管任何人,地位最低。社会上,因为你穷,因为你加班狗,因为你没人脉,因为你没权力和利用价值,所以没人瞧得起你。很多有脾气、有性格、有抱负的人干不了转行了。

三是职业门槛高。虽然干技术如此的不堪,但是需要会的知识是无比的多,你需要是全能才能胜任一个技术员的工作,原材料,热处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各种加工工艺方法,电脑使用,电脑维修,二维三维绘图,数控编程,与客户交流,看英语图纸,做表格PPT等等。一个人要会这么多很难,但是一个做不好就会被挑毛病。学这么多知识不如学一个鸡蛋灌饼、学一个数控操作赚钱,性价比极差。很多没耐心学习、没天赋学习、没时间学习的人跟不上公司的要求被淘汰了。

四是机械行业利润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竞争又激烈,整体行业不受国家重视,整个行业没地位。

五是房地产影响太大。全民看房炒房时代,银行们、老板们、风投们把钱都投到房产了,机械行业穷。

六是体力。别觉得干技术坐办公室吹空调很舒服,实际上很不健康,各种职业病会来找你,颈椎,腰椎,肩膀,膝盖,痔疮,鼠标手,近视眼,让你那点工资都送给医院还不够。呵呵,为了多活几天转行的也不少。

综上,机械行业没技术员就对了。


流星火鱼_


一个是大环境价值取向、一个是待遇问题。

九十年代之前,我们国家正是制造业如火如荼的时代,比技术、比专业成为主流,央视经常举办技术比武栏目,深受广大工人老百姓欢迎,但是随着工业自动化时代的到来,个人技术让位于自动流水线,个体技能逐步下降,加上社会舆论导向不断的制造明星娱乐节目,很多家长宁可培养孩子发展演艺事业而不愿意让他进工厂学技术。

尤其是近十几年,企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压缩成本成为资本家的一项极为重要的管理工作,导致技术人员工资很难有大的提升,没有好的待遇、工作强度又大,自然没有吸引力了。

但是技术到底有没有用呢?实际上近几年又开始流行“匠人”文化,待遇的天平又回到技术专业的这个领域,之前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导致做业务的高收入急剧下降,我之前认识一个维修空调的,竟然还是还是高级工程师,他说道,之前在单位高高在上、怨言很多,现在接触实际社会,技术加市场的模式一个月可以达到一万多收入水平,而且获得踏实。由此可见专业技术的价值在市场中的体现极为可贵。

还是那句老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事实上,目前在广东技术工人收入远远超过白领了。


王红英金融期货


机械制造企业招工难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现象!前些年由于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国际国内机械制造行业市场疲软,那些传统机械制造企业经营困难、举步维艰,产供销基本上是处于竭力维持的势态,这时加上一大批国有、集体机械制造行业的改制运行,使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外流和失业,一部分流落到了个体私营企业,一部分改行转产干了别的,这样从基数上就减少了一大半!

再后来又受到国内淘汰落后产能的影响,一些规模较小的设备老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又被关停并转了一部分,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又减少和流失了一部分!比如像自己原来也干的是机械加工,后来改行干了别的,脱离了原有企业,基本多少年不接触这个行当了,说起来它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基本是清楚的,可是如果再让自己去干这个老本行,确实是有心无力,加上自身年龄问题也不可能干出什么名堂了!

那么这些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究竟流失到哪里去了呢?两个渠道:一个是一直没有放弃老本行的两类人员,都被个私小企业和个体作坊挖走了,他们的待遇相对优厚,他们也愿意干!二是有相当一大部分人员改了行转了产,已经不再从事这个行业了!因为他们也需要养家糊口,也需要跟着市场运转(在我们老家有相当一部分原来企业的技术骨干干起了个体皮毛加工,而不是原来的机械加工了)这是导致用工荒和招工荒的最主要原因!


冀之笔


你好,也也是做机械的,按照目前我的经验,对此问题进型解答。

一、随着中国经济的与世界接轨,制造业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也给了更多机械从业人员的机遇,更多的技术员和工程师在自己有能力之后,对工厂开的工资待遇已经不满足,工资本来就不高,光2017年到现在,就机械行业的工厂数量增长速度突飞猛进(光深圳),所以工人的需求量缺口就更大,我目前的单位同样缺人
二、人员流动性大

主要原因还是根本问题,待遇 机械工人真的很辛苦,每天十几个小时,挣得真的是辛苦钱,而且机械行业的不同于其他行业,机械行业需要更多的是经验,有些老师傅觉得在这样下去也就这样,所以转行,机械行业要求尺寸精度高,装配的时候才不会松松垮垮,我是做数控机床的,每次加工零件都需要非常高的注意力,别人从后面叫一声都会吓一跳,这是我的亲身体会,关键还是两班。
总结,工程师不好招主要原因有三,第一高技术人才都被别人挖走了,毕竟每个工司都缺人,你出八千,估计别人会出一万而且待遇更高,第二的技术和人脉足够支撑起一个公司,何必给你干,早就已经单干了。第三 工资,行业工资都给到一万以上,你给八千无论你在说的天花乱坠,都不会有人来,技术工人不好招也是同样的问题,只要工资到位,肯定会有人来,工资不到位,就算你所有招聘网站信息挂个遍,同样招不到人。



厉兵秣馬


制造业招工难现在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不管技术工人和工程师都遇到同样尴尬的困境,找不到合适自己的,但主要有几个原因,马克君在机械行业待了7年的分享。

薪资瓶颈

每一个做机械的仿佛都能遇见自己未来的薪资,看看老工程师做了一辈子也就10K左右的月薪,对于现在的80后和90后来说,很难靠这些工资养活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家。


对于技术工人来说也是一样,每天起早贪黑再加班,灰头土脸的回到家拿的工资却是少的可怜,很多人会因此转行做其他的,至少同等的付出收获同等的回报。

工作环境

这里不得不提下机械人的工作环境,理工男的平常穿着朴素单一,跟工作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早上干干净净的,晚上回来的时候就可能这边镀了一层灰那里抹了一点油。


这个还算好的,脏在表面,很多工种对人体是有害的,像打磨,喷涂,焊接等行业,人长期处于这种环境,是用健康在换金子,呼吸道疾病,皮肤病,肺病等等,在不经意间慢慢侵蚀着我们的健康。


工作时间

每一个制造业的企业都会跟订单或者项目挂钩,新闻经常会报道一些黑心血汗工厂,每当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就知道技术工人或者工程师有多难招聘了,报道的只是少数,中国还是有很多黑心地下工厂。


大多数老板,会压榨员工,很多制造业企业都是单休,有时候还可能是一个月休息一天,试问这样的工作时间还有什么时间去生活,陪伴家人

密集连续的工作时间,让人感到窒息忧虑,不幸福,很多人为此感到迷茫


我是奇迹马克,不一样的机械


奇迹马克


就我本人经历跟楼主分享。我本科毕业学的是食品科学工程,在学校学过食品机械,但比较浅显。毕业后去了很多公司,基本都是呆一段时间就走,浪荡了半年。去了我叔的公司,他是专门干舞台机械的,白手起家,在北京算是小有名气,他没上过学,只会写自己的名字。我不想再浪荡下去,主动要求进入公司从底层干起,学电焊,焊结构,学电机,学接线,开叉车,开吊车,什么都要从头学,每天加班基本,住员工宿舍,吃的也是一般,。但这些只是身体上的痛苦,人生最悲痛的不是身体受苦,而是还要接受来自他人言语对你心灵得冲击,还记得当时听过最多的一句话是,大学生还要来这里,当时我的同事们都是四五十岁的工人,也有两个和我年纪相仿,但是都是小学毕业出来打工了,虽然表面一团和气,但是我们之间的差距不是距离上的而是精神上的差距,他们每天做的事就是上班打卡下班看电视,而我看书学习是被嘲笑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读书有什么用还不是和他们睡一起。在和大学毕业的同学聊天时当说出自己的工作时,大家都是一脸懵逼,毕竟当年的全班第一毕业后做这种工作,我也只能表示沉默有苦自知。但尽管如此我每天都依然做笔记,学习东西,也买书看,但看的最多的是说明书,变频器,电机。。等等全被我看个遍,由于本人是理工科,对这些都一看就懂,同时也自学了plc,cad,3dmax,solidworks,也因此。慢慢就在工厂中有了一定的话语权,在一些非标机械制作中慢慢有了主导权,也开始自己带班制作一些转台和升降机,就这样过了一年半,我在工厂的话语权也仅次于原来带班的a哥。但此时我做了让别人都惊讶的举动,在和我叔沟通好我主动离开了公司。在智联上投了简历,面试到了一家专门做大型演出的公司,机械设计师,和总经理面试的时候我平静的讲述了我这两年的经历,展示了我自学的一些技能并现场演示拆图,构想。面试过程很顺利,经过复试后我得到了想要的offer。薪酬是在我叔那里工作时薪酬的三倍。有年终奖,并且还有第十三个月工资,工作时间自由并且受人尊重。在公司工作了五个月跟了两个项目后设计了一个中型项目,也还算完成的不错。再回头和我的大学毕业同学比的时候我已经淡然了,他们还在挣七八千的时候我基本工资已经比他们多一倍了年底奖金也有差不多四个月的工资。说这么多,是因为看到层主说到叔叔,让我有感而发。我认为上大学最好的是:当你想要学习时你发现你有这个能力去学习。一千个大学生可能有少数混的不好,一千个辍学生可能有少数混的好,这也是一种区别,不要拿特例来针对特例。说出我自己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够共勉,不管大学毕业还是小学毕业,学习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一山可比一山高


首先,我就是学习机械的,也是毕业一段时间了。

关于为什么技术工人和工程师这么难找,我想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谈。

首先:工人的工作不被更多人认可,得到的报酬和付出不成正比。说轻点就是工人真的不挣钱。我在企业实习的时候,有过挺长一段时间和机加工人在一起学习。偶然看到过他们的工资,说真的,在这样一个城市里,他们的工资真的不高。我问他们为什么不辞职呢。他们说的话我真的无法反驳。他们说:他们会的技术到哪也挣不了更多的,家庭和孩子的牵挂走不了。说到这里,工人真的是无奈,不干有人会去干,可是会的技术不能够挣的更多,还有家庭的重担,怎么去反抗呢。技术工人和工程师,都是一个需要时间去积累,去打磨才会变得更优秀的工作。很多企业不愿意掏钱,只想让人干活,自然是很难找到人,招到了也留不住。

第二点;工人工作环境真心得不够好。我所看见得,工作环境确实不够好,工作时间长,工作任务量很大。工人们承担着很大的压力,还面临着工资被扣。领导不会关心工人会怎么样,只会要求工人加快进度,高质量完成加工的活。这本来就不公平,也是没有尊重技术工人。我和很多师傅聊天,大家对工作都是不太满意的,未来生活忍了。没有一个师傅愿意孩子技术做技术行业,都觉得很辛苦,不赚钱。我们国家一直强调“工匠精神”可是现实生活中,没有看到多少对技术的尊重,导致社会对技术的偏见,特别是制造行业。我们应该看看德国,熟练的技术工人的工资是很高的,在我们国家,虽然有转变,但是现在还是很难看到。

第三点:整个社会太浮躁,压力过大了。我的很多同学都转行不干机械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工资水平太低了。所得到的远远不能够支撑自己的未来。互联网,软件行业的高工资,让更多人的投入其中,不在钻研技术了。

综上,确实很难招聘技术人员,很多人不愿意干,也是无奈之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