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师恩

难忘师恩

好久没有见王老师了,今天终于有机会与他还有几个同学坐在一起小聚,开心的笑容挂在脸上,激动的心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纷飞的思绪一下飘回到从前。

记得上初三那年,我们新来了一位班主任,他的名字叫王海涛,中等身材,衣着朴素,目光炯炯有神,一眼就可以看穿你的心思。据听说,王老师对学生的管理、要求特别严格,不管多调皮的学生都被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育得心服口服,甚至对他很崇拜。

作为毕业班的班主任,面对离富县县城偏远、落后的南道德乡初级中学,历年的中专升学考试挂零的这种现状。有谁知道他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有谁知道他在创造奇迹?有谁知道他背后要付出了多少倍的艰辛?

王老师教我们数学课,他讲课抑扬顿挫,语言精炼,思路清晰,从不拖泥带水,又不乏诙谐幽默的趣味性。同学们个个听得聚精会神,专心致志,至今还记得他在上函数的概念这节课时的情景。他不停地打着手势,声音忽高忽低地讲着,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存在两个变量x和y,对于x每取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

刚开学几天,就进行了一次数学测验来摸㡳。这次测验中,我的数学考了96分,他似乎怀疑我的成绩,于是叫我到办公室以探虚实。办公室里他挑了几道难题,一道一道地问我为什么这么做,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了所以然。他满意地点点头,严肃的表情露出了一丝微笑。从此他对我非常信任。

难忘师恩

人心总向弱者。由于我是住校生,学习踏实认真,成绩也不错,有考上中专的希望。但和班里其他几名学习好的同学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要考上中专,还没有十分的把握,得要好好地努力。所以王老师对我的学习与生活更是无比关心。

对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住校生而言,睡的是通铺,过的是一瓶咸菜和开水泡馍的日子,而那开水是什么开水?可以说是一杯水淀半杯泥;宿舍的窗户糊的是白纸,风吹雨淋几天就成了破洞,连块玻璃也见不上,特别是到了冬天,晚上简直冻得无法入睡,哪有心思学习。 而我这时便成了王老师家里的常客。每天晚饭时间,老师家的小孩便到教室叫我吃饭。每当我吃到热乎乎的饭菜,特别是能喝上一碗热乎乎稀饭,心里别提有多暖和,晚自习下的又早,为了胜券在握,王老师叫我在他家再学习一个小时后回宿舍休息。

在他家学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当我做数学题时,一旦不小心做错了题,他就会第一时间发现,厉声问道:“这道题咋做?”吓得我浑身打颤。原来他就站在我身后看着我做题。由于粗心导致的错误,我在心里告诉自己,下次一定要细心,千万不能再错。由于方法不正确导致的错误,他便给我仔细地讲解。为了让我能安静地学习,他竟然管着不让自家的小孩说话,当时我的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不知是一种什么滋味,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是谁都会感动。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力争考上中专,不能让老师失望。

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动物,就是一块石头也会被捂热。那时我在想,我一定要记住老师一家人对我的好,将来等我有出息了,我一定要报答我的老师,我的恩师。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班参加初试预选上5名同学,预选上后还要再复习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参加县上的复试。在此期间,他从不因为再有5个同学听课而敷衍了事。他很认真地给我们查找资料、精心地出题,耐心地把蜡纸放在钢板上,一道道地刻题、印题。印题时常常给衣服粘上一些印油,洗也洗不掉。他一人辛苦还不够,师母也帮忙给我们刻题、印题。在只有五人的课堂上,他依然讲的津津乐道,神采飞扬。

转眼间一个月的复习结束了,王老师带领我们几人参加县上的复试,这是决定人生命运的一次考试。那时的交通十分不便,南道德乡到富县还不通班车,道路崎岖,上下坡的弯道很多,非常难走,他费尽周折,给我们联系交通工具。来回途中,在他家吃住,也许是他的爱心感动了上苍,云都在落泪,考试的前前后后,天一直在淅淅沥沥下着雨,可我们的心里却充满了阳光,我们的世界却是晴天!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终于,分数线出来了,我们五人当中四人考上了中专,我乃其中之一,这对于我们南道德初中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父母经常给我说:娃,你要记住老师对你的好,更要记住王老师的好,没有他,就没有你的今天。”是的,他付出了许多许多却不曾记得,而这点点滴滴我却永远铭刻在心。这些话不用父母叮咛,我自然懂得,因为人要有情有义,至少要懂得感恩。

王老师不仅关爱着我,班里的每一名同学都让他操心。所以喜欢、崇敬他的人不至我一人,记得在最后的毕业留言册上,有一栏填写我最崇拜的人,许多同学都填了“班主任”三个字。

在一个人一生的经历中,总会遇到有些人,有些事,对你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我而言,其中之一就是王老师,我的恩师,他对我的关心远不止这些。他是一盏明灯,驱散我心中的黑暗,为我带来光明。他是我走向成功的阶梯,默默地付出,却毫无怨言。他是我心中的一座大山,高耸而威严......

难忘师恩

作者简介:王锦丽,富县人,70后,教师,业余喜欢写点文字,感悟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