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建设地铁城市门槛提高,GDP要到3000亿元以上,你所在的城市可以建地铁吗?

夜晚吹冷风



一、现状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形势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工作作出部署,进一步提高我国地铁建设审批门槛:

1、地方财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0亿元以上;

2、地区生产总值从1000亿元以上大幅提升至3000亿元以上;

3、市区常住人口在300万人以上。

胡兄所在城市—长沙2017年统计数据如下: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3.29亿元;

2、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0535.51亿元;

3、年末长沙市常住总人口791.81万人。

长沙作为中部崛起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也是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完全是符合国家城铁建设标准。

事实上,截至2017年8月,长沙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3条:长沙轨道交通1号线、长沙轨道交通2号线、长沙磁浮快线;

长沙轨道交通在建线路共有4条(段):3号线一期、4号线一期、5号线一期、6号线中段。

二、地铁城市门槛提高的原因

国家为什么提升地铁城市门槛,其实这在文件中早已有解释:

正如意见指出“部分城市也存在规划过度超前、建设规模过于集中、资金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科学编制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严格落实建设条件,有序推进项目建设,着力加强全过程监管,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模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建设节奏与支撑能力相适应。”

归纳下来以下几点:

1、经济性客观要求。

地铁的运营,必须有强大经济基础做支撑,如GDP、人流量。但许多城市由于经济未达到标准,修建地铁只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而且,据数据显示,地铁盈利能力并不佳,从单线路看,目前我国除北京地铁4号线、北京地铁机场线、上海地铁1号线等个别线路外,几乎全部亏损;

2、风险管控的要求。基建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历史上,城市轨交主要由政府投资,而近年来,**债务风险已经极大,甚至超出当地收入百分之几百。严格控制债务风险,已经成为重点管控的对象。

总得来说,城市地铁修建门槛提高是很正常的,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

一家之言,欢迎大家关注/留言,谢谢。

胡兄,一名商业、互联网观察者。


胡兄频道


作为一个理智的市民,我认为修建地铁当以量力而行,而非攀比。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为了和邻居炫富,贷款买下了200万的豪车,而你存款只有20万,每年收入20万,就算是免息贷款你也得八年的时间还款,这期间你还要为了车子的保养苦恼,为何要这个面子?

假设当初你没有买这台豪车,而是花在能够升值的地方,一年之后你的年收入达到40万,这样的压力将会大大缩小不是吗?
我所在的城市是湖北省襄阳市,


不管是申报地铁的老门槛还是新门槛都达不到标准。原因是市区人口不足300万,全市人口只有六百万的内陆城市到哪去找些人来填充市区?

虽然襄阳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中国汉江流域第一大城市,也是中西部地区同类城市经济三强,但仍然不达标。我们本地人为之都很乐观,对地铁并没有多大兴趣。情愿将修建地铁的钱花在改善民生问题上,不管是修路架桥还是修建广场公园,这些我们都是强烈支持!
曾经襄阳规划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总里程接近200公里,按照相关城市每公里6-8亿的造价计算,保守估计襄阳需要支出一千亿以上。

全市财政收入排在湖北省第二位,但是市区人口要达到三百万预计还需要三到十年时间。


民间查访专员


这个政策一出,很多城市的地铁项目都要凉凉。


根据新的政策,地铁建设需要满足3个条件:


  1. GDP 3000亿元以上

  2. 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人以上

  3. 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0亿元以上。


而据统计,此前已经有43个城市已获得地铁建设批复,其中不符合“申报新轮建设规划条件”的城市一共有14个。


有些是GDP不达标。


比如乌鲁木齐2017年GDP为2743.8亿元,低于3000亿元的最低标准。而根据之前的数据,乌鲁木齐规划了4条地铁线,总投资680亿元。而2017年乌鲁木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只有400亿元。


同样的情况发生在兰州。兰州2017年GDP为2523.5亿元,比乌鲁木齐还少。而根据之前的规划,兰州地铁规划了5条线,总投资1220亿元,而兰州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才223亿元。与此同时,兰州城区总人口才251.26万人,也低于最低300万人的要求。


可以说,这3条标准,兰州一个都不满足!


(下图为兰州地铁规划)



呼和浩特2017年GDP为2743.7亿元,不满足3000亿元标准;其城镇人口也只有215.17万人,远远不足300万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201.6亿元,也不到300亿元;和兰州一样,三个标准无一达标。根据此前规划,呼和浩特规划了5条地铁线,其中1~4号线总计投资就高达约700亿元。



包头有两项条件不满足:2017年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37.6亿元,远不足300亿元;同时,包头市区常住人口也只有189.36万人,远远不足300万人。而根据之前规划,包头两条地铁线的投资就高达300亿元。(下图为包头地铁规划)



洛阳则是卡在了人口规模上——2017年该市市区常住人口219.16万,不符合新标准。根据此前规划,洛阳要建设4条地铁线,其中1号线、2号线总投资就高达310亿元。



南通和洛阳相似,2017年市区常住人口只有235.4万人,不符合新标准。根据此前获批的2条地铁线,南通计划总投资397.13亿元。而其长期的规划到了4条线。


还有省会城市福州,城区人口只有250万,但总计规划了高达14条地铁线。但可笑的是,福州地铁客运量仅为20万,排名全国地铁城市倒数第二。(当然这和福州开通的地铁线少有关系,不过从客流强度指标来看,福州也排全国倒数)


还有一些大城市,也很尴尬,比如抢人大战当中最凶猛的西安,虽然GDP、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人口规模都达标,但政府债务率不达标;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昆明、沈阳、哈尔滨、贵阳这样的省会城市。


孔方财经


个人认为和人口密度有关系,一个城市如果人流量比较高,或者,固定人口比较高,才有必要建地铁,如果,没有人,那么建了,有什么意义?所以,最基础的事一个城市的人口,其次,是这个城市的吸虹效应,如果,没有流动人口,说明,流动性不大,工作地点固定,也没必要,最后,就是地方的财政收入,以及地方的政府是否,对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如果,经济不高度开放,各种税收,导致创新型和创业激情不高,那么,整个城市的激情偏低。一般省会城市都具备,毕竟一个省相当于一个欧洲国家。


湖南-亮亮


看市区人口怎么界定。就像地铁和轻轨的区别在普通人看来没有那么明显。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实现网络化才是质的飞跃,一两条线路未必是变更性的。其实城际铁路或者市域铁路有特殊有事,尤其是连接中心城区和远郊区县,不同的城市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只要运营实现公交化,一定会大受欢迎的。只是没有独立路权的有轨电车是个什么鬼,为何如此大行其道,将来体验之后再发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