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風險劇增 貴州茅台或連續跌停|燉股者說

燉股者說第一回

客官,請坐,請上座!

歡迎來到燉股者大本營。在這裡,你將看到一個個衣著考究外表光鮮的尤物,被煮熟燉透之後,究竟是什麼樣的成色。

沒錯,這一回,我們燉的就是榮登股王大寶的貴州茅臺。

外部风险剧增 贵州茅台或连续跌停|炖股者说

外部風險劇增 貴州茅臺或連續跌停||燉股者說

本期燉股者:玉面飛狐 策略老鳥 正經哥

文字整理:方小雅

……

策略老鳥:貴州茅臺兩三百塊錢的時候,我認為它貴;漲到四百的時候,你想騙我買,不買;等漲到八百塊錢的時候,我對它的判斷就變了,哇,這個公司是好公司。為什麼呢?這個時候,你的邏輯已經產生了變化。為什麼很多機構願意買茅臺,願意買五糧液,願意買恆潤醫藥?因為這些公司,不管成長性怎麼樣,確定性是很強的,而確定性是去槓桿過程中買入股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正經哥:你認為它的確定性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策略老鳥:首先,我認為它還是有剛需的成分。這個剛需有的時候就是我們講的消費升級。記得八四年的時候,差不多十五塊錢左右,買了一瓶。後來回家跟我爸我哥喝了。又過了幾年一看,那酒已經值好幾十萬了呢。如果知道值這麼多,我爸肯定第一個不同意。現在米價都漲到十幾二十塊錢了,茅臺酒一千多塊錢,對於多數人來說,家庭也好,朋友聚會也好,喝個一兩瓶,已經不是一個奢侈的消費了。

第二,這個酒呢它是有定價權的。消費有一個特徵叫做兩頭大,中間小。就是說,中國現在有錢人多,賣了房子的,房子被徵收的,這些人大把的錢,他們不在乎這點錢。別說一千多塊錢,三千五千的都是小事一樁。另一頭,是現在還很苦逼,當房奴的那幫人,可以喝便宜一點的酒,比如說二鍋頭。順鑫農業、涪陵榨菜為什麼漲得這麼好?就是有定價權,或者說有廣泛的消費基礎,我講的確定性就在這裡。從銷售來講,跟普通的商品銷售的渠道為王不一樣,他是產品為王,絕對的賣方市場,業績是有保證的。所以當茅臺漲到八百塊錢的時候,這些東西沒準成為了你買入的理由了。

我不是說要去買茅臺啊。我是說你買入一隻股票,從懷疑到認可,到你決定要買,這個過程當中,你的估值標準會產生變化。這個公司還是那個公司,這杯酒還是這杯酒,它的味道還是那個味道,它沒有產生多大的變化。但是你買入的標準或者不買的標準會產生變化。

這是對你情緒判斷的影響。

正經哥:貴州茅臺是國酒,還被打上了液體黃金的標籤,你說的確定性也都存在,所以它成了高端酒的龍頭代表,確實有定價權。但是目前的問題之一是,你的這個基本面,究竟能不能支撐起這麼高的股價?你一個酒廠的市值,就已經佔去了整個貴州省GDP的近90%,究竟正不正常?

玉面飛狐:酒是好酒,公司是很好的公司,這個沒問題。我覺得,茅臺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不來自於公司本身,它是來自於別的地方。第一,茅臺酒用的是赤水河兩岸的紅高粱,產量是有限的——不可能說兩岸的紅高粱的產量是無限的。產量有限對應的市值就是有限的。市值不可能無限地增長下去。那麼在產能有限的情況下,對應的市值從一千億漲到兩千億、四千億都沒問題,但是到了6000億、8000億甚至上萬億,那就越來越誇張,越來越離譜了。

第二,從外部來看,茅臺的問題在於,大多數老百姓對它的認知並沒有改變。一說茅臺,大家就都認為他是跟公款消費、高端商務、甚至跟賄賂——就是說跟一些不太可言說的東西連在了一起。以前的袁董事長一直在跟外界說,茅臺是一種大眾消費品。但是這個話說的,起碼我就不信。我真的沒有認為茅臺是一種大眾消費品。但是一段時間茅臺所有的高層都在強調這一點,強調要賣茅臺系列酒。但是在茅臺整個的銷售構成中,系列酒的佔比實在是太低了。我認為茅臺酒的高價,無非就是您剛才講的有定價權,有剛需,另外現在還有一部分就是說,有些人在投機。它已經從一個產品變成一個金融品了。參與的人認為今年買了明年賣,可能中間有獲利價值,我認為越到了這種程度風險就越大。

另外,從全國來看,全世界來看,在我們的發改委對行業的定位來看,白酒行業定位是什麼行業呢?限制性產業。我們發改委確定了白酒行業是一個限制類行業。限制類行業就是說對產能等各方面有限制。因為它是一個農業消耗品,是糧食消耗品,是高耗糧的;而我們卻是需要大量進口口糧的人口眾多的國家。但是恰恰相反,在限制類行業裡面,我們做出了中國最牛逼的公司,市值增長那麼快的公司。這其中還包括像洋河,雖然各方面知名度比茅臺差一個檔次,但是洋河現在的市值比寶鋼的市值都高。你可以講是我們中國的文化啊消費啊產生了白酒熱。但是我們反過來講,我們能在一個限制類產業裡面做出這樣來,是一個悖論。糧食安全在中國來說其實是一個最大的問題,已經到了一個非常緊迫的階段。這些年隨著進城務工人員越來越多,土地撂荒的問題嚴重上面又加上了嚴重。一方面是大量的人員不從事農業工作了,產量少了。另外一方面比如說白酒這種高耗糧的產業還在不停地發展。

所以我覺得茅臺從公司來講不存在任何問題,但是外部來講,某一天政策發生變化或者加碼的時候,忽然發現這些風險已經聚集很高的時候,連續地來上幾個跌停並不是沒有可能。一個是政策環境,一個是行業自身的。所謂的政策環境就是國家公佈的商務消費,這個確實是有現實的例子。

前不久我一個朋友還講,他在一個能賣真茅臺的超市裡發現,就像我們突然說買一瓶兩瓶喝喝的很少,大部分來買的客戶都是集中性購買的。都是幾箱幾箱地買。所以他說這個消費層絕對不是說一個大眾基礎性的消費。而政策對集中性消費這一小撮人的影響是很大的。這裡面就有一個安全邊際的問題。

正經哥:無論國際大氣候還是國內小氣候都決定了,三公消費的限制力度肯定會持續加大。回想2012年前後,當時的塑化劑風波和醉駕入刑等的影響都很大,但是誰都比不上“八項規定”的出臺。好傢伙,基本面上,大量的庫存積壓,大量的打折促銷,不僅公司業績受影響,那些參與囤積炒作的人損失也很巨大。股價更不用說了,印象中是從260多元吧,一路晃晃蕩蕩地跌到了100出頭一點(現在除權後是65.98元),你看看,這當中可以折算出多少個跌停?

目前來說,800多的股價,上萬億的市值,集聚的泡沫和風險確實已經很高。一旦過熱的市場情緒有所轉變,或者像你所列舉的外部風險突然加碼,加速出逃,多殺多,連續跌停等極端情況就都有可能出現。

在我看來,不能支撐這個高估值的因素,還在於它本質上就是一個消耗品,不是國家的戰略方向,也不是產業和技術方向,既不能影響整個社會的生活方式,也不能帶動更大的產業鏈——它的產業關聯度小,產業集聚效應差,市值佔到了一個省的八九成,能夠帶動的卻只有一個茅臺鎮。它也不像老乾媽涪陵榨菜可口可樂那樣具備大眾化的大基數的消費需求。所以政策激勵和超級擴張基本上都跟它沒有太大的關係。它的天花板很明顯,就橫在那裡。

策略老鳥:這說明反腐工作還是任重道遠啊……大傢俬下里也交流說,判斷大盤中期見底的標誌就是:茅臺不來個跌停,大盤肯定不見底。邏輯是什麼呢?第一,其它優質股票的股價降下來了,安全邊際大了,我就可能賣掉茅臺去買它了——把資金從安全邊際比較低的品種上轉移到安全邊際比較高的品種上。

玉面飛狐:茅臺從內部來說它純粹是一個機構博弈型的股票。在裡面的公募私募體量都很大。機構博弈型的股票一方面價格比較穩定,只要故事邏輯在,不發生變化,就會比較穩定。但是反過來,機構博弈有一個比較大的缺點是,稍微有一些風吹草動,就會多殺多,就是比誰先跑得快,誰跑得快誰就是贏家。機構跑起來速度都很快,不帶猶豫的。

……重要的還在於,你目前漲得太高了,你已經成了一個靶子。去年年底的時候就有一個軍工研究員說,茅臺一家公司的市值幹倒了一個行業。尤其現在說用一瓶茅臺就換一個芯片,已經成為一個金融產品,屬性跟已經漲到天上的房價有點相像……。

還有一個問題。前段時間碰到一個朋友,談到茅臺的市值,他說,中國人做的不夠好的一點是什麼呢?對自己健康的重視程度不夠。世界衛生委認為我們在禁菸和禁酒兩個方面做的是最差的。以前做得最差的是俄羅斯,但是你現在去俄羅斯看看,高度酒幾乎都沒有了。正常的情況是,高度酒必須憑身份證購買,一看是未成年人絕對不允許賣。其二,高度酒絕對要在專營的地方,不可能隨便一個超市都能買到,而且晚上九點以後就沒有酒了。現在俄羅斯的人均飲酒量已經從以前整個歐洲的最高下降到歐洲的低端水平了。

反過來講,我們中國在煙和酒方面,這哥們覺得,國際社會一直批評的聲音比較多。你看我們香菸的廣告,在國外上面都會畫上比較嚇人的圖畫,而我們的煙上沒有。酒,一樣的。他認為我們政府在禁酒這方面做得比較差。我們小朋友現在出去買個酒也沒有問題。而且我們現在高度酒隨便買。如果將來這部分我們也跟國際接軌,人的健康意識也提了起來,這對茅臺就是一個較大的風險。

現在一些網絡文章,鼓吹中國人喝白酒對身體有好處,然後下面開始說,喝醬香型酒可以治胃病,治腫瘤,那就沒法往下看了,再往下看那就白酒什麼都能治了。

所以有一個哥們兒說了,隨著科學的發展,茅臺的價格也會下跌的。而且,全世界消費白酒的基本都在國內,出口量很少。韓國和日本都是以低度酒為主,高度白酒主要還是在中國。

但是其他酒業類的同類公司,基本都是全球性的產品配置。唯獨茅臺就在我們這個小區域內,市值卻遠超其他酒類公司。所以看空的邏輯就在於認為這個基礎不可能長期存在的。

正經哥:不過,茅臺的新董事長李保芳就認為茅臺不愁市場也不愁效益,2019年營收目標是一千億,17的是500多億……。

玉面飛狐:巴菲特說過一個很好的名言,原話是怎麼說的我忘了,大意是,越是這樣的公司,你越應該換一個什麼樣的領導呢?就是沒有什麼想法的領導,踏踏實實慢慢積累的領導,對於公司來說是好事兒。如果換了個特別有想法的領導,對於公司反而是災難。

現在茅臺被硬著頭皮推到上萬億市值了。那些在裡面的機構,從低往高推,也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也承擔著巨量的成本在裡面。但是,對於還在外面的散戶和機構而言,那是敬而遠之;無論你怎麼忽悠,使用了渾身解數,別人仍然只是看看而已,基本上不敢去接盤。

那些在裡面博弈的機構,會不會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或者說,內心裡,還是有些恐慌吧?這一點,他們自己應該是最清楚不過了。……一旦有個風吹草動,它來個連續跌停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

【聲明:正經社原創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違者必究。燉股者觀點和分析,謹供參考;投資者如若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