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有的高考生復讀兩年的行爲?

白衣勝雪8119


高考復讀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並且在有的省份高考復讀甚至成為了常態。

比如,河南省2018年的考生人數是90多萬,其中每年就接近30萬的高考復讀生,很多考生之所以選擇復讀是一種無奈之舉。

在選擇復讀的考生之中,確實有一部分考生是因為盲目的追求名校,盲目的追求所謂的高學歷,但是大部分考生之所以選擇復讀,其實是一種理性的選擇

從理論上來說,只要自己足夠的努力,畢業於哪個院校對於自己的職業發展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但是,實際的情況是不同的畢業院校,就意味著不同的資源和機會。考入985院校,或者是知名的211院校,不僅意味自己可以接觸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並且在升學和就業的時候也會擁有更多的機會。

對於能力更重要還是學歷更重要,這個問題其實是老生常談的一個問題,知名企業在招聘的時候,已經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

當然是首先是要有學歷,再談論能力的問題。

之前,網上流傳著一個採訪視頻的片段,某知名企業的人力資源總監,在談到校園招聘的時候,會把985院校畢業生和非985院校畢業生的簡歷分開放置,在招聘會結束的時候只帶走985院校畢業生的簡歷。

這種歧視其實並不是什麼秘密,也並不是什麼個別的案例,知名企業傾向於去名校招聘也並不是什麼新聞。

一些知名的互聯網企業都宣稱自己看重能力不看學歷,但是去認真分析一下這些企業員工的畢業院校就會發覺,他們不是不看重學歷,而是學歷是一個最低的門檻,當然他們看重的是能力,但是如果你達不到學歷要求,沒人會看你的能力。

如果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考慮到實際的情況,高考成績不理想,而選擇復讀一年,對於有的考生來說,可能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甚至若干年之後,再回過頭來看當時的決定,也會覺得是一項正確的選擇。

之前,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其實上大學就像坐火車一樣,清華北大就是軟臥,重點大學就是硬臥,普通大學本科什麼的就是硬座,專科職校的就是站票。等火車一到站,所有人都要下車。那時候就看自己本事了,誰會看你什麼票啊。

現實的情況是,清華北大和重點大學以及普通院校和專科,

坐的根本就不是一輛車,在畢業時候下車的地方也是不同的。

努力和奮鬥當然沒有錯,而殘酷的是有些時候你努力的重點可能只是別人的起點。普通院校的畢業生在畢業時候,期盼的能有一份養活自己的工作,名校的學生想的是那個工作待遇更好更有發展前景。經過3---5年以後,普通院校的畢業生終於有了工作經驗,開始嘗試跳槽到知名企業,而名校的學生可能已經開始想著創業。

所以,對個人而言,如果拿出一年或者兩年青春時光復讀,為了是拜名師、追求心慕的專業,為了有一個好的起點,真的可以理解。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復讀,在決定復讀的時候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基礎、目標、學習習慣等綜合考慮。

期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十點深談


以社會整體和高等教育整體的視角來看,高考後復讀,特別是復讀兩年或者兩年以上,並不是一個值得提倡的行為,畢竟,優秀的大學是有限的,資源是稀缺的,不可能滿足所有人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要求,而復讀,多數時候是希望爭奪優質資源的行為。更何況,各個層次的大學和學科,是為了滿足不同潛力和層次的學生需要而設置的,每個人的稟賦是有差異的,不同的人,興趣和擅長也是不同的,不可能也不應該用唯一的一條標準去衡量。有活力的社會,必然是一個具有多元選擇的社會,也應該有多元的標準。

同時,從個體的角度而言,發掘自己的潛能,追求更好的人生,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是正當且值得鼓勵的行為。而且,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也是個體發展的重要自我需求。從這種意義上講,對於有潛力且沒有得到充分體現的高考學子而言,復讀是一個有價值的行為,並不可簡單否定。

在我看來,復讀本身並無問題,重要的是,復讀是否有益,是否值得。如果自身的潛力並沒有得到合理挖掘,自身的能力並沒有在之前的高考中得到充分體現,那麼,復讀或者再次復讀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這不但可以促進自身的發展,對社會的整體福祉往往也是有益的。當年的馬雲,可能正是由於復讀了兩年,並因此獲得上大學的機會,進而才有機會創立後來的阿里巴巴,實現自己的同時,也為國家和社會做出了重要貢獻;如果他當年沒有復讀兩年並上大學的機會和行為,或許後面關於他的一切,都不會是現在的樣子。

在現實中,我們常能看到有高考發揮不佳的學子,復讀後獲得不小的提升,升入自己理想的大學;我們也能看到,也有人復讀一年,乃至兩年三年,並沒有獲得多少實際的提升,那就是浪費資源浪費光陰的行為,無論是對於整個社會而言,還是對於當事人而言,都是得不償失的。

因此,復讀並不是一件對任何人都合適的事情,需要根據個體差異審慎抉擇。高考有自己的規律,適者生存這個道理在高考中也是適用的。如果在復讀一年後,並沒能發現自己有潛力或者說有能力在高考中做得更好,那麼,再次復讀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實際上,經過兩次高考依然考不好,可能已經證明了並不太適合高考,除非有特殊原因,否則,在多數情況下,再次復讀並不應該作為第一選擇,也多半不是最佳選擇。

總而言之,復讀可以,復讀兩年則需要審慎抉擇。除非依然有強大的復讀動力並認為還可以做得更好,否則,不建議再次復讀。


風雨燕園之百二十載


一、復讀是一種勇氣,復讀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是一種實力!有志者事竟成,如果有學子真的不服,對目標非常明確,意志非常堅定,信心非常充足,家裡人又支持。那末,復讀多少年為夢想而奮鬥,都是他人的自由。與旁人無關。望黑嘴們留下口福。代全天下刻苦努力復讀的孩子們向素質名嘴說一聲:謝謝了!




二、忍住不復讀,也是一種睿智。因為在適當的年紀,做適當的事,也很重要!

如果沒有達到上述第一點的那些條件,就目前成績找一個合適院校,找到可以學以致用的專業,早日學成歸來也未嘗不是一種幸事。

人生如沙漏,時間去流沙。在你我不經意之間,人生就已又過了大半...人的時間生命是寶貴的,人的黃金奮鬥時間更寶貴!!!




三、進入大學的孩子們,請勿忘繼續拼搏努力,珍惜大學時光,做個有理想的人,併為之努力!

希望即將步入大學這個象牙塔的學子們,勿忘高考刻苦銘心的奮鬥拼搏。繼續發揚刻苦學習的優良作風,同時多與人溝通交流,多與社會逐步接軌,少玩遊戲,少吹牛打屁浪費時間生命。做個有理想的人,併為之努力!


比如我,身處社會大學,我的理想是努力做一個能夠傳道、授業、解惑的人。我想,每多幫助一個人,我就離理想更近一步!所以我每天都會擠出一段時間,來幫大家解惑答疑。

堅持有針對的答疑,做最真實的分享。喜歡請點擊關注和分享!


職場人生規劃師


實在不提倡。

個別沒有發揮好,或者有潛力可挖,復讀一年也罷,但復讀兩年,實在有點過了。

近幾年受高考狀元的炒作,985、211的影響,很多考生不是為讀書而讀書,而是為上學而上學。

這反映出學生:

1,沒有自已的人生規劃。

不知道自已喜歡什麼,幹什麼,愛好什麼。沒有自已的職業規劃。完全是為了名校效應。是為了得到好工作。

2,不能做自我認識。

不能正確認識自已到底有多大能力,勉為其難地求名校。

3,高考是人生的一段,不是全部。

高考不能決定你的全部命運。笑到最後,才是勝利。

4,不知道各人的機遇和運氣是隨時變化的。

從高考來說,你保不定復讀時考的內容,高考政策有變化。從就業來說,有些專業因兩年的時光,有可能從稀缺就到飽和了。

5,執著是一種正能量,但固執就是一種心態問題了。

在學校裡,你的成績是一切,但到社會上,你的能力是綜合表現。雖然名校能提供更多的機遇,但不能保證以後一帆風順。如要幹某種事業執著還有可能成功,但復讀過於固執,就有點不識時務了。復讀,就是重複,沒什麼價值,最後是否成功,也還未知。

個人看法:復讀一年尚可,復讀兩年,不太提倡。


左析右洞


高考復讀一年的學生非常普遍,主要原因有兩方面:第一、因為生理心理原因發揮失常;第二、因為志願填報問題,沒有被理想中的學校錄取。

復讀兩年的情況非常少見,不過也是客觀存在的。我的一個同事的女兒就復讀了兩年,終於上了一個二本學校。

下面我談談復讀兩年的看法。

第一、學生具有自己的理想,併為自己的理想而執著追求,有這種精神的人,將來在工作中一定大有作為。

多數學生高中階段,已經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比如:青青的理想是二本,但是兩年高考都差一點,選擇二次復讀。聰聰的目標是醫學院臨床專業,但兩次落榜。他們都選擇了第二次復讀。

第二、這樣的學生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很強,抗壓能力特別強。第二次復讀,來自家庭、親戚朋友、同學方面的壓力特別大。家人和親戚朋友大多心疼孩子,高中生活如煉獄,希望早點脫離苦海;同學們一個個都去了大學,我還是個高中復讀生。但是,我年輕,我有自己的目標和理想,不達目標不罷休,我為自己而活,不在乎別人的看法!這些東西支撐著ta繼續第二年復讀的“煉獄”生活。

第三、年齡偏小。有的孩子五歲就進入小學,比其他同學年齡小一歲,兩次高考沒有考好,但年齡不大,選擇復讀兩年。


建議:家長千萬不要鼓勵和動員甚至是強迫孩子復讀兩年,要充分尊重孩子。20歲左右的孩子三觀已經初步形成,有正確的判斷能力,他們的選擇也是基本成熟的。從客觀講第二年復讀漲分潛力不大,反而容易導致心理問題。

最後,祝福每一個學生都有美好前途。🌻🌻🌻🌻🌻🌻🌻🌻🌻

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見和建議,歡迎在下面留言和評論,我感激不盡!


平淡是真oymlq


對於高考復讀的行為,我有點想法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高考為什麼要選擇復讀。我經常接觸一些高考的考生,在整個高考期間,很多考生都不清楚自己即將面對的高考意味著什麼,有些孩子把高考看得太重,有些孩子對高考不以為然。

其實,高考就是人生中一個起跳板,跳到了好的平臺固然是好,跳不到也只能繼續努力。這裡說到復讀,復讀相當於給予的再一次選擇的機會,這個機會也是有風險的,它也具有很大的未知性。

我們說,為什麼有些人選擇復讀,我更願意告訴這些尚未更事的孩子,復讀不是為了高考,而是為了給予自己一次機會去選擇更好的世界和環境。

每個人所能接觸到的世界都是有限的,所以每個人都想接觸到更好的世界和更好的人。而高考就是一個能讓大家接觸到更好世界的平臺,因為一時失手或者身體原因而在高考中名落孫山的人也不少,這些人會選擇復讀。但是不是說人人都應該去復讀,而是應該根據自身的情況慎重選擇,畢竟一年的時間,可能會讓你落後於你的同齡人太多。

當然,有人會問,如果復讀一次過後,再次考不到想要的學校怎麼辦?有些人會選擇二次復讀,或者三次復讀,直到考到為止。實際上,當你二次復讀的時候,更應該考慮的是,自身是不是學習方法不對,是否還有必要在無限期的復讀中耗費時間和青春。

我也很理解那些在高考中苦苦掙扎的人,理解那些不甘於去讀一個普普通通的學校的孩子,也理解那些嚮往著高等學府的學子,但是很多時候,二次復讀可能並不會帶給他們想要的生活。前面說過,高考只是一個平臺,通過這個平臺看到更好的世界固然是好,但路不僅僅是一條。


教育面面觀


復讀一次的同學是常態,復讀兩年的同學是變態。

確實很浪費時間的一種行為,這種同學家裡肯定也不錯的那種。家裡很有錢的也不需要通過高考來證明什麼,或者說有一個好的前程。

當然,這種人是很少的。

但是,從人生的長遠看,如果考上了名校,或許也是值得的。現在的普通本科大學生為了有一個名校背景,很多人會去考名校的研究生,非211.985不上。為了這個目標,甚至會去2戰,乃至於3戰,4戰,5戰。


但是,復讀兩年還是上不了名校,那麼就是單純的浪費了兩年時間,普通本科一本還是二本區別不大的,花費兩年時間上一個普通一本院校也沒有一點價值。

復讀2年,相當於高中讀了5年,有時候真正的天才就是路不一樣吧。

我高中時有一個學生,復讀3年只為考上一個一本分數,最終也沒有實現這個目標。

我還見過大學讀了3年回去復讀的,只因為想換專業。

別人的看法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到底認為這值不值,多諮詢有文化的人,做好你的人生規劃,把職業道路選擇好。

不得不告訴的是,通常身邊的人都會極力反對,如果你確定二次復讀,一定要做好父母的思想工作。

如果有疑問,可以諮詢我。


高考志願填報c2018


一個人有執念,併為之堅持不懈,其實也是可敬可佩的,要看是為什麼要復讀兩年,象美術生復讀,我就看到多了,不想被其它學校或哪個學校的美術系、環境設計、工業設計系等等錄取,一心就想考入九大美院,將來成為一名非常棒的藝術工作者,選擇復讀,因為美術藝考真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所以復讀兩年參加三年高考,這真的需要很強的心理及身體承受能力。最終也有不少美術藝考者經過多年復讀錄取中國美術學院,心想事成者。這算真正是應了“梅花開自苦寒來”這句話。

其它普通高考者復讀兩年,還是要看實際情況,高考每年有變化,遇上教材改版你還必須適應新的變化,然後就業前景也是一年和一年有不少不確定,不能百分百保證自己成績逐年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復讀一定要自己估摸好!


小瑤奶奶


家裡有條件,復讀兩年,只要是一直在進步,一直在努力,沒什麼不可以!

復讀三年,無論是否考上好的大學,都基本已經耗盡一個人這一輩子的進取精力!好大學是拼了命考上的,能不能跟上很有問題,不好的大學對這個人是毀滅性的打擊。

所以就我看來,復讀兩年是極限,畢竟現在的大學沒有那麼難考。


老狼的花花世界


對於當年高考失誤比較大的考生,復讀實際上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用一年的時間把知識重新梳理,再多給自己一次機會!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復讀等於耽誤了一年的時間,現在就業形勢一年不如一年,耽誤一年可能對自己將來的就業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復讀一般就是一年,要讀兩年浪費很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我覺得有些得不償失,選擇復讀的畢竟是極少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