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官服上的刺繡

明清官服上的刺繡

明清官服上的刺繡

在中國古代的服飾制度中

最能反映封建等級制度的

要數文武百官的官服

明清官服上的刺繡

透過這些形形色色的花紋圖案

能夠看到古代官吏等級制度的縮影

明清官服上的刺繡

補服是一種飾有品級徽識的官服

或稱“補袍”或“補褂”

明清時期的官員所用的補子

都是以方補的形式出現

製作方法有織錦、刺繡和緙絲三種

明代的官補尺寸較大 製作精良 以素色為多

文官補子繡有雙禽 相伴而飛

武官補子則繡單獸 或立或蹲

與明代的補子相比清代的補子小而簡單

文官繡飛禽 武官繡猛獸

明清時期的補子是隨著官職而存在的

因而受到朝廷的限制

不能大量製作

明代補服的補子是一塊約40~50釐米見方的綢料

織繡上不同紋樣

再縫綴到官服上 胸背各一 表示品級

清代官服補子的鳥獸紋樣和等級與明代大同小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