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需求渐长,产业链融合趋良

天然气需求渐长,产业链融合趋良

一、上半年天然气供应高速增长

2015年,全国天然气产量1271.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9%。2016年,全国天然气产量1368.3亿立方米,增长2.2%;2017年全年天然气产量(含煤层气,下同)1474.2亿立方米,增长8.5%;其中新疆已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一万亿立方米,与鄂尔多斯、川渝和青海并称为中国四大天然气区。

天然气需求渐长,产业链融合趋良

数据统计显示,在进口气源的补充下,2018年上半年我国天然气供应达135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89亿立方米,日均同比增长达到1.04亿立方米,增幅达到16.2%。我国天然气市场总体延续2017年以来的爆发性增长态势,同比增量较2017年同期增长44亿立方米(2017年1~6月同比增量为145亿立方米)。

据检测,2018年上半年市场形势波动明显,呈现出“紧—松—紧”情况,其中1~2月下旬,因为我国采暖需求增长超过预期,资源增供能力有限,导致国内供需一度紧张。3~4月上旬市场形势有所好转。4月中旬至6月上旬,国内工业需求出现明显增长,导致国内供需情况再度紧张,多地开始对下游用户进行限气。从6月中旬开始,因为上合会议开始,华北地区需求出现大幅度下降,市场供需再度呈现出宽松态势,至会议结束,下游需求出现缓慢复苏,预计7月开始市场重回紧张状态。

二、LNG需求潜力大,供给源进一步丰富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LNG产业链不断完善。从上游LNG供应商来看,中海油、中石油和中石化三大石油公司不断建设LNG接收站,垄断了我国海上LNG的贸易和生产。此外,我国陆上LNG液化工厂蓬勃发展,涌现出了以新疆广汇能源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陆基LNG生产供应商。从下游LNG分销商看,广汇能源、中石油昆仑能源、中海油总公司、新奥能源及绿能控股集团等是国内的领军企业。从LNG设备制造商来看,张家港富瑞特装、中集安瑞科、四川空分设备等企业的研发制造水平在国内处于前列。从LNG汽车制造商来看,山东潍柴动力、四川南汽、陕西重汽及玉柴、上柴等相继自主研发出LNG发动机和汽车。

天然气需求渐长,产业链融合趋良

随着社会经济的绿色发展与环境治理的不断加强,预计我国进口LNG业务仍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从国际市场供给分析,2017年全球LNG液化能力已高达3.49亿吨/年,较2016年增长13%;考虑到现阶段全球还有约1亿吨/年的液化项目在建,预计2020年前世界LNG液化能力将超过每年2000万吨的增长;此外,美国仍有加工能力合计6000万吨/年的已批准但未开工的LNG项目,俄罗斯也计划未来建设加工能力合计超过6000万吨/年的多个LNG液化项目。也就是说,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全球LNG资源市场供给将相对充足,为我国进口LNG业务奠定了良好的资源来源和价格基础。

三、接收站格局走向多元化

当前在运LNG接收站多由中石油、中石化及中海油控股运营,集团与进口气源签署长贸协议,长协采用“照付不议”合同,价格多与日本JCC油价挂钩。2013年以前伴随着国际油价大幅上涨,LNG进口价格一路飙升。除中海油在2006年签定的大鹏一期和2008年签定的福建莆田一期长贸合约价格较低外,2013年以前投产的LNG接收站进口价都比较高。2014年开始国际油价大幅下跌,虽然部分LNG长协合同中包含价格调整条款,但调整幅度及调整速度均不及现货价格变化,我国长协、现货价格出现倒挂现象,导致“三桶油”购气主动性较低。

目前我国接收站长期由“三桶油”垄断,向第三方完全放开码头资源的意愿较弱。直到2014年8月,江苏如东LNG接收站才与申能股份首次合作,进行了LNG接收站设施对外接卸LNG的试验性开放。由于LNG长协多采用“照付不议”合同,与现货市场价格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当LNG现货价格低于长协价格时,若LNG接收站向第三方用户开放,第三方用户将会大量引入低价现货资源进行销售,抢占天然气市场份额,导致“三桶油”利益受损。接收站照付不议的LNG销售量降低,将导致LNG接收站储罐的剩余能力下降,客观上也阻碍了向第三方用户的开放。当LNG现货价格高于照付不议长期贸易合同价格时,由于缺乏价格竞争优势,第三方用户进口LNG的积极性也会下降。

长协气价较高叠加接收站开放程度较差,二者共同导致我国LNG接收站产能未得到完全释放。目前,我国LNG接收站年平均利用率只有50%左右,接收站已成为制约我国LNG进口的关键因素。

民营接收站稀缺性凸显,新投产的民营接收站无高价长协拖累,在现货市场优势突出;未来LNG市场规模稳定后,先期投产的接收站具备先发优势。截至目前,“三桶油”之外仅广汇能源运营的江苏启东接收站及九丰集团运营的广东东莞接收站顺利投运。当前多家A股上市公司已有在建及规划的LNG接收站项目,其中深圳燃气建设的配套接收站已具备投产条件,预计将于2018年中投产;广汇能源建设的启东二期预计于2018年底投产;中天能源建设的江阴、潮州接收站预计分别于2018Q4及2019Q2投产;百川能源及湖北能源已顺利与政府部门签署接收站合作协议。

民营接收站投运后有望打破“三桶油”长期垄断地位,分享LNG市场利润。且新投产的民营企业没有之前签订的高价长协“照付不议”限制,更容易在现货价格低位时把握时机,在LNG现货市场优势突出。长期来看,LNG市场规模将趋于稳定,先期投产的民营接收站客户资源优质、市场占有率有保障,先发优势突出。

在LNG接收站快速扩张的同时,国内LNG卫星站的数量也在稳定增长,区域经济的全体水平是该区域LNG卫星站数量的主要取决要素:引领我国经济的广东省和浙江省的LNG卫星站数量排名居全国前列。

天然气需求渐长,产业链融合趋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