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一共帶了多少兵打敗阿古柏,是如何收復新疆的?

huoluomo


阿古柏叛亂的興起與英俄帝國主義在中亞地區的擴張有著莫大的關係。19世紀工業革命後,西方列強瓜分世界(殖民地)的運動步入了高潮。

19世紀70年代,當時清政府連年用兵,還要支付西方列強大量賠款財政十分拮据。因此,時任直隸總督的李鴻章上奏朝廷《籌議海防折》,以軍費緊張為由,建議清廷放棄新疆。

1875年4月12日,左宗棠上奏朝廷,提出海防、塞防並重的建議,他著重指出,一旦放棄新疆,外敵必將得寸進尺,到時候不但隴右危急,蒙古各地也將不保,停兵節餉對海防未必有利,但對邊防則必定大有損失。左宗棠的主張得到了時任軍機大臣文祥的大力支持,並且在廷議時力排眾議,堅決主張西政。最終,清廷下定決心出兵收復新疆。同年5月,清政府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上任後,左宗棠立即開始裁汰冗員,整軍經武,實行精兵政策。他將金順部的47營縮編為19營、將原景廉部34營編為19營,對其舊部徐萬福回湘招募的4營勇丁則派員點驗,將青壯者編為3營,對成祿舊部,在成祿被革職拿問後,將該部的原12營挑汰整頓後,編為3營。駐守哈密的文麟部,除保留吉林和黑龍江馬隊外,其餘一律裁掉遣散。經裁汰整頓後,西征軍的戰鬥力大幅提高,同時也節約了大量糧餉。此外,左宗棠還大力提升西征軍的火器裝備水平,除了在西安、蘭州的機器局大量仿製西洋槍炮外,還在上海、漢口等地設立採買機構,大量採購西洋軍火,確保西征軍裝備較為先進的槍炮,使它能夠足以對付裝備英國新式武器的阿古柏軍隊。另外,左宗棠部還專門組建了一支配備了12門後膛炮的炮兵部隊。

同年7月,當以索斯諾夫斯基為首的沙俄“科學貿易考察隊”來到蘭州刺探軍情時,驚訝的發現清軍擁有的武器不但在質量上堪比歐洲軍隊,數量上也毫不遜色。他們不得不承認阿古柏的事業算是走到盡頭了,因為交戰雙方實力實在是太過懸殊了。英國人包羅傑當時也做出了這樣的評論:這支軍隊不同於以往的中國軍隊,已經近似於一支歐洲強國的軍隊。

1876年2月,各路大軍雲集肅州,主力為劉錦棠所部的馬步25營(含董福祥的數營甘肅軍),部將包括漢中鎮總兵譚上連、寧夏鎮總兵譚拔萃、陝安鎮總兵餘虎恩等人。除此之外,西征軍還包括廣東陸路提督張曜所部嵩武軍16營,涼州副都統額爾慶額所部馬隊,烏魯木齊都統金順統帥的舊部與原景廉、成祿部的40餘營,記名提督徐佔彪所部蜀軍7營等,以及後來徵調的金運昌所部的卓勝軍10營,共計7萬餘人。

1876年4月,西征軍主力湘軍馬步25營開拔,向哈密進發。在隨後的不到2年的時間裡,西征軍以風馳電掣般的攻擊,打得阿古柏軍隊節節敗退,殲敵無數。至1878年1月2日收復和田,至此,除伊犁地區還在俄國人手中外,其餘失地均已光復。

正如英國人包羅傑所評價的:“中國人克復新疆,毫無疑義是近50年裡在中亞發生過的最值得注意的事件。同時,這是自一個多世紀前乾隆征服這個地區以來,一支由中國人領導的中國軍隊所曾取得的最光輝的成就。這又以一種更為不合我們口味的方式證明,中國具有一種適應能力,必須承認這是在中亞日常政治生活中一個很重要的事實。”

英國作家包羅傑撰寫的著作《阿古柏伯克傳》


各位看官如果覺得肥鵝回答得還行,不妨順手點個“贊”,肥鵝保證絕不會讓您吃虧。


彼得堡的肥天鵝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中期,新疆各族民眾在陝甘回民暴動的影響下,也發動了反清起義。一些宗教上層人士和封建主利用這股來勢迅猛的反清浪潮,開始武裝割據,稱霸一方。佔據南疆的喀什噶爾封建主金相印,為了能在激烈角逐中取勝,竟向原來藩屬清朝的中亞浩罕國請求軍事援助。浩罕國的軍事首領阿古柏趁機出兵進入新疆, 並佔領了喀什噶爾、英吉沙 、莎車等地。

後來,他賴在南疆不走了,乾脆自立為王,建了一個名為哲德沙爾的伊斯蘭汗國,企圖把新疆的南部從清朝(中國)版圖上分裂出去 。

沙俄對中國的新疆地區一直懷有野心,而英國人也一直在中亞地區和俄國爭奪霸權,如今兩個企圖殖民新疆的強國都看中了膽大妄為的中亞軍閥阿古柏,都想把他籠絡過去,作為攻取、肢解新疆領土的工具。特別是對新疆一直有領土野心的俄國沙皇,更是明目張膽地公然支持阿古柏的非法叛亂政權,1871年,沙俄軍隊打著幫大清“收復” 領土的幌子,公然衝進中國境內,並一舉侵佔了伊犁地區, 還厚顏無恥的把伊犁劃為俄國領土。

西北邊防危機四伏,早已迫在眉睫,中國國內民眾紛紛要求清廷出兵,收復新疆。可是清廷內部對此卻有不同的意見。

北洋大臣李鴻章認為,新疆地廣人稀,假如用兵,每年要耗去300多萬兩的軍費。用這麼大一筆鉅款去收復數千裡的荒涼苦寒之地,實在得不償失。再說了,沙俄軍隊武器精良,作戰兇猛,和他們打仗,我們基本毫無勝算。

陝甘總督左宗棠則堅決主張發兵收復新疆,他嚴厲駁斥李鴻章的“放棄論”,據理力爭道:“新疆地大物博,戰略位置重要,是中國大西北的門戶,新疆安則西北安,如果大清放棄了這片廣袤之地,那麼非但甘肅、陝西、寧夏不得安寧,就連蒙古、山西等省從此也會有麻煩,即便是帝都北京也會受到極大的威脅”。

經過激烈的辯論,清廷最終接受了力主出兵收復新疆的左宗棠之意見,並在1875年5月委任他為欽差大臣,負責新疆軍務,並給予他統一指揮西征大軍的實權。這年,左宗棠已年滿65歲了,已是位鬚髮皆白的老人,但他雄風猶在,不顧年老體弱,親自率軍出征。

左宗棠是位大器晚成、文武兼具的奇才,曾親自參與過平定太平天國、剿捻等近現代重大歷史事件,此次統兵遠征新疆,他在軍事戰略上提出了“先北後南”、“緩進速決”的方針。左宗棠用一年半的時間籌措軍餉,積蓄糧草,訓練士卒,裁汰老弱,以增強西征大軍的戰鬥力。即便是他麾下的子弟兵、此次西征新疆的主力“新湘軍”,他也剔除空額,裁弱留強,毫不含糊。

他還下令,凡是不願意隨大軍出關西征的,一律發給盤纏,遣送回籍,絕不強迫、勉強。到正式開拔出發時,左宗棠統轄指揮的西征大軍主力為劉錦棠部25營湘軍(後增至32營),提督張曜率蒿武軍(河南固始練勇)14營和蜀軍徐佔彪部5個營,金順的鑲黃旗漢軍被整編為40營,加上擔任防守、運輸的清軍綠營共計馬、步、炮軍150營,總兵力近8萬餘人。但最後真正開赴新疆前線作戰的精銳只有50營,2萬餘將士。

新疆地域遼闊,以天山為界,分南疆和北疆。左宗棠決心先北後南,速戰速決。清軍圍攻北疆時,欲集中優勢兵力,首先攻取迪化(今烏魯木齊)。

負責防守迪化(烏魯木齊)的敵將 ,是投靠阿古柏的陝甘回民首領白彥虎。清軍先鋒部隊趁夜抵達烏魯木齊城下,隨即發起猛攻,並攻取了外圍據點古牧地。阿古柏聞訊,急忙派兵增援白彥虎。經3個多月的浴血鏖戰,清軍終於擊潰阿古柏派來的“哲德沙爾國” 援軍,攻克了烏魯木齊,還一鼓作氣連克昌吉、呼圖壁、瑪納斯等北疆要地。阿古柏援軍和白彥虎的部隊被打的丟盔撂甲,潰不成軍,殘部慌忙逃至南疆。

隨後,左宗棠指揮清軍馬不停蹄開進南疆,向盤踞於此地的阿古柏軍發起猛攻,清軍遵照左宗棠事先擬定的計劃,猛打猛衝,以雷霆之勢接連攻克了鄯善、達坂、吐魯番、托克遜等南疆重鎮,殲敵萬餘人。

英國、俄國人見勢不妙,想出手“調停”,讓喀什噶爾變成其保護國,並通過清廷施壓,威逼左宗棠退軍。左宗棠不予理睬,他繼續揮師追剿殘敵,阿古柏被追的東竄西逃,四處躲藏,狼狽不堪,最後走投無路,服毒自殺。阿古柏之子伯克胡裡領少數殘兵敗將逃入俄國境內。

左宗棠收復新疆,前後只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就將阿古柏建立的“哲德沙爾國”徹底摧毀,並將其殘餘勢力全部打出國境,到1878年初,除沙俄軍隊佔據的伊犁外,清軍勝利收復了新疆。

【寫作不易 剽竊必究】【網絡配圖】


鐵馬冰河wu


左宗棠一共帶了6萬“楚軍”收復新疆的。剛好前幾天去了烏魯木齊一炮成功廣場,上面有左宗棠收復新疆的簡單介紹。

具體情況是:1865年,中亞浩罕汗國軍事頭目、中亞屠夫阿古柏在沙俄以及大英帝國的幕後支持下,入侵新疆,屠殺新疆各族人民,也引發各族人民的反抗,湧現出一些英雄人物,但新疆北疆和東疆大部分地方還是被阿古柏佔領。

此時,對於要不要收復新疆,在清朝內部行成了“海防”和“塞防”兩派,以李鴻章為首的,建議放棄新疆,加強沿海邊上的“海防”,但陝甘總督左宗棠堅持海、塞都重要,都要防,且要收復新疆,1875年5月,得到清朝皇帝的許可,帶領 6萬“楚軍”,進軍新疆,收復失地。

左宗棠也真是個人物,進入新疆的時候,讓士兵抬一口棺材一塊走,幹嘛?他發誓,如果收復不了新疆,就把他的屍體用這口棺材抬回去,可見誓死要收復新疆的決心,從這一點講,左宗棠比曾國藩、李鴻章之流要強,雖然他們三人加上張之洞同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但我覺得,左宗棠更牛一點。

左宗棠手下有兩員大將,一個是劉錦堂,一個是金順,作為前鋒,他們最先進入新疆,左宗棠認為,收復新疆,先收復北疆,再收南疆,而北疆又重點要打擊阿古柏在達坂城、吐魯番、托克遜一帶的勢力。

1877年6月,拿下距離烏魯木齊只有100多公里的濟木薩(今吉木薩爾縣),繼而攻下烏魯木齊古牧地。金順包圍烏魯木齊鞏寧城(老滿城街),6月29日,劉錦堂進入烏魯木齊,在六道灣的山上架設一大炮,向迪化城只開了一炮,嚇得阿古柏匪軍魂飛魄散、潰不成兵。然後清軍迅速登城,殲5000餘匪軍,勝利光復了烏魯木齊。

伺候,經過系列戰役,不僅消滅了阿古柏在烏魯木齊達坂城、吐魯番托克遜、哈密等主要軍隊勢力,收復了新疆,阿古柏後來也服毒自殺。

為紀念收復烏魯木齊和這場戰役的勝利,烏魯木齊人民在烏魯木齊水塔山頂端建起了炮臺,命名為“一炮成功”,而這座山樑也隨之成為“一炮成功”。


在烏魯木齊水磨溝區紅山路北山坡,當時左宗棠部隊在這裡朝一公里處的烏魯木齊北門放了一炮,把阿古柏部隊嚇跑






一百多年後,當時放炮地方修建的遺址炮臺坍塌,只好東移到水塔山頂端,如上圖山頂的一炮成功,還有四門大炮



水塔山一炮成功廣場,還有左宗棠雕像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1875年,清王朝採納左宗棠的建議,為了收復被英俄帝國主義扶植下的阿古柏佔領的中國領土新疆,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全權負責收復新疆的事宜。

新疆遠離內地,又有數百里沙漠阻隔,阿古柏連同回族反動統治者以重兵防守各要點,妄圖憑藉沙漠天險和帝國主義勢力的支持永久霸佔中國領土。

鑑於敵軍兵力眾多(4萬餘人),清王朝也調集國內各個精銳軍團開赴西北,統歸左宗棠指揮。開戰前,集結在甘肅一帶清軍計有:

1、湘軍劉錦堂所部25個營。

2、烏魯木齊清軍金順所部40個營。

3、河南嵩武軍張曜所部15個營。

4、蜀軍徐佔彪所部5個營。

4、伊犁將軍榮全所部8個營。

5、哈密辦事大臣文麟所部4個營。

6、左宗棠所部楚軍3個營。

7、星星峽以東警備部隊20個營。

每個營兵力500—1000不等,以上參戰清軍總兵力達7萬餘人。

勞師遠征,特別是要穿越大沙漠進入遼闊的新疆,為了保證軍事行動的順利,左宗棠制定了“緩進急戰、先北後南”的戰略方針。具體體現就是把後勤保障提高到與作戰同等重要的高度。為了貫徹落實“緩進急戰”這一策略,清軍在戰前就花了將近兩年時間囤積糧餉軍械。整個作戰經過持續1年半,真正的戰鬥行動僅半年,作戰行動基本上是集中絕對優勢的兵力火力速戰速決,戰後從容補充。

攻克北疆後為了進軍吐魯番,清軍又休整補充了近半年。收復吐魯番到進軍南疆,又休整4個月。對於每場戰役所需兵力、糧餉,都做了詳細的統計和籌劃。

當時阿古柏軍主力集中在南疆,北疆基本上是回族叛亂勢力控制,力量不強。因此成為清軍首要打擊目標。因此清軍劉錦堂、金順所部首先向敵軍盤踞的烏魯木齊發動進攻,在清軍絕對優勢的兵力火力打擊下,一舉攻克烏魯木齊,殲滅敵軍6000餘人。而清軍僅傷亡600餘人。

清軍攻克烏魯木齊,一舉收復北疆,振奮了全軍士氣,同時保障了外蒙古這一條重要的後勤運輸通道。

收復北疆後,清軍進行休整補充後於1877年4月17日兵分三路向南疆挺進。經過半個月激戰,清軍相繼攻克達坂城、吐魯番、托克遜等地,殲敵無數,陳兵南疆以北。阿古柏被清軍的攻勢所震驚,南疆各族人民也紛紛起來反抗,阿古柏在絕望中服毒自殺。阿古柏之子海古拉和阿古柏兄長伯克·胡裡逃到喀什噶爾,企圖依託南疆八城和英俄帝國主義的支持繼續頑抗。

清軍休整至8月,糧餉充足後開始全力向南疆進軍。敵軍內部此時已經是分崩離析,在清軍窮追不捨下很快土崩瓦解。至1878年1月,清軍收復除沙皇俄國佔據的伊犁外的大部分新疆領土。


20世紀戰史大揭秘


看了前面的回答,感到非常失望,基本上都是錯的。

左宗棠用來收復新疆的部隊並沒有楚軍,因為他的楚軍萬餘人在平定陝甘回民軍時已經損失得差不多了,提督楊世俊、徐文秀都被回民軍打死。所以左宗棠用來收復新疆的部隊主要是兩大部分,一是參與平定陝甘回民軍的其他清軍各部,二是原先新疆的駐軍。

當時出關西征的軍隊序列如下:

河南勇營代表人物張曜,他的嵩武軍是收復新疆的主力之一

1、廣東陸路提督張曜率領的河南嵩武軍十四營九千人。這支軍隊屬於河南勇營。

2、總兵桂錫楨率領的綠營馬隊一營一起約三百騎兵。

金順等滿族將領率領的八旗、綠營也是收復新疆的重要組成部分

3、烏魯木齊都統金順率領的馬步三十九營萬餘人。這部分軍隊比較複雜,有黑龍江八旗馬隊,有原來歸多隆阿節制的一部分湘軍,還有原來歸勝保節制的八旗和綠營部隊,以及新疆八旗、綠營駐軍十九營。

4、涼州副都統額爾慶額率領的吉林、黑龍江八旗馬隊一營一起約三百騎兵。

作為前敵總指揮,劉錦棠是收復新疆的最大功臣

5、劉錦棠率領的老湘軍馬步二十五營萬餘人。

6、記名提督徐佔彪率領的蜀軍五營二千餘人,這支部隊屬於四川勇營。

7、伊犁將軍榮全率領的新疆駐軍八營四千人。

8、哈密辦事大臣文麟率領的新疆駐軍四營二千人。

此外,左宗棠帶著親兵數營坐鎮甘肅肅州負責後勤,整個西征軍也就只有這些親兵屬於楚軍,然而他們一直在後方,沒有參戰。

清軍收復新疆可以說是摧枯拉朽、勢如破竹

收復新疆的整個過程其實非常簡單,阿古柏所部只不過是烏合之眾,只有少數是中亞兵,大部分是新疆本地反清武裝和回民軍殘部,原來對付新疆本地那些暮氣沉沉的駐軍還可以,面對曾經與太平軍、捻軍、回民軍血戰十餘年的清軍精銳完全不是對手。

新疆叛軍是烏合之眾,不堪一擊,以前不過是仗著天高皇帝遠苟延殘喘而已

這裡要特別強調一點。有些網貼非常無知地把老湘軍說成楚軍的一部分,這是完全錯誤的。稍微研究過湘軍史就知道,廣義上的湘軍有四大部分:

一、江忠源創立的湘軍,這是最早的一支湘軍,江忠源被太平軍打死後,餘部由劉長佑統領。

二、曾國藩創辦的湘軍,這是最著名也是規模最大的一支。

三、王錱創辦的老湘軍,王病死後,一部分餘部由劉松山、劉錦棠叔侄率領,先後隨曾國藩和左宗棠與捻軍、回民軍作戰,但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獨立性。

四、左宗棠創辦的楚軍。

陝甘和新疆的叛亂是一體的,所以讓陝甘清軍繼續進入新疆平叛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不可能調動遠在天津的淮軍



還要更正的是,清廷沒有讓淮軍徵西,是因為左宗棠就是陝甘總督,剛剛平定了陝甘回民軍,而回民軍殘部逃入新疆與阿古柏合流,所以讓左宗棠帶著陝甘部隊繼續去收復新疆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而李鴻章這時是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淮軍負責保衛京畿和海防安全,不是某些心理陰暗的人猜測是因為淮軍會扯左宗棠的後腿。

當然淮軍和左宗棠的矛盾也是客觀存在的。這裡既有左宗棠的性格問題,也有清廷故意從中挑撥的原因。同治八年(1869)十二月,劉松山被回民軍打死,一路南下,清廷急命李鴻章入陝督辦軍務。左宗棠唯恐李鴻章搶功,指使手下奏報陝西“匪患”已經肅清,則李不必西來。李鴻章也不想自討沒趣,因此派劉銘傳前往。左宗棠對此也深表不滿,不願劉銘傳插手其中。劉銘傳自然對左宗棠的阻撓也不滿,此時劉銘傳又接到清廷命令他隨時密報左宗棠軍情的密旨,因而對左宗棠上奏不實之處予以揭露。誰知道清廷轉手就把劉銘傳賣了,左宗棠得知劉銘傳彈劾自己,當然與劉銘傳交惡,劉銘傳心灰意冷辭職。


海軍史研究會員


六萬多,都是自己新招的,人稱“楚軍”。

之所以不用現成的淮軍是因為害怕李鴻章搗亂,從後面的發展來看,這個擔心特別有道理。


扣毛




清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中亞細亞的安集延國派將軍阿古柏入侵新疆,先佔南路八城,不久又佔領了北路的烏魯木齊和伊犁地區。自1865至1875年期間,阿古柏趁新疆內亂之機侵吞了新疆大部分地區,並在同治六年悍然成立哲德沙爾汗國,自立為王。後來,沙俄、英國也開始打算染指西北事務。而此時清廷內外交困,內部還在進行激烈的海防和塞防的大辯論。後來,堅決要求收復新疆的陝甘總督左宗棠取得了慈禧支持。



光緒元年(1875)六月,左宗棠開始督辦新疆軍務,並於1876年率六萬大軍西征,並帶上了自己的棺材,據《清史稿》中,將這次軍事行動記載為七個字“宗棠輿櫬發肅州。”輿櫬,即載棺以隨。突顯了左宗棠此行之悲壯,以及同阿古柏和沙俄決一死戰的決心。據說,其抬棺出征,也與當年曾經對他有提攜之恩的林則徐有關係。對於經費不足,朝廷批准給他五百萬軍費,並另允許其借外國債五百萬。


他採取了緩進速決的戰略,一年半的時間籌措軍餉,訓練士兵,積蓄糧草,集結軍隊,充分做好後勤物資保障工作。在充分準備之後,進行精細化管理。在調集專家以後在蘭州製造先進火炮、槍支等武器,提高部隊的現代化水平。

在戰術上,先開闢物資保障通道,確保前方作戰部隊的補給不出差錯。1876年4月,左部自蘭州移防肅州。後兵分多路西進,於1876年8月18日收復烏魯木齊,跟隨叛亂的匪首白彥虎、馬人得等棄城而逃,9月開始進攻瑪納斯南城,經過艱苦作戰,最終於11月6日佔領該城,天山北路得以全部收復。第二年四月,清軍三路並進,先是南下攻克達坂,後又直搗吐魯番、托克遜等地。到了秋天,左宗棠決心收復南疆,以劉錦棠部為主力,張耀部為預備隊,馳騁兩千餘里,陸續收復庫車、阿克蘇、烏蘇等地,12月下旬,連克喀什噶爾、葉爾羌、英吉沙爾等地,白彥虎等殘部逃入沙俄境內。到1878年1月2日,清軍攻克和闐。至此,新疆地區除伊犁還在沙俄佔領下,其餘地區全部被左宗棠收復。



總體來說,左宗棠最大的歷史功績就是當年平定新疆之舉,為中國保住了一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國土。其為人剛直果斷、經世致用、憂國如家,正史野史都對其有好評。曾國藩評價左宗棠說::“論兵戰,吾不如左宗棠,為國盡忠,亦以季高為冠。國幸有左宗棠也。"


史說新傳


左宗棠可以說是一個民族英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為清朝保住了新疆,保住了一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保住了大量的財富。

左宗棠年輕的時候就非常想報效國家,為國家盡忠盡力,可是一直報國無門,後面他遇到了林則徐,林則徐非常欣賞他,所以對左宗棠多次提拔。

回到上面這個問題,左宗棠帶多少兵馬怎麼收復新疆的?從史書上看,他只帶了六萬兵馬,他先是花了一年的時間訓練士兵,後面才進攻新疆,進攻的順序是由北向南。

以上就是我要分享給大家的內容。


用戶2745594849489


大家好,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不足之處還望見諒。

左宗棠是晚清時期比較出名的大臣,他一生都想著為國為民。他最突出的貢獻就是為清朝保助新疆大約1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回到問題上來,左宗棠一共帶了多少兵馬打敗阿古柏?從我知道情況來看,左宗棠一共帶了六萬兵馬,他先是收復北疆,然後再收復南疆。

而且在當時那種環境之下,軍費嚴重不足,有很大一部分軍費是向外國人借的,左宗棠就是在這麼一種艱苦的環境下收復了新疆。

我知道的就是這樣。


用戶4726099792023


左宗棠是我非常尊敬的一個人,他這一生是無私的一生,他一生為國為民。他心裡裝著都是國家,都是百姓,他是一個很偉大的人物。

我現在現在所熟知的他的偉大事蹟,就是成功收復了新疆。那麼他是如何收復的呢?

很多書籍中記載左宗棠帶兵是七萬,而且這些兵馬都是自己招募的兵馬,他們的訓練也是左宗棠自己操辦,還有軍費,慈禧太后給了左宗棠一些軍費,不過大部分都是左宗棠自己找外國人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