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次叔:李宗仁的「文膽」

夏次叔:李宗仁的“文膽”

1938年5月,他在徐州突圍途中失蹤。沒有遺體,沒有墳墓,甚至連一座衣冠冢都沒有。46年後的1984年,湖南省民政廳追認他為革命烈士;67年後的2005年,一座烈士紀念亭在其家鄉的小學校園內聳立起來;77年後的2015年,他名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佈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他就是中共地下黨員、國民革命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的機要秘書、第五戰區民眾抗日總動員委員會(以下簡稱總動員會)常委兼組織部長夏次叔。

從北大學子到私人秘書

夏次叔,字振玲,筆名次之,1904年出生於湖南省龍山縣桶東鄉小灣村。其父親是清末進士,在家庭的薰陶下,他苦讀經書,國學功底頗深,在龍山縣城高等學堂就讀時,被同學們譽為“五經博士”。1926年,他考取北京大學政治系預科,次年,轉入本科學習。在北京求學期間,他積極參加進步學生運動,時常發表文章抨擊時政。1931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2年春,赴法國巴黎大學留學。1935年,他學成回國,被國民黨政界要員陳銘樞、劉斐推薦給李宗仁,任廣西省政府秘書兼李宗仁私人秘書。

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將全國劃分為五個戰區。10月,李宗仁被任命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駐節徐州。夏次叔隨同李宗仁到達徐州,負責協助李宗仁處理第五戰區軍政事務。

李宗仁剛到徐州,大戰在即,民眾遷徙一空,市場蕭條,物質匱乏,形同死城。為穩定局面,收攏人心,夏次叔向李宗仁建議說:“當年劉邦大軍攻入關中,駐軍霸上,為安撫百姓,曾與百姓‘約法三章。我們何不效仿古人,也與百姓來個‘約法’以告天下。”李宗仁表示讚賞,並讓夏次叔起草。夏次叔按照李宗仁的思路起草了《李司令長官約法七章》。主要內容有:本戰區黨政軍各機關,除政府明令規定之外,不得向民眾強徵任何勞役、強派任何捐款或物品;各級政府公務人員在辦理各項事物中須絕對公平廉潔;徵兵要公平分配,不得強行抓捕壯丁;徵用民力須付給伙食,禁止強行拉夫;各縣民槍由縣政府進行編區訓練,以增強地方自衛力量;允許民眾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請願之自由等。《約法七章》發佈後,各縣召開群眾大會,發動民眾抗戰,南北流亡學生也聞風而至,市上行人漸多,市場開店復業,人心安定,物質充裕,又恢復了往日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市場的繁榮。

當時,第五戰區轄山東全省和長江以北的江蘇、安徽兩省大部,主要任務是擔負保衛津浦路的防禦作戰。日本侵略軍相繼佔領南京、濟南後,為了迅速實現滅亡中國的侵略企圖,連貫南北戰場,決定以南京、濟南為基地,以四個精銳師團從南北兩端沿津浦鐵路夾擊徐州。而第五戰區的中國軍隊大多是地方雜牌部隊,武器裝備簡陋。面對巨大的軍事壓力,夏次叔給李宗仁提出兩條建議:一是要維護各軍隊的團結統一,不能像以前軍閥混戰時保存實力,各自為政;二是要改變單純的軍事思想,走統一戰線,民主抗戰的道路,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投入抗戰。

在臺兒莊戰役期間,夏次叔為李宗仁起草佈告、公告,上傳下達的文件以及電報等。當時前來徐州和臺兒莊前線的文化名人很多,夏次叔在團結、發揮文化人的作用上也做了大量工作。1938年4月29日的《動員日報》曾報道夏次叔主持召開文化人座談會,做好抗戰文化活動。包國華、郁達夫、盛成、陸詒等文化新聞界人士參加了座談。

第五戰區的抗日救亡運動有聲有色

根據夏次叔的建議,1937年12月,李宗仁決定成立第五戰區民眾總動員委員會,並親自擔任主任委員。下設組織、宣傳、戰勤三個部,夏次叔任組織部長,名列總動委12名常委之首。總動委是個官方的群眾組織,是第五戰區唯一的最高統戰機構,其組織部起到核心和樞紐的作用,是關鍵和要害部門。李宗仁曾對夏次叔說,總動委是一個僅次於司令部的重要抗戰領導機構,責任十分重大,關係五戰區的抗戰成敗,並委託夏次叔全權處理好總動委的各項工作。夏次叔成為總動委的實際負責人。

夏次叔邀請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特委書記郭子化以社會名流身份為總動委委員,安排中共銅山縣工委書記郭影秋擔任組織部總幹事,負責組織部日常具體工作。中國共產黨以總動委組織部的名義向各縣動委會派指導員。各縣動委會主任由縣長兼任,副主任由指導員擔任,主持日常實際工作。第五戰區有20多個縣的動委會指導員都是共產黨員,將統戰工作一直貫徹到縣、區、鄉,使第五戰區的抗日救亡運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充滿勃勃生機。

第五戰區的各級動委會在臺兒莊戰役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發動群眾工作搞得轟轟烈烈,各類抗日群眾團體迅速成立起來。1938年2月,總動委組織部召開了流亡到徐州的各地青年代表大會,成立了第五戰區青年救國團。隨之,各縣動委會也相繼成立了分團。僅兩三個月的時間,蘇魯豫皖邊區的青年抗日救國會、職工聯合會、婦女救國聯合會以及兒童團、姊妹團等群眾抗日團體如雨後春筍般遍佈各縣。青年救國團發展成為擁有幾萬人的群眾抗日組織。棗莊、賈汪、烈山等礦區成立的抗日聯合會,會員發展到十幾萬人。中共魯南中心縣委於1937年12月28日,在棗莊召開了2萬餘人的反對日本侵略大會,號召社會各階層團結起來,共同抗日。全國各地抗日組織、救亡團體和愛國民主人士雲集魯南,如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北平移動劇團、上海歌詠隊和各地戰地服務團等40多個抗日救亡團體,以及黃炎培、梁漱溟、杜重遠、許德珩、章乃器、李公樸、冼星海、張瑞芳、金山、王瑩、郁達夫、盛成等一批愛國知名人士紛紛來到第五戰區,在總動委的安排下,深入前線、鄉村,走上街頭,舉辦演出、演講活動,慰問將士,宣傳抗日,鼓舞軍民抗戰信心。1937年11月,總動委在徐州中學舉辦了第五戰區抗日訓練班,培訓學生300人。共產黨員郭影秋、陳籌、匡亞明、佟子實等任政治教官。在訓練班中,發展了30多名黨員和一批團員。學員畢業時,總動委組織部將他們分為十幾個工作組,派到各縣開展抗日救亡運動。第二期訓練班擴增到5000人,更名為第五戰區抗敵青年軍團,李宗仁親自兼任團長。中共蘇魯豫皖特委通過總動委建立了自己的抗日武裝。1938年3月,郭子化、張光中利用總動委的統戰關係,從第五戰區遊擊總指揮李明揚處獲取“第五戰區人民抗日義勇隊”的番號,先後創立了“魯南人民抗日義勇隊第一總隊”“湖西人民抗日義勇隊第二總隊”,兩支武裝都發展到一千多人,為魯南、湖西抗日根據地的開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臺兒莊戰役打響後,各級動委會動員組織周圍村莊的民眾踴躍支前,籌集糧草、運送彈藥、搶運傷員、修築工事、提供情報。在臺兒莊城池爭奪戰最激烈、最艱苦的時候,在日軍佔領全城四分之三的緊急關頭,堅守部隊的物資供應十分艱難。臺兒莊人民群眾冒著槍林彈雨和敵機轟炸的危險,為士兵煮飯送水,救護傷員,運送彈藥。有的還從死傷的士兵手中接過武器直接參加戰鬥,情景非常動人。三十一師師長池峰城向前來慰問的文化名人郁達夫介紹了一位老婦人多次冒險到前線,把日軍的消息告訴中國軍隊,後來為國捐軀的事蹟。郁達夫在他的戰地通訊中描寫道:“她的衣服是被河水浸透了,手上臉上,只在蒸發出因天寒水溼之故的熱氣。臉上一層像被塗了油似的汗水,汗水下分明現出了因興奮而漲得紅紫的血潮。兩眼炯炯,淚珠亦幹了,包的緊緊地一張嘴,顯示出了她必死的決心。當她在黑暗裡一步一跌被帶到了有掩蔽物圍著的師部的時候,她的第一句話,就連叫著說:‘你們的炮打得不準,你們的炮打得不準。’”戰地記者陸詒在《臺兒莊血戰座談會》記錄了三十一師軍醫處長的發言:“這次勝利是因為……還有老百姓的奮勇抬傷兵,也表現了軍民一致的精神。”李宗仁將軍感慨地說:“淮南、魯南各地的民眾力量,完全和軍隊配合起來了,在戰場上搶救傷員的是民眾,當反間諜的是民眾,幫助軍隊運輸槍彈糧食的也是民眾。這些民眾,完全是赤誠地表現他們的愛國熱情,充分地擔負起救國的責任來了。”

夏次叔作為隱蔽戰線上的共產黨員,嚴守黨的地下工作紀律,即使與他經常在一起工作的郭影秋光知道他在為我黨默默做事,但是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1949年後曾擔任省部級領導職務的郭影秋回憶說:“總動委會的組織部長,李宗仁的機要秘書夏次叔,美(法)國留學生,一直是支持我們的,對我們的工作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我們始終沒有弄清他的身份,徐州淪陷以後,這個人沒再出現,據說在撤退的路上,被他們的內部害死了。”(《抗戰初期黨在徐州地區的統戰工作》郭影秋口述,張盛榮整理)

打完最後一顆子彈壯烈殉國

1938年5月18日夜,李宗仁決定第五戰區長官司令部撤離徐州。此時,中國軍隊已按計劃有步驟地突圍,日軍也從四面迫近徐州,已可聞城外的隆隆炮聲。李宗仁帶領長官部的職員、中央駐徐各機關人員、新聞記者和警衛人員1000餘人在夜色中乘上火車,向南開動。夏次叔帶著長官部同仁和後勤部輜重突圍。但是剛行駛100餘里,火車就不能前行了,因為工兵以為長官部的專列已經過去了,將鐵路炸燬了。只好棄車步行,到宿縣集結,但是抵達宿縣北十里地時,又聽說宿縣已被日軍佔領。於是,突圍人員繞過宿縣城向西南行軍。一路急行軍來到淝河岸邊,趁夜色和滂沱大雨渡過日軍淝河封鎖線。日軍大隊人馬發現了這支隊伍,尾追而來,當日軍趕到淝河時,河水暴漲,被阻在河北岸。當夏次叔等突圍人員趕到渦河時,水流湍急無法涉渡,只好找來三隻木船搶渡輜重。日軍的騎兵已經追到面前。夏次叔毅然帶領警衛人員迎上去阻擊敵人,儘管打退日軍騎兵的多次進攻,但終因寡不敵眾,士兵大部戰死。面對蜂擁而上的敵寇,夏次叔打完最後一顆子彈,縱身跳進波濤翻滾的渦河中,壯烈殉國,時年34歲。

1980年10月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程思遠在給夏次叔的長子夏家驤的信中說:“1938年夏(五六月間),日寇從津浦路南北夷攻徐州,次叔先生於突圍時失蹤,那就是說為國犧牲了。劉斐先生當時也在徐州,曾對我說過這件事,知為關注,特以奉聞。” (鄭學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