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舒城上演《愚公移山》現實版故事片!

立下“愚公志”,“移山”何所懼!

安徽舒城上演《愚公移山》現實版故事片!

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帶著兩個殘疾兒子(大兒子盲人,二兒子聾啞人),正是他們三人,書寫著動人心魄的脫貧故事。

在舒城縣百神廟鎮棗木橋村,八十多歲的老人汪存民正在豬圈裡顫巍巍地忙著給豬餵食,二個兒子在旁邊忙著拌豬食。

汪存民說,大兒子叫汪林,1963年出生,50多歲了,自小雙目失明;二兒子汪金,1971年出生,40多歲了,耳朵聽不見,是個啞巴。

▽2018年4月27日,哥哥和老父親在自家魚塘邊給黃鱔籠子下餌料。每天傍晚由弟弟放到田野或河塘邊,次日清早收回,收穫的黃鱔或魚蝦由弟弟和老父親隨後到集市上賣,以補貼家用 。

安徽舒城上演《愚公移山》現實版故事片!

在外人眼裡,這家人可能沒得救了,但在汪存民老人的眼裡,兩個兒子正好是個搭配。汪金眼睛看不見,但能講話;汪林不能講,但能幹事。這樣,讓汪金指導汪林幹事。老人說,我雖然八十多歲了,但也不能一味依靠政府,我要帶領二個殘疾兒子自力更生脫貧致富。

前幾年,老人就把村裡因村民外出打工而摞荒的土地耕種起來,家裡還力所能及地養起了豬、牛、羊、雞等。老人說,兩個兒子雖然殘疾,但也算聰明,許多東西點到就會,種田、養殖等活計,他們也能幫上一把。

▽2018年4月27日,弟弟汪金在給一頭不吃食的豬打針。每次遇豬生病,哥哥汪林將獸醫的交代默記在心,之後比劃著告訴弟弟,由弟弟給豬打針。

安徽舒城上演《愚公移山》現實版故事片!

老人和二個殘疾兒子自強不息的精神也讓村民和鎮、村幹部非常敬佩。棗木橋村書記鍾讀來說,我們把老人家列為低保戶,把他家的房屋進行了改造。對於老人一家三口自立自強的創業精神,鎮、村扶貧幹部也積極地支持和幫助。

▽2018年4月27日,哥哥和老父親在做午飯。平時家務事主要是哥哥和老父親承擔。

安徽舒城上演《愚公移山》現實版故事片!

對於扶貧幹部的幫助,老人深有感慨。他說,過去,我們三人的生活全靠政府發放低保金勉強維持,困難是可想而知的。但轉機發生在2016年,這年,他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老人說,希望降臨了。鎮上的扶貧幹部黃學忠、許傑,還有白馬宕中學教師方立國、村書記鍾讀來經常過來看望。他們不僅送來了慰問品,還帶我們到醫院檢查身體,幫助我們打掃庭院,教我們講究衛生,感覺這些幹部好親切。

▽2018年4月27日,弟弟在打掃豬舍。豬舍每天要清理一遍,家裡的農活和體力活主要由他承擔。

安徽舒城上演《愚公移山》現實版故事片!

老人說,當時政府為他家進行危房改造時,還協調解決了三萬元戶貸資金,於是就建立了一個豬圈。從去年開始,他就開始大規模養豬了,每次都養100多頭。養豬風險很大,縣水產局的朱貫泉經常過來指導。

▽2018年4月27日,兄弟二人從縣城畜牧門市部買藥回來。

安徽舒城上演《愚公移山》現實版故事片!

除了養豬外,老人還把屋後的水塘進行了改造,養了魚。同時,他流轉了村裡的20多畝水田,種植水稻。鎮扶貧幹部黃學忠說,我們也沒想到,老人會把生產規模搞得這麼大。我們除安排技術人員幫他們搞好技術指導外,每年給予其產業扶貧資金五千元。

▽2018年4月27日,一家人在打豬飼料。原來要到附近的集鎮打飼料,汪存民考慮到成本和路途安全,去年下決心買了一臺二手飼料機。

安徽舒城上演《愚公移山》現實版故事片!

村書記鍾讀來說,老人的辛苦我們都看到眼裡。他每天早上三點多鐘就要與兩個兒子起床,給豬、牛、羊和雞餵食,一直要忙到早上八點多鐘,吃過早飯後,就帶著兒子去看魚塘,給魚餵食,後又到田間操作。一上午就這樣過去了,老人直忙得腰痠背痛。其他人的午休對老人來說是奢侈品。汪存民說,他會利用這段時間,到豬圈、牛欄、雞舍和田地看看,或者給雞餵食。老人說,莊稼活總是忙不完,一天到晚幾乎沒有空閒。

▽2018年4月28日,哥哥汪林在餵豬。他眼晴一點看不見,但每個豬舍喂多少,大豬、小豬、受孕和未受孕母豬四種豬食都默記在心,一人就能獨自完成,弟弟喂他還不放心。

安徽舒城上演《愚公移山》現實版故事片!

讓老人感到欣慰的是,2017年,老人種植的20多畝水稻,喜獲豐收,純收入達9000多元;100多頭豬也出欄了,由於受到價格影響,雖然獲利不大,但也收入20000多元;養的魚、牛、羊獲利5000多元。

▽2018年4月27日,鎮動物防疫員汪詩早來到汪存民家,給他們宣傳夏季來臨的防疫要求。

安徽舒城上演《愚公移山》現實版故事片!

老人說,現在進入了新時代,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吃喝不愁,衣食無憂,現在又有扶貧這個好政策,我們貧困戶就要自立自強,在政府的幫助下,依靠自己的雙手,走出自己的一條脫貧路來。


安徽舒城上演《愚公移山》現實版故事片!

  • 來源:舒城之窗、文:陳勝 蔣舒敏;圖:張向陽

  • 運營:安徽舒城融媒體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