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舒城上演《愚公移山》现实版故事片!

立下“愚公志”,“移山”何所惧!

安徽舒城上演《愚公移山》现实版故事片!

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带着两个残疾儿子(大儿子盲人,二儿子聋哑人),正是他们三人,书写着动人心魄的脱贫故事。

在舒城县百神庙镇枣木桥村,八十多岁的老人汪存民正在猪圈里颤巍巍地忙着给猪喂食,二个儿子在旁边忙着拌猪食。

汪存民说,大儿子叫汪林,1963年出生,50多岁了,自小双目失明;二儿子汪金,1971年出生,40多岁了,耳朵听不见,是个哑巴。

▽2018年4月27日,哥哥和老父亲在自家鱼塘边给黄鳝笼子下饵料。每天傍晚由弟弟放到田野或河塘边,次日清早收回,收获的黄鳝或鱼虾由弟弟和老父亲随后到集市上卖,以补贴家用 。

安徽舒城上演《愚公移山》现实版故事片!

在外人眼里,这家人可能没得救了,但在汪存民老人的眼里,两个儿子正好是个搭配。汪金眼睛看不见,但能讲话;汪林不能讲,但能干事。这样,让汪金指导汪林干事。老人说,我虽然八十多岁了,但也不能一味依靠政府,我要带领二个残疾儿子自力更生脱贫致富。

前几年,老人就把村里因村民外出打工而摞荒的土地耕种起来,家里还力所能及地养起了猪、牛、羊、鸡等。老人说,两个儿子虽然残疾,但也算聪明,许多东西点到就会,种田、养殖等活计,他们也能帮上一把。

▽2018年4月27日,弟弟汪金在给一头不吃食的猪打针。每次遇猪生病,哥哥汪林将兽医的交代默记在心,之后比划着告诉弟弟,由弟弟给猪打针。

安徽舒城上演《愚公移山》现实版故事片!

老人和二个残疾儿子自强不息的精神也让村民和镇、村干部非常敬佩。枣木桥村书记钟读来说,我们把老人家列为低保户,把他家的房屋进行了改造。对于老人一家三口自立自强的创业精神,镇、村扶贫干部也积极地支持和帮助。

▽2018年4月27日,哥哥和老父亲在做午饭。平时家务事主要是哥哥和老父亲承担。

安徽舒城上演《愚公移山》现实版故事片!

对于扶贫干部的帮助,老人深有感慨。他说,过去,我们三人的生活全靠政府发放低保金勉强维持,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转机发生在2016年,这年,他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人说,希望降临了。镇上的扶贫干部黄学忠、许杰,还有白马宕中学教师方立国、村书记钟读来经常过来看望。他们不仅送来了慰问品,还带我们到医院检查身体,帮助我们打扫庭院,教我们讲究卫生,感觉这些干部好亲切。

▽2018年4月27日,弟弟在打扫猪舍。猪舍每天要清理一遍,家里的农活和体力活主要由他承担。

安徽舒城上演《愚公移山》现实版故事片!

老人说,当时政府为他家进行危房改造时,还协调解决了三万元户贷资金,于是就建立了一个猪圈。从去年开始,他就开始大规模养猪了,每次都养100多头。养猪风险很大,县水产局的朱贯泉经常过来指导。

▽2018年4月27日,兄弟二人从县城畜牧门市部买药回来。

安徽舒城上演《愚公移山》现实版故事片!

除了养猪外,老人还把屋后的水塘进行了改造,养了鱼。同时,他流转了村里的20多亩水田,种植水稻。镇扶贫干部黄学忠说,我们也没想到,老人会把生产规模搞得这么大。我们除安排技术人员帮他们搞好技术指导外,每年给予其产业扶贫资金五千元。

▽2018年4月27日,一家人在打猪饲料。原来要到附近的集镇打饲料,汪存民考虑到成本和路途安全,去年下决心买了一台二手饲料机。

安徽舒城上演《愚公移山》现实版故事片!

村书记钟读来说,老人的辛苦我们都看到眼里。他每天早上三点多钟就要与两个儿子起床,给猪、牛、羊和鸡喂食,一直要忙到早上八点多钟,吃过早饭后,就带着儿子去看鱼塘,给鱼喂食,后又到田间操作。一上午就这样过去了,老人直忙得腰酸背痛。其他人的午休对老人来说是奢侈品。汪存民说,他会利用这段时间,到猪圈、牛栏、鸡舍和田地看看,或者给鸡喂食。老人说,庄稼活总是忙不完,一天到晚几乎没有空闲。

▽2018年4月28日,哥哥汪林在喂猪。他眼晴一点看不见,但每个猪舍喂多少,大猪、小猪、受孕和未受孕母猪四种猪食都默记在心,一人就能独自完成,弟弟喂他还不放心。

安徽舒城上演《愚公移山》现实版故事片!

让老人感到欣慰的是,2017年,老人种植的20多亩水稻,喜获丰收,纯收入达9000多元;100多头猪也出栏了,由于受到价格影响,虽然获利不大,但也收入20000多元;养的鱼、牛、羊获利5000多元。

▽2018年4月27日,镇动物防疫员汪诗早来到汪存民家,给他们宣传夏季来临的防疫要求。

安徽舒城上演《愚公移山》现实版故事片!

老人说,现在进入了新时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吃喝不愁,衣食无忧,现在又有扶贫这个好政策,我们贫困户就要自立自强,在政府的帮助下,依靠自己的双手,走出自己的一条脱贫路来。


安徽舒城上演《愚公移山》现实版故事片!

  • 来源:舒城之窗、文:陈胜 蒋舒敏;图:张向阳

  • 运营:安徽舒城融媒体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