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快餐」大道至簡

【國學快餐】之“大道至簡”

胡立根

「國學快餐」大道至簡

【一語破的】

大道至簡,意思是,大道理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語出五代陶壇的《還金術》:“妙言至徑,大道至簡。”(見明代道教典籍《正統道藏》)

【原典閱讀】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周易·繫辭傳》節選)

【原典譯解】

乾卦象徵男性,坤卦象徵女性。天(乾)的功能在於偉大的創始,地(坤)的功能在於養育萬物。天以平易顯現智慧,地以簡樸顯現其功能。平易才容易被人瞭解,簡約才容易使人遵從。容易瞭解才能使人親近,容易遵從才能發揮功效。有了親近之感才能維持長久,有了功效才能發展壯大。長久的親近能塑造人的品德,發展壯大能成就人的功業。掌握了簡易原則,天地間的道理就能理解了。理解了天地間的道理,陰陽剛柔貴賤尊卑的位置系統就自然確立了。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

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周易·繫辭傳》節選)

「國學快餐」大道至簡

【點到為止】

說中國文化的簡約,先要說語言。英文書籍,動輒幾百頁;中國書籍,極少大部頭。中文書譯成英文,厚度要增一倍;若是文言,則會更厚。漢語語言手段經濟,無繁多的形態變化,更有所謂的頻繁“省略”,文言尤為如此,外國人如讀天書,中國人則習以為常。

《易經》的八卦開啟了尚簡之門。“易”有“三易”,即簡易、變易和不易,簡易居首。無論伏羲八卦還是文王六十四卦,均由陰陽兩爻演化而成,其卦爻辭解釋世間萬象全憑陰陽二字。先民們的思維方式是,先將世間萬象歸納抽象為陰陽兩個對立性質,然後用這兩個近乎宇宙模型的概念來闡釋一切,乾坤、日月、寒暑、男女、尊卑、剛柔,無非陰陽。萬象紛紜,一分陰陽,就簡單明朗,容易把握了。可見八卦之簡,非簡單之簡,乃以簡馭繁、博觀約取、厚積薄發之簡。簡易中有變易,變易中具永恆。像數學的簡,計算機“0”與“1”的計算方式,就是這種陰陽思維方式。

儒道催化了尚簡傳統。《論語》說:“以約失之者鮮矣”“辭達而已矣”。孔子十分欣賞顏回“一簞食,一瓢飲”的簡單生活。孔子開啟了中國史學的尚簡傳統:實錄、微言大義與簡約。孔子編《春秋》,一字立褒貶,僅用16000多字就逐年記錄了春秋240多年的各國大事,平均每年僅用60來字,裡面的每一句話幾乎都讓左丘明寫成了一段歷史,一個複雜的故事。道家更尚簡。一部《道德經》,僅五千言,說盡世間規律,道盡人生至理。老子倡導簡樸,要求絕聖棄智,返璞歸真,迴歸原始。即使後來的道教,也不重講經說法,只重師徒間口傳心授,許多經典置之高閣。 “大道至簡”一語就出自五代陶壇的《還金術》:“妙言至徑,大道至簡。”

中國文化心理一直朝著簡約的方向發展。如教義繁複深奧的佛教,一經中國化,就具有了簡易的特點。中國式佛經《壇經》,極其簡練;禪宗修行,不重誦經唸佛,講究不立文字,見性成佛,倡導頓悟。中國圍棋,方棋盤,黑白子,四子一圍,一學就會。但它變化無窮,極其複雜,將《易經》“簡易、變易、不易”的思維方式發揮到了極致。

中國繪畫,少有濃墨重彩和繁複結構,講究意筆勾勒,隨意點染,甚至僅黑白兩色就能幻化出無窮的詩情畫意。中國音樂,強調大樂必易,大禮必簡,沒有生髮出繁複的交響樂。文章講究“辭達而已矣”,“文約為美”。漢民族極少長篇大論,缺乏史詩,視簡為文章盡境,當是重要的文化心理原因吧?

【經典篇目推薦】

(先秦)《周易·繫辭傳》

(唐)劉知幾《史通·敘事·尚簡》

(先秦)《老子》

「國學快餐」大道至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