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岁,世界握在手中

12 岁,世界握在手中

我第一次见到计算机是 10 或 11 岁。

大约 30 多年前,见过电脑的人不多,即使见到,也是在电影里。我有幸在 NASA Ames 研究中心见到一台,那不是一台完整的计算机,设备非常简陋,连显示器都没有,只是一台带键盘的电传打印机。

即便如此,这玩意也太奇妙了,尤其是对 10 岁的男孩而言。你可以编写程序,机器接受并执行你的设想,然后把结果告诉你,如果结果和设想的一样,说明程序见效了。

这太让人激动了,我完全给计算机迷住了。

12 岁时,我打电话给惠普创始人比尔 · 休利特。他接了电话,我说我叫 Steve Jobs,你不认识我,我 12 岁,打算做频率计数器,需要些零件。我们聊了大概 20 分钟,我永远记得他不但给了零件,还邀请我夏天去惠普打工。

我才 12 岁,这件事对我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影响。之后我每周二晚都去惠普的 Palo Alto 实验室,我见到了第一台台式计算机 —— HP9100,它是一台可以独立工作的一体机,我很喜欢,我常常数小时地守着它编程。

大约十四五岁时,我认识了 Steve(Woz,苹果联合创始人斯蒂夫 · 沃兹尼亚克),他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比我更懂电子知识的人,他大概比我大五岁,我很喜欢他。他因为制造恶作剧被大学开除,刚刚回到父母家,正在修大专的结业课程,我们成了最要好的朋友,开始一起做项目。

当时《Esquire》杂志报道,有人有办法打免费电话,我们很好奇,怎么可能做到呢?多半是吹牛。我们开始泡图书馆,寻找打免费电话的秘密。一天晚上我们去了斯坦福线性加速中心,在科技图书馆角落的最后一排书架上,我们找到一份 AT&T 技术手册,揭开了所有的秘密。

我们看着这份手册,三周后做出了一个可以打免费电话的装置,真的管用。我们称它为 “蓝盒子”,盒底贴着我们的 logo,上面写着 “世界握在手中”。

这是世界上最好的 “蓝盒子”,全数字化、简便易用。

你也许会问这样做有意思吗?它的意义在于虽然我们年纪还小,但已经意识到我们有能力做出控制庞大系统的工具,这就是我们得到的启发。

这是不可思议的经历,没有 “蓝盒子” 就不会有苹果电脑。

我们弄到梵蒂冈的电话号码,冒充亨利 · 基辛格打电话给教皇,教会的重要人物逐个被叫醒,最后终于派人把教皇叫起来,要不是我们憋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他们还真以为是基辛格。虽然没跟教皇通上话,但实在是搞笑。

12 岁,世界握在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