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飛正傳」大陸首映:三分鐘洞悉王家衛的片名密碼

今年北影節的主席是王家衛,或許沾了這份光,《阿飛正傳》就要第一次在內地公映了。

王家衛電影,好就好在經得起時間的磨礪,而太多曾經的“港片經典”,不要說大銀幕,就是小屏幕再看,都會覺得粗糙尷尬到令人難堪。

時間,是墨鏡王最痴迷的東西,也是隱藏在他的影片名字裡的秘密。

王家衛片名考

文|李不言

作者簡介:文字走狗、電影門徒、理性黨羽,曾經夢想幹電影,後來只求被電影幹。

「阿飛正傳」大陸首映:三分鐘洞悉王家衛的片名密碼

1

是的 ,6月25日,《阿飛正傳》就要在大陸上映了,首次。

無腳鳥從香港飛到大陸,竟然花了28年。

而就在剛過去的6月9日,正是王家衛成為導演的30週年紀念日(《旺角卡門》首映)。

30年裡,墨鏡王一共導演了10部長片。

「阿飛正傳」大陸首映:三分鐘洞悉王家衛的片名密碼

30年10部長片的王家衛秉持著“慢工出細活”的拍片理念

它們分別是:

旺角卡門 As Tears Go By,1988年;

阿飛正傳 Days of Being Wild,1990年;

重慶森林 Chungking Express,1994年;

東邪西毒 Ashes of Time,1994年;

墮落天使 Fallen Angels,1995年;

春光乍洩 Happy Together,1997年;

花樣年華 In the Mood For Love,2000年;

2046,2004年;

藍莓之夜 My Blueberry Nights,2007年;

一代宗師 The Grandmaster,2013年。

2

就在前幾天的我們推送的那篇《中國電影不行,首先是片名不行》裡,還有讀者朋友在懷疑說,其實王家衛的片名也一樣莫名其妙啊。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恰恰相反,王家衛電影的名字相當講究。

比如,“旺角卡門”,說明是一個發生在旺角的當代卡門的故事,悲劇。

“阿飛正傳”,無腳鳥阿飛的故事

“2046”,從1997數起,正好是總設計師承諾的“歌照唱舞照跳馬照跑”“50年不變”的到期日。

……

3

不如我們從頭來過,細細說一說王家衛的片名奧妙。

首先,無疑,他在起名時有著自己的一套方法論。

王氏起名方法論之,我們能直觀地感受到王家衛對於“四字詞”有著一種不可妥協的偏愛。

「阿飛正傳」大陸首映:三分鐘洞悉王家衛的片名密碼

墨鏡對於四字的執著從他10部長片皆是四字結構可見

四字詞是中文古老而穩定的結構,早在東周,先人們就在用四個字寫詩(《詩經》),隨後又創造了不可勝數的四字成語。

中國人對四字詞懷揣著一種超越時間的執念,這種執念被一些人放棄了,卻被王家衛繼承了。

王氏起名方法論之,王家衛對每部電影的片名都有著細緻的考量,他喜歡沿用經典外語片的中文譯名

比如“阿飛正傳”,其實是1955年由一代美國青少年偶像詹姆斯·迪恩主演的電影《無因的反叛》(Rabel Without A Cause)的港譯(當然,更早的源頭來自於“阿Q正傳”)。

「阿飛正傳」大陸首映:三分鐘洞悉王家衛的片名密碼

《無因的反叛》的港譯名就是《阿飛正傳》

迪恩在片中飾演的失落、迷惘、孤獨的青年形象,既是他個人性情的真實寫照(迪恩在影片上映前,死於飆車車禍,年僅24歲),亦與王家衛鏡頭下的阿飛如出一轍。

再如“春光乍洩”,也是一款港譯片名,也就是大師安東尼奧尼的《放大》(Blow-up)。事實上,安東尼奧尼正是王家衛的偶像之一。

「阿飛正傳」大陸首映:三分鐘洞悉王家衛的片名密碼

「阿飛正傳」大陸首映:三分鐘洞悉王家衛的片名密碼

《春光乍洩》與 《放大》形成有趣的對照

王家衛不僅採用了“春光乍洩/放大”作為自己的電影名稱;更有趣的是,《放大》的海報是大面積的紅,《春光乍洩》是大面積的綠,也是呼應(互補色)。

《放大》原作是阿根廷作家胡里奧·科塔薩爾的小說,而作為意大利人的安東尼奧尼去了英國拍攝該片;而王家衛與偶像一樣對阿根廷這塊土地產生著某種聯繫,他最喜歡作家之一是阿根廷的曼努埃爾·普伊格,而他也選擇了去了這個“地球另一端”拍出了自己的《春光乍洩》。

看出來了吧?王家衛是導演,也是影迷。

4

不過,王家衛自己卻說他是一個懶得在名字上下功夫的人。

這一點在他的英譯片名中體現得很明顯。

王氏起名方法論之引用或化用其他各類作品的名字

比如,《旺角卡門》的英文片名其實是直接採用了滾石樂隊的一首歌:《As Tears Go By》。

「阿飛正傳」大陸首映:三分鐘洞悉王家衛的片名密碼

《旺角卡門》的英文海報

而《花樣年華》的中文名來自一部1947年的香港電影《長相思》中的插曲《花樣的年華》(周旋演唱),它的的英文名“In the Mood for Love”,則是出自一首1930年代誕生的英文歌“I'm in the Mood for Love”,此曲被爵士樂大師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傳唱成了名曲,多次出現在美國電影中。

王氏起名方法論之起名中的政治指涉

“2046”是《花樣年華》中的房間號,也是他的下一部電影片名,同時還是香港迴歸的第50個年頭。

《2046》中,周慕雲則住在“2047”,隔壁是“2046”,他追憶過去,寓指著香港的過去未來。

「阿飛正傳」大陸首映:三分鐘洞悉王家衛的片名密碼

左邊過去,右邊將來

這也再次印證了王家衛對於“時間”這一母題的難以割捨,就像是“東邪西毒”的英文名:“Ashes of Time”——“時間的灰燼”。歲月流走,來去空無一物。

不僅是他的電影,連他和老友劉鎮偉一起成立的公司也逃不出這一條。

「阿飛正傳」大陸首映:三分鐘洞悉王家衛的片名密碼

這個名字有了不可言說的指涉

他們的公司英文名叫“Jet Tone”,本意是飛機噴射的聲音;因為公司成立時離機場不遠,總是能聽到飛機起降的聲音。而中文名則叫“澤東”,既是音譯,又被賦予了某種政治波普的曖昧意味。

王氏起名方法論之向偶像致敬。

除了安東尼奧尼,美國大導演奧托·普雷明格也對王家衛產生了不小了的影響。

《卡門》原本是1845年由法國小說家梅里美創作的中篇小說,1874年被法國作曲家比才改編成歌劇,之後風靡全世界,成為經典IP。1954年,奧托·普雷明格在好萊塢拍攝了《胭脂虎新傳》(Carmen Jones)——直譯應為“卡門·瓊斯”。

「阿飛正傳」大陸首映:三分鐘洞悉王家衛的片名密碼

《胭脂虎新傳》(Carmen Jones)——卡門·瓊斯

34年後,王家衛把“卡門”這個名字用在了自己處女作中。

而奧托·普雷明格在1945年完成的電影叫《墮落天使》(Fallen Angel),所不同的是,普雷明格版是單數,而王家衛版是複數。

王氏起名方法論之,對童年記憶的復活

《重慶森林》裡,沒有重慶,也沒有森林,但其實這是指王家衛童年生活過的重慶大廈,所謂“森林”,是來自於香港人對於香港格外密集的高樓大廈的稱謂:“石屎森林”。

5

很多影迷都愛強調1994年這個年份,說著:那一年,上帝突然想看電影了。

畢竟,就連拍片慢如地殼運動的王家衛,居然也在那一年中推出了兩部電影。

王家衛1958年生於上海,5歲隨父母移居香港。

背井離鄉的他,在到達香港的第一晚就去戲院看了一場電影,因為他媽媽是一個十足的影迷。

「阿飛正傳」大陸首映:三分鐘洞悉王家衛的片名密碼

少年王家衛和雙親

母親的修養深刻地影響了王家衛,小時候的他每天只需要上半天學,下午基本都是跟著媽媽在電影院裡度過。他說那段時間裡,他就看了1000多部電影,這些電影來自於五湖四海,生著不同相貌,說著不同語言;我們無法得知他看懂了多少,記住了多少,但我們能確定的,這些截然不同的電影深深印刻在了他的意識裡,塑造了他最初的(也許也是最後的)電影美學。

這些在被王家衛啟用之前,我們並不熟悉的片名即是證明。

在拍完《旺角卡門》之後,有記者問他下一部片子叫什麼,他脫口而出:“《阿飛正傳》”。實際上,王家衛當時還毫無想法,這不過是他應付記者的招數。

王家衛的爸爸是遠洋船長,長年不在家,他只能與母親在觀影的世界裡完成成長的交流,而這個缺席的父親,在他心裡是模糊的,但這種“缺席”又沉重到無法抹除,所以,他的電影裡經常沒有父親。

《阿飛正傳》中,劉德華想跑船,但他把照顧母親放在了第一位,大概這就是少年王家衛對父親的期待吧。

「阿飛正傳」大陸首映:三分鐘洞悉王家衛的片名密碼

1995年金像獎還不戴墨鏡的王家衛

而且,王家衛隨父母赴港時,年長的哥哥姐姐因為時代原因被迫留在了上海,所以,離別、漂泊、失去一類的主題,成了墨鏡王一以貫之的執念

總之,王家衛成了一個遊走在香港和上海間的異鄉人。孤獨的他,成長路上由戈達爾、森田芳光、安東尼奧尼、普雷明格們陪伴,以自己的方式悄悄生長(190cm的大個子),而幸運的是,他最後成了王家衛,一代宗師裡的又一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