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飛正傳》:每個人都是一隻只能落第一次的飛鳥

有一部這樣的電影:電影裡充滿了各種人物的憂鬱和困境,全程沒有一絲快樂的因素,所以沒有人願意去觀看,導致了它在票房上的慘敗;但同時這部電影某種程度上又真實反映了某個時期人們的集體頹廢和迷茫,從而讓它獲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這部電影就是王家衛的《阿飛正傳》,一部在2005年香港電影金像獎選出“100部最具代表性的中國電影”第三名的電影。文藝獎項上的成功讓王家衛堅定了走自己文藝風格路線電影的決定,同時票房上的慘敗也註定了讓王家衛在這條文藝的道路上越走越孤單。

《阿飛正傳》:每個人都是一隻只能落第一次的飛鳥

沒有一個人是快樂的:

《阿飛正傳》是王家衛導演想表達上世紀六十年代香港集體迷茫和缺失信仰的一部電影,如果你是想從電影中尋找一些樂觀積極向上的東西,那麼你註定要失望了,電影裡沒有一個人是快樂的:張國榮因為找不到自己的親身母親,是電影中最為墮落頹廢的一個;劉德華一直努力向上,但是依然得不到自己的愛人和想要的生活;張學友最為卑微和無奈,在心愛的人的面前,他永遠的那麼一文不值;張曼玉用一分鐘的時間愛上了張國榮卻要花一輩子的時間去忘記他;劉嘉玲愛得最為大膽和勇敢,到頭來還是一場空。在那樣的環境那樣的時代下,無論你努力或者不努力,無論你真心還是不真心,希望似乎永遠是個觸不可及的東西。

《阿飛正傳》:每個人都是一隻只能落第一次的飛鳥

不能落地的飛鳥:

《阿飛正傳》中多次提到了一種沒有腳的鳥,這種鳥一生只能落地一次,其他時候都只能不斷飛行,對於鳥來說,如果一直不能落地,那飛翔也就失去了本來的意義,而電影裡的張國榮就正是這樣的一種鳥。電影裡的張國榮衣食無憂,可以在最短的時間裡讓最美的女人愛上自己,但儘管如此他的生活卻還是找不到任何意義,前半部分為了跟自己的繼母作對而故意放縱自己,後半部分因為親身母親不願意見自己更是對生活完全喪失了希望。電影裡的張國榮無比的俊俏瀟灑,但眼神裡永遠充滿了疲憊和迷茫,他所代表的那個年代的迷失和頹廢正是王家衛想要表達的電影主題。對於張國榮這種沒有腳的飛鳥來說,其實飛多高多遠根本不重要,他真正在乎的是何時落地,何時結束這一切。

《阿飛正傳》:每個人都是一隻只能落第一次的飛鳥

劉德華,張國榮和梁朝偉:

《阿飛正傳》的原定主角是劉德華,結果讓張國榮拿了影帝,而真正的驚喜卻是最後三分鐘出場的梁朝偉。原因其實也很好理解:劉德華在電影中代表著一種壓抑的迷茫,他努力但是依然沒有出路;而張國榮則代表著一種頹廢的絕望,他衣食無憂卻毫無信仰。相比之下張國榮的自我墮落更適合電影想表達頹廢主題。而梁朝偉最後的登場,看似毫無意義,但實際上這是王家衛和梁朝偉這對電影黃金組合橫掃香港影壇的開端。劉德華,張國榮和梁朝偉其實都是一隻只能落地一次的飛鳥,他們有的人選擇了落在王家衛肩上,有的人選擇了離他遠去......

《阿飛正傳》:每個人都是一隻只能落第一次的飛鳥

《阿飛正傳》實際上是一部對整個香港電影格局都有著舉足輕重影響的電影,當年人們以為王家衛會拍出第二部《旺角卡門》,結果他拍出了不知所云的《阿飛正傳》,票房上的慘敗直接導致了所有的投資人不敢在投王家衛的電影,迫使王家衛和劉鎮偉創辦了自己的電影公司,因禍得福成為了香港文藝電影裡的一面旗幟。不過話說回來如果王家衛放棄《阿飛正傳》,一直走《旺角卡門》的風格,相信也會是香港電影一股不可低估的力量。或許王家衛自己也就是電影中的那種飛鳥,只能落地一次的他選擇了落在文藝電影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