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飛正傳》還記得阿飛嗎!

這個下雨的晚上感覺很是熟悉,似乎想起了一些事。


剛剛看過了一部電影。情節也似曾相識。


一個喜歡的演員,張國榮主演,說是喜歡,他的電影也只看過三部而已。碰巧這部電影跟是同一個導演,王家衛。


每一個對人物俯拍的鏡頭。


每段沒有歌詞的純音樂。


每段角色宗教式的自我獨白。


每個極端人物的所作所為。


每段感情的斬斷立決;痴情苦等。


每個開頭前的故事。


在我認為,似乎都成為他電影的標籤。甚是喜歡。


那麼言歸正傳。先科普下情節。講述了由張國榮扮演的主角阿飛的由生到死的一段故事,也就是傳說中的正傳。


電影開始,鏡頭劃過一片下著雨的樹林。然後故事開始,阿飛是個自負且叛逆的二十左右的年輕人,每天所忙碌的,就是跟各種女人搭訕,下床之後甩掉。然後搜尋下個目標。不過跟第一個女人的開始挺有意思,特別是這一段話: 十六號,四月十六號。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號下午三點之前的一分鐘你和我在一起,因為你我會記住這一分鐘。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一分鐘的朋友,這是事實,你改變不了,因為已經過去了。我明天會再來。


我不做評論,聽者有心。


第一個女人是由張曼玉扮演的,她是個單純的女人,起碼在聽到這句話之前是的。之後義無反顧的愛上阿飛。如前面所說,下床之後,第一個女人被踢掉。


接著,阿飛約到了第二個女人。與此同時,主角阿飛的身世慢慢揭開,其父不知所終,他非其母所親生。總而言之他跟他繼母生活一起,這就不難理解阿飛的性格的叛逆,其後母對其不錯,原因在於,阿飛的生母會在阿飛十八歲之前每月寄給其後母五十美金,當然,這是故事的最後才告訴觀眾的,其後母之後去了美國,不難理解,因為阿飛十八歲了。那麼講講這第二個女人。是由劉嘉玲扮演的,他們的相遇不做累述。總之,第二個女人也對其死心塌地。講到這裡,就不得不提阿飛的朋友,由張學友扮演,暫且叫其張,張也喜歡第二個女人,一直喜歡著。第二個女人是個舞女,貪財,但之後對阿飛的感情毋庸置疑。在阿飛與各個女人的接觸纏綿中,阿飛的身世也即將全部揭開,阿飛後母告訴了阿飛其不是他生母,卻沒告訴阿飛生母是誰。電影的後半部分,阿飛被告知了其生母在菲律賓。之後,阿飛跑去了菲律賓找其生母。理所應當,他拋棄了第二個女人,留給了張他的車鑰匙和房鑰匙,比讓張好好對待第二個女人,張內心絕對是竊喜。跑去找第二個女人,第二個女人甚是倔強,最後,張把車賣了把錢給第二個女人讓其去找阿飛。最後阿飛客死菲律賓。死在菲律賓的火車上,火車緩緩駛過盡頭開始的那片樹林。


矯情的對白。


性感的眼神。


沉悶的鏡頭。


敘事的留白。


一貫的鐘表。


嫻熟的恰恰。


飄蕩的日子。


day of being wild。


全劇終。


阿飛一生簡單而充實,因為他找到了生母所在的地方,儘管生母不想見他,但畢竟他完成了多年的願望,不管完成怎樣。他一直想知道自己是怎麼來的?最後他沒有得到答案就走了。就像我一直喜歡聽這首歌,假如你要問我為什麼喜歡聽,我也無法告知你答案,可能聽久了習慣了,可能它就是因為我心情好的時候聽到了就莫名的喜歡上,也有可能它就在那邊放著,我也談不上多喜歡。


順便提下,裡面的配角還有劉德華,以及最後僅僅出現了一個鏡頭的梁朝偉,在這部早期電影裡,現在所謂的大牌在張國榮的身邊顯得稍許稚嫩。


電影中的阿飛一舉一動,每個動作每個眼神。像極了我們的其中。阿飛每次出門都要把頭梳的光亮,雙手由前穿過髮尾,內心無比希望用光鮮的外在填補內心,就像他周遭的一個個女人。但他又是不妥協的,就像阿飛的那段獨白:


這世界上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只能夠一直的飛,飛累了就睡在風裡,這種鳥一輩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死亡的時候。


在我以為,儘管他用這段話欺騙了許多女人,最後還是欺騙不了自己,他終於明白:


以前我以為有一種鳥一開始就會飛,飛到死亡的那一天才落地。其實它什麼地方也沒去過,那鳥一開始就已經死了。


我覺著,阿飛以為他活得每天似乎都很痛快,實際上他根本沒活過。他似乎在女人上獲得了些許成就感,但僅此而已。當他被生母拒之門外的時候,阿飛在一直往前走,沒有回頭,回頭就是輸了?旁邊的獨白想起:


“我只不過想見見她,看看她的樣子,既然她不給我機會,我也一定不會給她機會。”就如裡所說的當我們難怪期待的爬上了一座你以為最高山,緊接著你會發現更多更高的山。你以為見到了就心無掛礙,殊不知會更加失望滿懷。不求結果,順其自然才是最好的結果。


我昨晚沒有做夢見到你。


是呀,你昨晚一直沒睡。


刻意的抹去終究會留下更深的烙印。


王家衛的影片中的配樂甚是精彩,薩克斯獨貫其中,像一味調味劑。還有那劇中不斷出現的各式鐘錶。


悠揚的曲調伴隨著人物喜怒哀樂。一個個普通的小人物,在鏡頭下卻各有各自的性格。行為看似匪夷所思,卻在設計的背景下顯得合情合理,情節衝撞,成就了我們眼中的不平凡。可恨之人的可憐,可憐之人的可恨。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阿飛正傳》還記得阿飛嗎!

《阿飛正傳》還記得阿飛嗎!

王家衛的電影從頭到尾都感覺得到一種壓抑感,那種王氏電影特有的感覺,每個人物略帶沉重而傷感的獨白。


在鏡頭的俯視下,顯得渺小而無辜。而張國榮為影片更是增色不少,不管是中的客棧老闆,還是中的叛逆青年。每個主角固有的成熟和壓抑都被完美的拿捏。一個沙漠裡的浪士,一個社會中的極端分子;一個沙漠裡的痴情忘情,一個社會中的從心所欲。總之,無論黃藥師,還是阿飛,他們都有所堅持的東西,哪怕你堅持理想或是叛逆。


每個人終究需要些堅持的東西來證明你來過,活過。


對了。在的最後,梁朝偉出來了一分鐘。也是一個晚上,他收拾了下發型,把許多盒煙裝進了口袋,順便帶了一匝現金,然後衣著光鮮的走出了破舊不堪的低矮房間,最後熄滅了燈,走出電影了鏡頭。


我想說,他跟阿飛好像。


大家好,我是不專業的正經影評人姓王不家衛。

《阿飛正傳》還記得阿飛嗎!

《阿飛正傳》還記得阿飛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