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個人計算機的普及,計算模式逐步進入了「桌面」計算時代

隨著個人計算機的普及,計算模式逐步進入了“桌面”計算時代

翻開計算機進入人類社會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從計算模式上來看,它已經經歷了兩個時代,正在進入第三個時代。第一個時代是主機計算(Mainframe Computing)時代。在這個時代,計算機是稀缺的資源,人與計算機無法進行一對一的交流,甚至連“面”都不能見。

隨著個人計算機的普及,計算模式逐步進入了“桌面”計算時代

計算機安裝在為數不多的計算中心裡,只有極少數的專業人員才能“親密接觸”,使用計算機的人們也必須用生澀的機器語言與計算機打交道。此時,信息空間與我們生活的物理空間是脫節的,計算機的應用也侷限於科學計算領域。

隨著個人計算機的普及,計算模式逐步進入了“桌面”計算時代

進入20世紀80年代,隨著個人計算機的普及,計算模式逐步進入了桌面計算(Desktop Computing)時代。顧名思義,這時的計算機是擺放在桌子上面的,這時的人們坐在桌子面前和計算機交流,人與計算機的關係演變為一對一的關係。

隨著個人計算機的普及,計算模式逐步進入了“桌面”計算時代

使用計算機的人也從計算機專業人員,一夜之間擴展到其他行業的從業人員和家庭用戶。計算機也從計算中心步入辦公室和家庭,真有如“昔日王榭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人們能夠方便地獲得“計算服務”,這種服務就是信息社會最大的服務業。當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計算模式也就開始跨入“普適計算”(ubicomp)的時代,這個時代的特點就是為人類提供計算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