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史上的地域歧視,董卓大將打敗孫堅曹操,因爲籍貫被雜兵斬殺

三國史上的地域歧視,董卓大將打敗孫堅曹操,因為籍貫被雜兵斬殺

在董卓的陣營中,有一員被低估的大將——徐榮,史書關於他的記載多半是一鱗半爪。但是通過各種片段,我們還是能拼湊出徐榮波瀾壯闊卻又悲慘的一生,這個擊敗了孫堅和曹操的男人,竟死於地域歧視。

三國史上的地域歧視,董卓大將打敗孫堅曹操,因為籍貫被雜兵斬殺

拉開三國序幕的戰鬥發生在虎牢關,在這裡,一十八路諸侯鏖戰董卓,但其實這些打著義旗的諸侯都各懷鬼胎,不想跟董卓交手。真正開打的只有孫堅和曹操等,孫堅打董卓可是真下重手,先斬華雄,再敗呂布,兵鋒一時無兩,逼得董卓不得不遷都長安。孫堅跟董卓軍死磕,唯一一次失敗栽在了徐榮手裡。徐榮率軍和孫堅打了個遭遇戰,孫堅銳氣全無,人馬折損大半,自己差點被生擒,為了脫險,趕緊卸下了常戴的紅頭巾,跟手下祖茂換了衣服,才算逃過一劫。

三國史上的地域歧視,董卓大將打敗孫堅曹操,因為籍貫被雜兵斬殺

打敗了孫堅,並不是徐榮最值得誇耀的戰績,擊敗曹操才是他人生的巔峰。當董卓大軍駛往長安的時候,關東諸侯都畏懼不敢靠近,只有曹操率軍追擊。在滎陽汴水,曹操遭遇了徐榮,魏武帝被打得顏面盡失,連馬都給射死了,拼的兄弟曹洪把馬獻出來,趁著夜色才逃出生天。

在曹操戎馬倥傯的一生裡,這是極其罕見的全軍覆沒的記載,經過此站,曹操遠遁他鄉,帶著夏侯惇重新招兵買馬,可見他這仗打的有多狼狽。

三國史上的地域歧視,董卓大將打敗孫堅曹操,因為籍貫被雜兵斬殺

如果說偶爾大勝一次,可以說徐榮運氣好,但是連敗兩個帶主角光環的人物,這就不能說是幸運了,徐榮確實有些手段。不過,徐榮卻在董卓死後,立刻死於李榷的亂兵之手,這就有點匪夷所思了。但如果我們仔細分析董卓軍內部的小問題,就會發現徐榮之死跟地域歧視有莫大的聯繫。

董卓死了,徐榮選擇效忠朝廷,而李榷、郭汜等人堅持繼續走董卓的霸道之路。於是王允派徐榮帶兵去攻打李榷、郭汜。董卓本是涼州人,他的部隊多是涼州籍,因為吞併了丁原的幷州軍團,以及洛陽的朝廷軍團,才掌握朝廷大權。呂布之所以能被王允策反,就是因為呂布本是幷州人,在以涼州人為骨幹的董卓軍內很受排擠,所以才對董卓心生不滿。徐榮跟呂布的遭遇差不多,因為他是遼東人,屬於董卓軍內部毫無根基的三無人員,雖然能打仗,卻鬱郁不得志。於是董卓死後,徐榮投靠了王允,效忠漢朝。

三國史上的地域歧視,董卓大將打敗孫堅曹操,因為籍貫被雜兵斬殺

不過,徐榮帶的兵很多都是涼州出身,一旦遇上李榷郭汜這樣的涼州武將,結果可想而知。不論徐榮多麼能打,部隊沒人聽話,主將自然只有死路一條。後來徐榮在亂軍之中陣亡,而他的手下涼州武將胡軫卻安然無恙,帶著部隊投降了李榷,兵合一處,將打一家,開始反攻王允。從徐榮的事蹟我們能看出,地域歧視這個事兒,自古有之,可憐的戰將徐榮,如果不是因為籍貫問題,說不定能在三國曆史創造更多的驕人的戰績。

你對徐榮的事怎麼看,歡迎點贊、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